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強扶弱,尚可逞一時熱血快意,但在行俠仗義之後付出的代價與面對的現實,恐怕非一般人所能承受。若能隨遇而安,善始善終,方不負真英雄、真丈夫之稱。那三拳擊斃鎮關西的魯智深,付出的是安穩瀟灑的人生,面對的是亡命天涯的孤獨之旅。
這一段旅途,魯智深出過家,亦破過戒;殺過人,亦救過人。他是個不在戒律之中的和尚,也是個志在名利之外的俠客,無論他說什麼,做什麼,以什麼樣的身分行走江湖,甚至看不透自己的本心,不變的都是他捨棄前塵的大勇和無私忘我的俠義。
福從禍中生
提轄魯達一去不復返,在百姓這兒,他是懲惡鋤奸的英雄;但在官府那邊,他卻變成畏罪潛逃的凶犯。世人怎麼看,他眼下是無心思量的,保住性命才是當務之急。他自渭州逃匿,猶如失群孤雁、漏網活魚,慌不擇路跑過數個州府。那通緝的律令也如影隨形追了上來,在代州雁門縣和魯達撞個正著。偏生魯達不識字,當地人高聲讀罷通緝令,方才明瞭處境的危險。
塵世際遇總是難料,也許昨日被你救下的路人,成了明日助你脫困的恩人。危難之際,街上忽然冒出一個老者,把他拉扯到僻靜處說話。竟是半月前他幾經周折救下的金氏老父。原來父女倆在回鄉路上,在此地遇到一個老友便住了下來,女兒更是苦盡甘來,嫁給當地的趙員外結下姻緣,日子過得富裕美滿。金氏知恩圖報,趙員外更為他想出一則萬全的安身避難之法——於五台山文殊院剃度出家。
魯達是個粗魯漢子,無論從形象和性情來說,他與和尚沒有半點相似之處。也虧得他有四海為家的豁達,不須多慮,一口應承下來。這決定看似草率,卻要知他乃天孤星下凡,踏上修行之路或許正是命途安排。而他此時靈性未顯,出家只當是權宜之計,那麼後面屢次打破清規也在情理之中了。
「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寺中智真長老的一首佛偈,將魯達脫胎換骨,變成了魯智深。
初入佛門的魯智深,一如懵懂無知的孩童,身在緇衣金經之處,只有通身的不合時宜。拜見智真長老,便自顧坐在禪椅上與長老相對而坐。趙員外提醒後,他一句「洒家不省得」立刻起身。落髮時,魯達捨不得鬍鬚,對淨髮人道:「留了這些兒還洒家也好。」長老與他摩頂受戒,他也道:「洒家記得。」惹得全寺人偷笑不止。
這般行止全然是一位江湖莽漢,哪有半點出家人的影子?無怪乎眾和尚見了他,紛紛認為「不似出家的模樣,一雙眼卻恁凶險」,所以極力排斥。只有智真長老獨具慧眼,說他「上應天星,心地剛直」,他日「正果非凡」,力排眾議將他收留。
酒肉穿腸過
不出眾和尚所料,新入寺的魯智深果然為文殊院帶來諸多煩擾。魯智深獨享「特權」,不參禪、不誦經, 總歸他雖特立獨行,並未妨害他人。
誰知在山中避世四、五個月後,他久靜思動,私自下山去也。在半山腰,他遇見一個挑酒的漢子,酒癮一犯,顧不得什麼清規戒律,強行將他的酒罈搶來,喝個酩酊大醉。他更乘著醉意,褪下袍袖纏在腰間,露出背脊上的刺青,踉踉蹌蹌、毫無遮掩地返寺。
山寺和尚見了他這爛醉模樣,哪個不怒?吵嚷著要施以懲戒。魯智深舊性未除,大醉之下更是無所畏懼,不待同門杖責,他先動起手來,一掌一拳將其打倒在地。幸得智真長老出面制止,安撫他先睡下,待次日酒醒再仔細教誨。
第二日,智真出於佛家的慈悲,好言好語地勸誡,魯智深清醒後自知失禮,亦老老實實下跪受教。果然之後的三、四個月,魯智深謹言慎行,寺中復得清靜太平。
誰知某一日天氣驟暖,魯智深又生外心,前事拋在腦後,再次信步踱出山門。
這一次,魯智深徑直到了山下的市鎮,自以為尋到好去處,饒有興致地閒逛起來。他路過一家打鐵鋪,武人的本性被激發,讓店家打了一條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與一把戒刀,比普通人用的兵器重了幾十斤。
