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流淌的中秋記憶
月亮是思念的信物,從古至今都是寄情、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徵。尤其中秋時節的圓月,溫潤、雋永、清麗而一往情深。千百年來,多少文人騷客望月懷遠,寫下傳世之作;多少才子佳人對月懷人,寄託無限情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對於海外遊子而言,中秋是思親的節日。在這丹桂飄香的季節裡,總有一輪明月在心裡依依的移動,泛起你的鄉愁,牽起你綿綿不盡的思親之戀。
八年前我來到英國這個不列顛小島,因為種種因由,未曾回國探親。母親的音容笑貌時常在腦海中浮現,母親慈祥的聲音時常縈繞在耳邊,在這「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節日裡,勾起不盡的思念與回憶。
我的家鄉在長江邊,俗稱江城。花季年齡的母親當年跨越湘江來到這座歷史名城時,只是懷著一個清純少女的天真夢想——去看她魂牽夢繞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里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青青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朝詩人崔顥筆下的這首千古名作將母親帶到了江城,一住就是60餘載。
母親今年83歲高齡,兒時的記憶中,母親對兒女總是那麼溫和,縱然我們中有做錯事的,母親生氣拍打幾下,最終還會因孩子的躲閃忍俊不禁地笑起來,儼然沒有一點脾氣。
小時候,我的家庭是三世同堂,奶奶主持家務的同時,也照管我們姐弟。奶奶言語不多,90高齡了,眼神還特好。閒暇時,奶奶總是愛默默地端坐在門前的一個石凳上,靜靜地看著江堤上過往的行人,那是她眼中流動的風景。
每當落日西沈時,江堤上的行人在夕陽的印襯下,披上一層金色的霞光,好像一副鑲著金邊的剪影畫。
兒時的記憶中,中秋時節奶奶會端出蜜柚等時令水果,教我們唱古樸的童謠:「金線纏金球,我在樹上擺風流,五爪將軍來拿我,我脫了黃皮萬事休。」
奶奶就像一顆智慧果,總有不盡的故事從她無牙的嘴裡流淌出來。我們姐弟對月唱著童謠,品嚐月餅,稚嫩的心裡憧憬那月宮裡美麗的嫦娥仙子,還有那活潑可愛的小白兔。
長大後,聽母親講述奶奶的故事說,奶奶身邊有三個孩子,我的父親下面還有兩個姑姑。多才多藝的父親懷有遠大的抱負,要出去闖盪一番事業。父親後來進了傅作義的軍隊,一個讀古書出身、擅長書法、繪畫、鐫刻的文生偏偏成了一名軍人。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在那個靠鴻雁傳書的年代,「兒行千里母擔憂」,可知奶奶心裡該裝有多少的牽掛?擔心、焦慮、盼望,交織在心頭。
在我懂事後,聽姑姑說,自父親離開家後,奶奶每天在夕陽西下時,站在門前向著父親離去的方向靜靜地眺望,目光一直延伸到落日西沈……
誠然,我不知道當父親返回家園那一天的情形,但我能想像到那是一個多麼感人至深的時刻……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如今,遠隔重洋的母親就像當年的奶奶,盼望能有與女兒團聚的那一天。
母親,女兒欠您人生中八個不團圓的中秋節。然而,女兒心裡深深知道,您心底埋藏的何止八個中秋節的思念。我從電話那頭流轉過來的您輕緩平靜的聲音中,傾聽到您汨汨流淌的母愛,像明月的清暉灑滿我的全身。片片飄落的秋葉,如同翩翩起舞的鴻雁,傳遞女兒對母親的深情與思念。
母親,儘管當今現代通訊發達,不需鴻雁傳書的期盼,但我仍能深深感覺到您對女兒的思念。電話那頭傳來您慈愛的聲音綿綿不絕,那是您對女兒流淌不盡的愛。
人東奔西走在哪裡生活,無不可言是人生中的遷徙,唯有親情才是不隨時光流逝、不隨日月褪色的珍貴財富,他會一代一代承傳下去,這種愛是感人至深的人性的流露。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願天下慈母、遊子共有一輪明月。
責任編輯:梅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