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鲁拜诗词新译五百首》前言(摘要)

傅正明:鏽蝕鏡和鑒世杯

作者:傅正明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唐山出版社新近發行《魯拜詩詞新譯五百首》,奧瑪.珈音原著,傅正明譯著,五卷分別收納波斯文中文對照、英漢對照新譯和中文衍譯共五百首,據本書前言所示,新譯呈現的魯拜之酒的神祕色彩,詩人的精神修煉、政治眼光、自由追求、人文關懷和啟蒙哲學,乃至流亡之苦及其悲劇意識,對於囿於原有中譯的讀者來說,足以引發顛覆性的審美陶醉和思想啟迪。本文為該新書前言的精彩摘要。

在《魯拜集》典型地言志抒懷,表現詩人的性格特徵和詩歌風格的作品中,有下面四行詩,堪稱珈音的自畫像:

人有心源清濁水,育秧生稗釀歡悲,
神魔兩相請君察:鏽蝕鏡和鑒世杯。
(V.002)

四體瘦皮包骨氣,任祂宰割少塵懷。
霸王成敵無驚懼,巨富為朋不索財。
(I.003)

珈音的自畫像

依照上引第一首詩,我們每個人都是自身的禍福悲歡的源頭。其善惡二元論,源自前伊斯蘭文明的祆教(俗稱拜火教)思想。依照這種近乎泛神論的精神信仰,善神與惡神進行了長期爭鬥,站在善神一邊,推動人類進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國」,是最大的善。鏽蝕鏡有棄明投暗棄善向惡的傾向,因此,必須像禪宗公案中神秀詩偈所警示的那樣,「日日勤拂拭,勿使染塵埃」,才能棄暗投明,改惡從善。而更高的境界,是惠能的「本來無一物」的空性證悟。鑒世杯,音譯為蔣牟西杯,是以傳說中古波斯國王蔣牟西(Jamshid)命名的七環神杯。相傳國王在此寶物中斟滿美酒,一飲而盡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景象,可以知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因此,可以視為有助於證空的法器。

以佛學來闡釋上引詩歌,可以說,珈音不僅有不斷開悟的小乘覺悟和為人類「育秧」布施的大乘慈悲,而且達到了金剛乘的「無望」和「無懼」的境界。所謂「無望」,首先是對過分的物質財富的無望。物質財富,在原詩中以傳說中阿拉伯巨富哈丁台為象徵。更重要的是,詩人不僅有對物質財富的無望,而且有看重當下的對天堂的無望,相當於對脫離輪迴的涅槃的無望。所謂「無懼」,是對暴君權貴的無懼,對決定人類命運的「天」或神明的無懼。原詩以波斯古代傳說中的英雄魯斯塔姆為「霸王」的象徵。這種大無畏精神,來自不斷地對生死的參悟。

罈內酒與罈外酒

珈音夢中心儀的美酒,既是物態之葡萄酒,又是隱喻之酒。物態之酒,過量成毒藥,適度即良劑,在朱門可能是放縱情欲之臭酒,在寒門卻是酸中帶甜之佳釀。隱喻之酒,象徵意義十分豐富,如下引魯拜(「搗練子」)所吟詠的那樣:

罈外酒,意涵多,至美抿為戒酒歌。
醉魄奪魂迷五感,味同天酒令人酡。
(III.103)

這裡的「罈外酒」,即神祕的隱喻之酒。它是以某種事物造成的令人陶醉的精神效果來界定的。首先,它可以是愛之酒,詩、樂、舞之酒。在一首詩中,詩人解釋他近來不飲酒的原因:「只緣多日心杯滿,醉煞金秋得好逑」(I.069)。在這裡,詩人明確地把麗人佳偶喻為可以替代物態酒,可以讓人戒掉罈內酒的「罈外酒」。

