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軟性新聞

機器人時代 未來人類還能從事什麼工作?

【大紀元2014年08月12日訊】當越來越多機器人從事人類工作,那麼以工作為生存目的的人類將置於何種位置?事實上,機器人在很多領域無法完全取代人類,比如說醫療、健康和護理等,這些行業需要人與人之間進行親密的交流。

據《連線》雜誌網路版撰文,在上世紀60年代,機械手臂已經開始取代裝配線上的汽車工人。有些人認為,更多機器人意味著更好的生產力和經濟增長,而從另一角度去看,大批勞動者卻因此失業。

隨著越來越多機器人從事人類的工作,並且更加高效率的完成工作,甚至能生產出超過我們需求的東西。

在皮尤(Pew Research)的一份關於「機器人和職業的未來」報告中稱,眼下,確保每個人擁有工作比生產足夠多的東西更難實現。

如果未來機器人搶走了我們的工作,人類不再需要工作了,那麼我們能做什麼?

人類即是服務

遊戲設計師和作家利亞•皮爾斯(Celia Pearce)對皮尤說道:「說實話,電腦不是非常智慧的。它們只不過是巨型計算器。它們可以完成需要邏輯的任務,但邏輯只屬於人類思維。」

人類將繼續扮演「有用的工人」,像感情、創造力、判斷力和批判性思維還得靠人類實現。以最稀鬆平常的職業—電話客服來說,有時老闆強迫雇員「人工自動化」,遵循固定的模式應答,但當他們被迫按照電腦的決策進行工作時,以上的四大思維就會喪失,提供的服務也會缺少人情味。

總的來說,受訪者預測,需要人類的工作將與其他人互動有關,比如說醫療、教育、照顧老人和孩子等領域的工作,它們需要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

美國國家科學院電腦科學與電訊委員會的首席科學家赫伯•林(Herb Lin)表示:「在這些領域,人類的同情心至關重要,這些領域往往不容易發生改變。」

未來的就業選擇可能不僅包括專業護理行業,還會包括只有人才能高效執行的事關人類身心的行業。以「當日送達」這種經濟模式為例,一位UPS送貨員表示,他並不擔心自動駕駛汽車會讓自己失業。他說:「在交貨時,必須有人將貨物扛到樓上。」

當人類不再需要工作

隨著製造業、交通業和新聞業等行業由人工智慧接管,人性化服務等相關行業的工作機會不會超過其他行業失去的工作數量,這可能導致許多人失業,最終甚至可能大幅改變目前的經濟模式。

自人類勞動帶動生產力發展以來,生產力就與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形勢息息相關。但機器人勞動對生產力發展的促進,意味著整個勞動工資交換的體系將開始分崩離析。

科幻作家科利•多克托羅(Cory Doctorow)認為,如果自動化取代勞力,產品供應遠超過需求時,那時我們所謂的工作,似乎會變得毫無必要且失去意義。

事實上,機器人時代的許多人類因失業而焦慮不安。我們仍然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除非工作不再是我們生活的目的。

通過解放人類的雙手,機器人將讓我們獲得自由,專注於探尋人類的真正使命。最可怕的是,到時候或許我們將會發現,成就人類的其實就是工作。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