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大詩人白居易,他的詩篇詞淺情濃,歷來為詩論家所稱道,其〈長恨歌〉、〈琵琶行〉乃千古言情之絕唱,可謂「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豐盈。」
白樂天常有觸景生情,因事起意之妙作;亦有擱筆、罷唱之時。
長慶年間的一天,元稹、劉禹錫等人,聚於白居易的居宅,談論南朝興廢諸事,各賦〈金陵懷古〉詩一首。劉禹錫滿飲一杯,詩情大發,先聲而賦: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而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獲秋。
白居易展卷覽詩,欽佩不已,說:「我們四人探驪龍,子先獲珠,所餘鱗爪,何用耶?」於是罷唱。
白居易與劉禹錫的詩才,本來難分伯仲,難見高低,論名聲,白詩則要高出一籌。可是,白居易能熱情褒獎別人佳作。在他看來,同一類題材,如果別人已經寫過,而自己既無新意,又無突破的話,那麼就應該「罷唱」擱筆,甘拜下風,以表尊重。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事據《唐詩紀事》) @*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