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波士頓

鍾倫納博士暢談「孔子三不」

中華多媒體協會舉辦講座,黃海蘭(左起)﹑鍾應泰﹑鍾倫納博士﹑陳家驊﹑陳建立及陳德慈合影。(楊天儀/大紀元)

【大紀元2016年1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天儀波士頓報導)中華多媒體協會於感恩節隔天的週五下午,在中華廣教學校舉辦「孔子不知﹑不明說與不同意的事」講座,主講人鍾倫納博士暢談了孔子如何在動盪中權衡原則,反省﹑探索並尋變。

鍾倫納,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及碩士,波士頓大學博士,美國辛辛那提醫學院副教授,長期在美國從事老年服務制度和社區發展等工作。著作包括《華夏文化辨析》﹑《華夏歷史的重構》等。

鍾博士曾經在哈佛大學旁居住多年,並在燕京圖書館研究中華文化。他每年感恩節都會重回波士頓探親訪友,舉行文化講座分享他對華夏文化的認識,並為書友簽名留念。

鍾倫納認為孔子的偉大,跟許多道德家最大的不同是,不把道德標準當作固定不變的教條,而是在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急劇變動中,誠懇地尋找最適當的原則,並身體力行其原則,而且經常自我反省,願意接受別人對其對錯的評論。

孔子在公元前551年9月8日在魯國出生,全名孔仲尼丘,是商朝王族微子的後裔,熟悉商朝及周朝的禮儀,並習六藝。孔子身處在春秋末期動盪不安的時勢裡,政治動亂,文化也急劇變化。孔子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自小過著中下層社會的生活,「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後以指導禮儀和教導士人技能為生。主持禮儀的人稱為「儒」,當時的許多儒生都是商族後裔。

孔子「三十而立」,三十歲時能靠指導禮儀為生﹔「四十而不惑」,明白了這些禮儀後面的道理依據﹔「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了自然的規律(天理)﹔「六十而耳順」,好話壞話都能聽,忠言入耳﹔「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距」,七十歲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隨心而為都能符合天命。

孔子看到封建制度帶來的利弊,提出應正名份﹑克己復禮﹑以仁灌禮,最終重建秩序,為百姓帶來溫飽穩定的生活。如果封建主及制度不能達到這個最終目的,孔子就會反對。孔子不反富也不反商。他雖然認為「不患寡而患不均」,但提倡「富而無驕」﹑「富而好禮」,不同階層互相尊重。孔子反對教條主義,在遇上對原則問題的選擇時,能從適應原有體制及將來趨勢間尋找平衡,而不會一成不變。孔子也反對個人崇拜﹑教師崇拜及教義崇拜。

孔子不明說的包括仁的社區根源。「仁」字源自東夷(孔子的出生地),本來指兄弟之間的友愛(「孝悌」的悌), 這種天生之愛是「仁」的起點。母系社會中,兄弟伴隨一生,在戰場上守望相助尤其重要。鍾倫納認為,為了避免父系社會對東夷文化的排斥,孔子沒有突出仁字的出處。此外,孔子也沒有明說夏商週三代禮制的分別,原意是想強調華夏文化一脈相承的形象,加強團結,但卻降低了族群及地區性的差別。

西周初年,金屬使用有限,黃銅在西周仍然貴重而且太軟,青銅太脆,所以當時生產力不高,需要族人的合作耕地。而後來鐵器的使用及普及,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因而改變了社會結構,孔子這麼好學的智者,在當時也未能預見鐵對將來的巨大影響。

另一個孔子不知道的就是龍的來歷,他曾經用龍來形容老子,亦表達出對其高深莫測的感嘆。

龍的圖騰多見於鼎﹑尊﹑盤等古代器皿以及玉器等上,如兩首相對或首尾相接的鱷形龍﹑蟠龍形態的蛇形龍,或結合二者特色的其他龍形。鍾倫納認為,古時部族如果以鱷魚冬眠醒來腹腔發聲而決定下種時機,這些部族會因為莊稼收穫豐富而日益強大,所以這些部族會以鱷魚為圖騰,後加上「角」來體現神權及獨特力量,這就是龍的來源。

鍾倫納博士的演講圖文並茂,生動有趣,三個小時的講座好像很快就過去了,與會者深感獲益良多。◇

責任編輯:馮文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