在更廣泛的意義上,美酒是真、善、美的隱喻,存在或宇宙和諧的隱喻。珈音詩云:「倘若酒深玄更深,嗟夫愧我未開悟」(I.078),直譯是:假如說有什麼比「醉酒」更深奧的事,我就會為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這種隱喻之酒,可以視為本體論的「存在」的象徵,箇中奧祕,相當於中國哲學所說的「玄」,即深奧的玄理。酒就是玄理,因此沒有比這更玄的事情。

珈音的另一個面向

最早建議費茲傑羅翻譯《魯拜集》的考威爾(E.B.Cowell)教授認為:珈音像羅馬門神一樣有兩個相互牴牾的面向。從佛教角度來看,珈音詩中有自我揶揄與自我證悟、偏執自我與破除我執,沉醉與清醒、癲狂與明哲的審美張力。但是,中國早期的評論家,往往只能從費氏英譯中看到珈音的一個面相。例如,中國學者王佐良先生認為,《魯拜集》「以清新的東方情調和一種但求今世歡樂的思想打動了作家們和普通讀者的心。」但是,郭沫若早就從《魯拜集》中讀出了屈原《天問》中對於宇宙人生的疑問,中國的古詩十九首這些詩裡面的享樂主義,以及古代詩人劉伶和李太白的神韻。

我在閱讀、迻譯本書的過程中,深感《魯拜集》的內容不止於此。與中國古代詩人作家相比,《魯拜集》的字裡行間還有老子的智慧,莊子的飄逸,趙壹的譏刺鋒芒,左思的痛切諷喻,杜甫的沉鬱頓挫,白居易的義憤填膺,蘇軾的悟心達觀,《紅樓夢》詩詞的五味雜陳……。這些方面或有人略微論及,或未被學者所識。由於中國讀者論者大多囿於費譯,管見難免。更不為人所知的,是拙譯呈現的珈音作為反專制的政治詩人和偉大的人文主義者的面向,例如下面這首詩:

誤認昏君作救主,錯將專制稱崇高。
休明陛下宜詔告,罪己懷柔減賦徭。
(IV.001)

詩人直諫的「陛下」,當指入主波斯的塞爾柱(Seljuq)帝國的蘇丹馬利克沙一世。在蘭姆(Harold Lamb)的《珈音傳》中可以看到:這位蘇丹雖然是獨裁者,卻有相對開明的一面,容忍在宮中修訂曆法的珈音的直諫。在位晚期,他對高壓治國有反省之意,悔恨自己曾迫害基督徒,導致歐洲十字軍東征,一路生靈塗炭。

當下解脫靈魂永生

珈音富於人文精神,不但看重當下解脫,而且追求靈魂永生,精神不朽。這一點強烈地表現在他的一首詠月詩中:「月魂不信永恆死,體滅性存天地間」(IV.050)。這種信念,來自詩人追求真善美的漫長精神之旅。

離經叛道的珈音經常對伊斯蘭教義問難質疑,往往以邏輯學的歸謬法來嘲弄盲目信仰的謬誤。珈音被後世某些伊朗學者稱為伊斯蘭哲學家,主要因為他在以阿拉伯文撰寫的哲學著作中經常引用《可蘭經》經文,與《魯拜集》的叛逆者形象判若兩人。審視珈音的兩個面向,應當注意的是,他的哲學著作是要公諸於世的,在打壓表達自由獨尊伊斯蘭的塞爾柱帝國,作者無法公開挑戰正統。而他的詩歌大多是在朋友圈子中即興朗誦的,可以借隱喻曲折地表達詩人的真實感觸。像中國傳奇劇《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一樣,珈音往往「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同時寄寓詩人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例如下面這首魯拜:

書關大愛多辛祕,畏死休談弦外音,
淺學難深誰在意,只留思想作銘箴。

(IV.019)

在塞爾柱帝國,因離經叛道的思想而被處死的哲學家不乏其人。珈音既敢於自由表達,又不得不有所自律。由此可見,《魯拜集》的許多詩都有言外之意,可以作兩種乃至多種解釋。

珈音曾以詩自許:「銀河璀璨千秋照,我死猶生壽比星」(III.052)。今天,當我們仰望詩國星空,珈音魯拜的光彩,仍然異常璀璨明亮。但願拙譯之涓涓滴滴,深入讀者心田,滋潤審美心靈。@

