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早餐店裡喝咖啡,隔著大片玻璃窗,看見對街屋前的空地上,有5、6個歐巴桑圍坐在一起,就著一個大盆在地上洗刷粽葉,另一邊2個婦人,合力用2個大鍋鏟,十分賣力的在一個斗大的炒鍋邊翻炒。這景象一看便知,是街頭巷尾的左鄰右舍,大家忙著通力合作包「粽子」啊!霎時,我的腦海流晃出過去生活在眷村,家家戶戶端午節包粽子的畫面。
母親是北方人,從來沒學會包南方人的粽子,所以我家的粽子,都是由隔壁左右鄰居、熱心助人的媽媽們代勞幫我們包的。一來是母親要照顧2個年幼的弟弟,大概無暇分心花時間學會一年才包一次的粽子吧?二來是當年眷村生活每家都一樣清苦,逢年過節才比較有雞鴨魚肉的好料可吃,粽子的餡料必須加進蛋黃、豬肉、香菇、花生這些食材,包粽子還要刷洗粽葉,這些準備功夫真的既麻煩也花錢吧!
小時候家裡沒電爐更沒瓦斯爐,廚房裡燒水煮飯用的都是「煤球」。賣煤球的地方距離村子很遠,我必須和姐姐走路去買,來回的腳程得花上40多分鐘;每次我們去,會各自捧一個煤球回家。我們不會包粽子,倒是和眷村的媽媽們學會如何煮粽子。眷村人習慣吃「水煮粽」,也就是生米包好的粽子,連同裡面的餡料都是生的、 不預先經過拌炒,直接用水煮到粽子熟透,後來我長大了才弄懂,這種做法的粽子叫「南部粽」﹙得用大火等水滾開以後再放進去,然後以小火燜煮﹚,和油飯似的 「北部粽」﹙半成品粽飯 、滷肉塊 、滷香菇 、鹹蛋黃、 粽葉 、荷葉等包起來﹚完全不同。
前兩天,我在同一天內收到2位友人親手包的粽子,先是對面的鄰居太太,送給我8個「北部粽」,當晚我沒煮飯燒菜,直接用電鍋先蒸了一個來吃,非常感動品嚐這飽含溫暖的「媽媽味道」。沒想到,剛吃完不久,過去在我家麵館幫忙的寶玲,知道我一向愛吃甜粽和五榖飯,她下午特別包了些「五穀飯甜粽」,晚上專程送了一袋給我。我迫不及待的先吃為快,原本只想剝開來嚐半個就好,沒想到實在太美味,粽心裡頭包著入口即化的芋頭,綿密的芋香與五穀米包出來的甜粽子竟然出奇對味,害我一口接一口的吃光了一整個粽子哪!
原來,芋香五穀米甜粽,是水煮的「南部粽」,雖然頭一次嚐鮮滋味讓人驚艷!沒想到事隔經年,童年吃的眷村粽香,不管我身在何處?住在何方?年復一年眷村幾經變遷、歲月無情流轉,而今邁入老年最懷念的,還是眷村的家鄉味——那綿密的水煮粽啊! @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