他又來到市鎮偏僻處的小酒店裡,這時狗肉、濁酒對他而言也成了人間美味,盡情享用。他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模樣讓店家看得目瞪口呆。
第二次回寺,魯智深惹出更大的麻煩。他先是在半山腰練拳,無意中打折了亭柱;上山來見寺門緊閉,拔蔥似的拔下柵欄上的木頭,將門外兩座金剛塑像打得東倒西歪,聲響震天。
寺中和尚懾於他的武力,悄悄放下門閂飛也似躲起來。魯智深入得寺中,有一二百僧人手執著器械嚴陣待發。魯智深毫無畏懼,掰下兩條桌腿,和眾人打鬥起來。一時間,寺中大亂,傷者甚眾。
最嚴重的是眾僧被他攪擾得苦不堪言,不敢在寺中繼續修行。智真長老見禍越闖越大,把他強留寺中也是徒增罪孽,只得安排他去大相國寺安身立命。
倒拔垂楊柳
魯智深雖然做事莽撞,待智真卻是發自內心的尊敬。當得知被趕出寺時,他茫然無措地問智真:「師父教弟子那裡去安身立命?」這時,智真口送一支佛偈,保他終身受用:「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便啟程奔赴另一修行地——大相國寺。
在趕路途中,魯智深同樣做了幾件鋤強扶弱的善事,如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正如他拳打鎮關西一般,看似隨性而為,實則出於道義,履行維護人間正義的使命。
或許正是由於魯智深一身正氣,即使在出家後頻頻闖禍,智真長老只是點到為止,盡力為他前程考慮;讀者看罷也大多莞爾一笑,更覺他憨直可愛。
在大相國寺裡,魯智深同樣受到眾僧的冷遇,被派往看管菜園,只因那裡有二三十個無賴時常尋釁滋事,以他彪悍之軀或可對付;再者把他遠遠打發了,以免大相國寺重蹈文殊院之「厄運」。
魯智深甫到菜園,那幾個無賴便聞訊前來搗亂。為首的張三、李四以道賀為由,假意在糞窖邊作揖行禮,有意引他近身再行捉弄之舉。
魯智深心思警敏,見狀立即察覺,卻不露聲色大踏步上前。那兩人以為他中計,暴起進攻,欲抱其雙腳將他摔進糞窖中。他們自以為出其不意,魯智深卻後發制人,左右腳交替飛起,反將張三、李四踢入糞窖。他又高聲喝罵,威勢震懾餘眾。
原來這群人不過是附近不成器的村民,靠搶奪菜園的一點收成為生。他們見魯智深功夫了得,忘記跌進糞窖的難堪,真心拜服他的身手和智謀,紛紛願意棄惡從善,侍奉他左右。
誰料,大相國寺以魯智深為害,故意遠遠避之,他卻將這群多年騷擾佛寺的無賴一舉制服,反為大相國寺除去一害。
次日,這群村民帶著酒肉正式拜訪他。魯智深本是剛直豪爽之人,見眾人有悔過之意,也樂意化敵為友,與他們聚在一處開懷暢飲。就在大家酒酣耳熱時,陣陣烏鴉啼聲攪擾眾人飲酒的興致。原來牆邊的老楊樹添了新巢,每日裡都有烏鴉聒噪不止。
村民本打算借個梯子把那烏巢拆去,誰知魯智深酒意正濃,自行走到樹前展現了一樁神蹟,也是魯智深經典傳世的故事之一。小說中如此寫他:「把直裰脫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
眾人見了,只道他是羅漢下世,有千萬斤力氣,一齊跪拜不止!魯智深卻不以為意,還約眾人看他使器械的武功。
魯智深拔楊樹,非是有心炫技,而是醉酒之時,聽眾人說要拆烏巢做出的本能反應;說要演示功夫,是因為他認為拔樹不過是單純地使用蠻力,而要舞起幾十斤的禪杖,需要綜合運用武術的技巧和套路,才是真功夫的體現。
魯智深此言此行,不正印證了智真長老所說的「上應天星,心地剛直」嗎?他日「正果非凡」,又豈是妄言空談?@*
責任編輯:謝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