(本文作者2月7日下午2:30至4:30,在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33巷9號B1唐山書店舉行《魯拜詩詞新譯五百首》新書發表分享會)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民主論壇》創刊6周年了。6年以來,該刊發表了大量詩文。其中不少作品富於鮮明的民主理念、普世的人權觀念和敏銳的政治眼光,表達了作者對當今中國問題、亞洲問題乃至世界局勢的當下關懷。同時也展示了作者的心靈世界和精神風貌,體現了他們的終極關懷。
  • 一位年輕的美國航海者
      在蔚藍的大海採擷草葉
      一顆詩心波濤起伏
      揚帆到黃河長江入海口
      想探索兩條江河的源頭
      測量它們的遼闊和深度
      半途而廢
      當他老了
      在一位漂泊的中國詩人身上
      發現人體吉他繃緊的兩弦
      就是黃河長江的血脈
      彈奏的黃鍾大呂
      反響出一串晶瑩的詩珠
      挂在胸前到天國賞析
  • 在楊春光詩歌中,可以看到一種與西方黑暗詩人相通的哥特式風格,
    一種濃罩神州的恐怖氛圍。從他的組詩《槍斃詩人》及其詩作《撐死
    詩人》、《活捉詩人》,組詩《偽文盲時代》的《撕裂自己的傷
    口》、《我的屍體》等詩作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滲透著審美意識的
    恐怖意象,例如:
  • 為紀念偉大的波蘭作家貢布羅維奇(WitoldGombrowicz,1904-1969)冥誕百年,由波蘭下議院提議、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推動的2004年「國際貢布羅維奇年」,已在波蘭、法國、瑞典以及歐美文壇和劇壇展開了一系列紀念活動。1939年,納粹入侵波蘭引發二戰炮火之時,旅遊南美的貢氏被迫滯留阿根廷,此後長期自我放逐,直到1963年折回歐洲,終生未能重返祖國。貢氏生前曾多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1969年在法國逝世。米蘭。昆德拉將貢氏視為現代文學中可以與喬伊斯、普魯斯特媲美的巨匠。著名美國作家約翰。厄普狄克(JohnUpdike)將貢氏譽為「後現代造詣最深的人物之一」,著名女作家和批評家蘇珊。桑塔格(SusanSontag)也在今年推出了她的貢氏劇作新譯本,將他譽為才華橫溢的作家。
  • 藏人說:「天山有太陽月亮,人間有達賴班禪。」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那些曾經受到傳統文化教育或濡染的藏人被「洗腦」了,那些本來就是一張白紙的「空腦殼」被不斷灌輸了「革命思想」,加上相當一部分農奴「翻身」了,因此,中共自延安唱起《東方紅》以來的造神運動在西藏同樣贏得了一大片「新神」的地盤。毛崇拜的革命歌曲取代了藏人的達賴和班禪的頌歌。
  • 在十年文革期間,流亡印度和世界各地的西藏詩人,並不是無動於衷的「隔岸觀火」的人。他們密切關注中國的命運,關注西藏的前途,他們是文革的海外觀察家,思考者,乃至行動者。他們以藝術形式記述了自己在文革期間的聽聞和思考。這類詩人主要有創巴仁波切和土登達瓦、K. 頓珠 ( K. Dhondup )、和嘉波才讓( Gyalpo Tsering )等人。
  • 文革之罪的首犯是毛澤東,同時是中共暴政集體犯罪的結果,是紅色意識形態洗腦的結果。
  • 復活是一個遙遠的夢,中國老百姓,在近現代血腥的戰爭中,已經有千百萬人死於非命。小說以濃墨重彩描寫了主人公庭園裡各種花卉的榮枯盛衰,如果說,這是文明的死亡和復活的象徵,是小說的一大主題的話,那麼,未來中國的復活,就是夭折了的民主的復興。當然,如果真有「神的王國「」降臨人世,那也許比一個民主國家好得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