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書摘

書摘:桑迪亞哥八十四天的等待

作者/蔡淇華
font print 人氣: 94
【字號】    
   標籤: tags: ,

讓那個人用「最值得被世界記憶」的樣子出場……

生活是一筆流水帳,將它不厭細瑣地記錄下來,雖善盡詳實之責,但像嘮叨的大媽,會把讀者逼成像急著出門的小學生,對媽大叫:「麥擱唸啊!」

但是文學不是要記錄生活嗎?要如何記錄才能忠於生活、有藝術美感,又不損閱讀樂趣呢?「在故事的轉身處出場」是個好方法!什麼是「故事的轉身處」?什麼又是「出場」?讓我們比較下列兩種敘述法,請先看A敘述:

早上阿明在我最喜歡的女生前面罵我是豬,我氣了一天,在掃地時間時,我終於忍不住,於是我跑向阿明,撲倒他,舉起拳頭,此時全班同學都圍在旁邊,大喊:「打下去!打下去!」但此時,我想到阿明曾是我最好的朋友,緊握的拳頭停在半空中,揮不下去。

再看看敘述B:

「打下去!打下去!」掃地時間時,全班同學圍在旁邊大喊,但我緊握的拳頭正停在半空中。被我壓在地上的是阿明,早上他在我最喜歡的女生前面罵我是豬,我氣了一天,終於忍不住,於是跑向阿明,撲倒他。但此時,我想到阿明曾是我最好的朋友,緊握的拳頭停在半空中,揮不下去。

雖是同一件事,但將「轉折」的一刻放在最前面「開場」,讓B敘述變得生動好看多了!A敘述是一般文章的「起承轉合」,但在這充滿速度感的時代,一般讀者耐性不足,在閱讀「起承」的鋪陳時會失去耐心。若改成B敘述的「轉起承合」,「轉」就像是鉤子或是現代人常說的「梗」,會勾起讀者的好奇心,想看看到底何時破梗。

這種「在故事的轉身處出場」的寫法,不僅照顧到讀者的趣味需求,也營造出戲劇張力。「對話」與「動作」最適合放在「故事的轉身處」,連藝術成就極高的作品亦是如此呈現。

例如海明威(Ernest Mi l ler Hemingway)的《老人與海》如此讓老人桑迪亞哥開場:「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條魚也沒逮住。」而不是從等待出航開始寫起,然後才接八十四天一條魚也沒逮住,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大馬林魚,最後戰利品卻被鯊魚吃光,只能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

海明威在開場便以桑迪亞哥最勇敢的轉身—八十四天的等待—揭示了人類在命運面前的渺小和微弱、巨大與勇敢。桑迪亞哥就是人類勇敢不屈精神的象徵。

人物再精采,終要告別;故事再輝煌,終要落幕。但對於每個人長江大河的一生,可別寫成一篇流水帳。請記得在「故事的轉身處」,讓那個人用「最值得被世界記憶」的樣子出場,然後當他告別人生舞臺後,讀者會因為閱讀我們的文字,看到燈光亮了、鑼鼓點響了,他再度漂亮地出場,一轉身就是「出將」,一回眸也能「入相」……

本文節錄:《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時報出版@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有陣子,我覺得自己身心俱疲,好想放個長假,但錫安讓我像陀螺般轉不停。
  • 即使生了病,即使才剛經歷那椎心刺骨、痛苦不堪的化療,但小馨仍沒放棄學習。這也像是讓我吃了一顆定心丸,我在心裡告訴自己,也許,試著讓小馨重回學校,並不是太不理智、太衝動的決定。
  • (shown)《27個傻瓜》收錄印度「本土」最會說故事的「小說之王」——普列姆昌德的大師級小說作品。普列姆昌德擅於經營故事,除了有融合印度古代王朝時代背景,將具傳奇色彩的神話人物賦予二十世紀新意義的故事外,亦融入濃厚的個人色彩,毫無保留地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完美創作出最貼近印度人生活的故事。 從農民、地主、母親、兒子到乞丐與暴發戶,甚至是隻小小的猴子……唯妙唯肖,細膩的角色和環環相扣又充滿伏筆的情節,活生生地刻劃出一曲又一曲最真實的社會悲歌;數千百年來,人類的脆弱、迷惘、掙扎,所有可愛的、可憎的、可恨的,全都血淋淋地攤在我們的眼前。
  • 我跟貝蘭達要離開村子的那天早上,我嘗試要求塔塔捐贈一塊土地來蓋學校。 「只要一英畝,」我用魯克加語說。
  • (shown)在非洲,下雨的夜裡,天空中一顆星星都沒有時,路總是最黑暗的。在那豐盛的黑暗裡,人生必須繼續下去,即使死亡將我們往下拉。在烏干達的一個村落,一次一顆石頭地,他們蓋起了一所學校……
  • 她說:不管發生什麼事,親愛的恩亞,有三件事你這輩子都不可以去做。第一件事是吸毒。有些毒的味道很好,好像會在耳邊跟你說,只有它能讓你快樂得飛上天,但你千萬別相信它。答應我你絕不會碰毒。
  • 假如路上遇到和我們相同方向的卡車,我們會問問司機是否願意讓我們搭個便車(就算只有幾公里路也好),假如對方人很好,就會停下來,讓我們上車,但假如對方並不友善,或對自己或對這個世界充滿怒氣,他們經過的時候就會加速呼嘯而過,弄得我們一身塵土。
  • 但事情就照這樣繼續下去,直到有一天,媽媽決定送我離開這裡,因為我十歲了──大概吧──我個子太高,藏不住了,就快塞不進那個洞裡,而且恐怕會把我弟弟壓扁。
  •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關注全球重大新聞和專家意見的《World Affair》雜誌報導,《失去新中國》一書作者、前美國智庫研究員伊森•加特曼(Ethan Gutmann)在2012年7月出版的新書《國家器官》(State Organs: Transplant Abuse in China)中寫道,「當王立軍在2月6日晚上突破重圍來到成都美國領館時,他帶來了一系列重創他上司薄熙來的故事:薄與英商海伍德被謀殺有關、挪用重慶公共資金、勒索當地的犯罪黑幫。」「身為前重慶公安局長,王對薄知之甚詳……暗指薄與江派大員周永康密謀……奪權。」
  • 極端的聲音開始主導美國政壇,而黨派鬥爭也越演越烈。正如保羅.埃利希和朱利安.賽門之間的分歧意見所示,觀看世界截然不同的切入點,最終導致了如此之大的差異。兩位在科學、經濟和社會方面,都曾提出重要見解,不過雙方都未能真正一枝獨秀。埃利希和賽門的衝突史,反倒揭示了兩人水火不容觀點的局限。他們之間的劇烈衝突,顯示聰明人容易毀謗自己的對手,將自己關注的議題,精簡為殘酷、引起分裂的語言。由埃利希和賽門賭注所凸顯的衝突,引發了全美的政治爭論,更使環境問題,特別是氣候變遷議題,成為政治問題當中最為兩極且分歧的議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