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華夏詩醇:「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作者:莊敬

(志清/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85
【字號】    
   標籤: tags: ,

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

人日題詩寄草堂,
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
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南蕃無所預,
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
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
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鍾還忝二千石,
愧爾東西南北人!

【作者介紹】
高適字達夫,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少貧困,狂放落拓,二十歲後,浪遊長安等地。天寶八年(749年)舉有道科及第,授封丘縣尉,不久即辭去。後來,在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中掌書記,使他得以接觸大漠風光和士卒的疾苦。最後官至西川節度使、 左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在唐代詩人中,高適是身居高位的人之一。

他的詩直抒胸臆,形象蒼勁,語言洗練,不尚雕飾,音節明亮,富有文采。尤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是與岑參齊名的邊塞詩派代表人物。有《高常侍集》。《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註解】
人日;黃曆正月初七。
杜二:杜甫在兄弟中是排行老二。
南蕃:今四川一帶,當時的高適正任蜀州刺史。
龍鍾:老邁。
二千石:漢代時太守的俸祿。後便用以代稱太守。唐代的刺史是相當於漢太守的郡長官。

【簡析】
當時,杜甫正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的草堂(後人稱「杜甫草堂」),高適鎮守蜀州。他在新春時節,寄詩給杜甫,備致關切之意。自謙地覺得自己年齡老邁,還領著二千石的俸祿,而杜甫及其他四面八方的賢士,正在異鄉飄泊,連家鄉都不能回,感到心中 非常內疚。好詩是從肺腑中流出!

【今譯】
正月初七寫詩寄給草堂,
可憐的老朋友正在思念故鄉。
柳條兒發了芽也不敢去看,
滿枝的梅花更勾起心中惆悵。
身在南疆不參與朝廷大事,
千憂百慮總是擠滿心房。
今年的人日遙遙相憶,
明年今日還不知彼此在何方?
本想學謝安石在東山隱居,
誰知道三十年仍久混在官場。
年老了還領著二千石的薪俸,
真是愧對這些四方飄泊的賢良!

高適的這首詩發表以後,「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便成為留芳百世的名句!@*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這是一首詠史詩,借詠史諷諭現實。詩人李商隱生於晚唐,有感於「社稷將危,天下將傾」,乃以詩寄託感慨,警示當權。古人所作眾多詠史詩,有不少是諷喻之作。
  • 真金畢竟是真金,千淘萬漉雖然極其艱辛,但吹盡蒙在上面的狂沙,真金還是會重見天日的。這兩句,詩人以淘沙見金,來比喻遭貶之人,終將會洗清罪名,昭雪天下,表明了詩人對前途充滿信心;對落井下石,散佈讒言的無恥小人的極度輕蔑。
  • 「〈梁甫吟〉詩『步出齊城門』,哀時也。無罪而殺士,君子傷之。如聞〈黃鳥〉哀音。」據此,此詩是為悼念三勇士之作。
  • 結尾六句,是第四層,直抒胸臆,表示詩人熱愛人民的博大胸襟。他在自己屋漏難以棲身的時候,想到的不是如何設法改善自己的住宿條件,想到的是天下寒士,最後兩句,更表現了詩人倘能為受苦受難的人謀福利,甘願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 〈詠史〉詩,起源於東漢班固,但真正能在詠史題材中見出自己的個性,自鑄偉詞,成為千秋絕唱的,當首推左思。他在這一組詩中,揭示了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批判了壓制才智之士的現象,表達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願望。
  • 城外青山如屋裡,東家流水入西鄰。 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 神駿馬豪氣凌雲, 挾風雷萬里馳騁; 勇奔騰踏碎奸邪, 宵鼠輩淒慘哀鳴!
  • 杜甫是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但本詩卻具浪漫主義特色,題目點明孔巢父是「歸游江東」,但他究竟要到哪裡去呢?詩中需要交代,但不一定具體說明。「蓬萊織女回雲車,指點虛無是征路。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哪得知其故!」這四句,既交代了孔巢 父的去路,又讚揚他的非同凡俗。
  • 寫得之所以豪放飄逸,迷離撲朔,這特別符合離去的人和送別者的身分。如果沒有一些神奇的誇張、想像,怎麼能顯現這位友人的超凡脫俗的神異之處呢!
  • 《全唐詩》錄存周曇「詠史」詩共一百九十五首,俱為七言絕句,所詠之歷史人物,上自唐堯、虞舜,下迄隋代文帝、煬帝,……凡六十二人。這首詠孫武的詩,就在其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