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詩是什麼?如何表現?

──「2014年臺灣文學館愛詩網新詩創作獎」評審感言
font print 人氣: 648
【字號】    
   標籤: tags: ,

詩是什麼?如何表現?  評審委員/陳義芝

人是有感情的生靈,對應萬象而有不同情懷,產生不同感應,是十分自然的事。因此,古人會說,詩是什麼?詩,不過是人人心頭舌尖渴望吐露、不得不吐露的一句話。看到美色,聞到香氣,聽到悅音,誰的心旌不會搖盪?如此說來,寫詩似乎可以是大眾共有的本事,不一定是專業詩人的專屬。當代詩人瘂弦就曾說過:「拿起筆來,你就是詩人。」

話雖這麼說,畢竟是鼓勵的話。詩人與一般具有強烈情感的大眾仍有不同,一般人的情感固然普遍存在,詩人須能從這普遍中尋繹到特殊的感性。有特殊、超出一般人的感性,才有獨特的創造可言。袁枚說:「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之外。」我也曾說,有精神便有詩意,詩意不在精神之外。但性情是什麼?精神如何表現?沒有學習,不能陶養出性情;不知適切表現,感性只屬於一己,無法與人精神共鳴。

談到詩的表現,古今中西原理都相通。古人所謂「詩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主格,耳主聲」,具眼指有識別事物的眼力,具耳指有鑒別音律的能力,前者關涉意像是否新穎敏銳,後者關涉節奏是否自然沉醉。詩,最根本講究的就是意象與韻律。以具有美感的意象與韻律,呈現有意涵的情境,使讀者得到一種關係的連結、一種意義的認知、一種價值的啟示!

2014年愛詩網新詩創作獎徵選主題:戰爭與災異。目的在撫慰傷痛,喚醒悲憫同情。

首獎作〈致世界最遙遠的黎明〉,關注恐怖組織訓練兒童成為人肉炸彈的悲劇,以「聖地」、「天堂」反諷煉獄,描寫從七歲到十三歲,生命化身成雷管、機槍、手榴彈的迷惘,「開著無法道愛的坦克,壓碎生命最後的道謝/也輾碎最後一句道歉/與道別」,相連的「道愛」、「道謝」、「道歉」、「道別」四個語詞變化,有意想不到的跨度,令人低迴。

值得思考的課題與現象  評審委員/向陽

受邀擔任2014年愛詩網新詩創作獎決審委員,今年的徵詩主題是「戰爭與災異」,這是一個難度相對於情詩書寫較高的主題,不僅題材的選擇有其困難度,就是書寫手法也不容易拿捏,在語境的掌握上更是艱難。台灣畢竟是一個長久以來未曾遭逢戰爭的國度,戰爭題材通常發生於離台灣甚遠的地區,只能依靠外電報導得其梗概,要如何揣摩戰爭的情境,需要高度的想像力;至於災異的題材,台灣稍多的是地震、土石流、風災或類似SARS這樣的疾病恐慌,或者已經發生一整年的食安問題、政治社會變異問題,只要身歷其境,抓住集體性的社會感覺結構,應較可充分發揮表現。

弔詭的是,今年入圍決審作品總計24篇,描寫戰爭題材的詩作就高達17篇,顯現「戰爭」題材受到投稿者較多的關注,看來好寫的「災異」反而較乏人問津;評審結果獲得前三名的作品6篇,也有4篇以戰爭為主題。這似乎反映了投稿作者對於遠在他方發生的戰爭較有想像,對於發生在生活周邊的災異則較不關注。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與現象。

這種現象也反映在得獎名次上,第一名作品〈致世界最遙遠的黎明〉寫阿富汗塔利班組織訓練1500名孩童成為人肉炸彈的不人道作為,作者以「我七歲」到「我十三歲」的複蹈語法刻繪這些孩童「躲掉了許多愛/ 友誼、父母、親人和青春之死」的悲哀,反諷語句的介入,強化了對於恐怖訓練和戰爭的控訴,結於「開著無法道愛的坦克,壓碎生命最後的道謝/ 也輾碎最後一句道歉/ 與道別」,四個「道」字,道盡了戰爭與仇恨的荒謬,及其對年輕稚嫩生命的殘酷剝奪。

詩人的分身  評審委員/白靈

關懷層面的不斷擴大一直是臺灣文學館愛詩網徵詩努力的方向,今年度主辦單位又另闢谿徑,選了「戰爭與災異」這樣一般寫詩人較少觸及的主題,來考考創作者的能耐。由於入選名額不少,參加者踴躍,讓我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作品,關懷層面不同、處理的時空不同、切入角度不同,入選作品均有一定水平,最重要的是,此獎為作者和讀者均拓展了更大的詩的視野,讓人從小我的抒情跳出,換一個角度看世界,與人與社會與地球乃有了更大的互動能量,此種互動能量的蓄積,正是社會能邁步向前的最直接推力。

這一次參選作品中關懷對象不止於本土,大大擴張了書寫的時空,比如第一名作品〈致世界最遙遠的黎明〉寫阿富汗塔利班組織曾訓練的1500名兒童被洗腦成恐怖份子宛如可怕的「變形金剛」事件(我們是準備好伏擊的雨滴/與雷電一起交加就變形金剛了)。@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