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變公園─宜蘭縣政中心
【大紀元2014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蘭地文史工作室莊文生用「衙門變公園」來形容現今的宜蘭縣政中心再貼切不過。前縣長陳定南提出「空間親民化、環境公園化、建築在地化」的想法,希望將縣政中心規劃成像公園一樣,每個人都可以親近的環境,為縣民創造能自由活動與安心自在的空間。
宜蘭縣治從前清、日治、國府時期歷經三次遷建,雖然僅是一幢官衙建築,但從建築外表的形貌,其實已透露了當權者對人民管理的態度。噶瑪蘭廳時期,縣治所在即今署立宜蘭醫院,日治時期,宜蘭廳署位在南門外,國府時期沿用日治舊有廳舍,並經多次修建,至1989年開始(游錫堃主政時期),新擬定的都市計劃,預計將縣政府、縣議會、法院等代表行政、立法、司法的三個官署建築一同遷入縣政中心新址。
1997年3月,新的縣政府大樓完工啟用,親民風格的外形打破了傳統衙門威權冷峻的印象,宜蘭的新建築運動、地貌改造,公部門建築開啟了引導的風氣。宜蘭縣政中心由建造冬山河及礁溪溫泉公園的日本象集團所設計,此建築並獲得2004年綠建築貢獻獎。日本象集團如今依然持續在為宜蘭的公共工程品質作把關。
新縣政大樓位於蘭陽平原中心位置,佔地近2,500坪,以清水磚為外牆,堆疊出高低有序的半戶外空間,舖陳出傳統聚落的意象,29個大大小小的出入口,沒有中軸對稱的空間布局,把傳統官府衙門給人的威權、森嚴,澈底的解構,代之而起的是處處蘊涵常民生活起居的建築語彙,極具巧思的空間布置,以文化歷史融入建築元素,形塑出一座綠意盎然兼具與藝術庭園的公園景觀,讓人不想親近它也難。
一、一樓大廳中央走廊傳統詩作:
一樓入口大廳置放扁柏年輪屏風,蘭陽八景與八首詩作高掛拱門柱列之間,檜木香氣融合了藝術氣息,充滿了濃厚的宜蘭味。烏竹芳通判當年盛讚蘭地山水,擇定「蘭陽八景」,時空轉移,人事更迭,蘭陽八景仍不褪色,詩作則充分顯現了宜蘭對前人的篳路藍縷、感恩與珍惜。例如楊廷理的「相度築城建署地基有作」與「重定噶瑪蘭廳全圖偶成」,顯示了一代名宦對噶瑪蘭城的重要政事紀要;張振茂的「民壯圍懷古」則顯示了拓殖歷史的艱辛;董正官的「漏天」、「蘭防即事」與盧世標的「蘭陽竹枝詞」紀錄了噶瑪蘭的自然風土民情;董正官的「番社」與李若琳的「敦俗」則省思漢番衝突至族群互動融合的見證。
二、3樓屋頂花園:
屋頂花園以「綠」與「水」營造出公園的情境,建築語彙則採擷了傳統建築文化元素如架棟屋、馬背山牆、梳齒窗、人字磚等,傳統與現代非常和諧的張開它的親和力,西邊的亭池水榭曲線露台,與西勢的雪山山脈連綿起伏相互呼應,中間架棟屋簷迴廊的古典畫框,則巧妙的將遠處的李氏宗祠與山景當背景,構成一幅渾然天成的照相畫。循著人字磚的縱深歩上階梯,一如爪棚的觀星台,東望太平洋,龜山島咫尺可望。3樓屋頂花園遠眺覽景、近處的議會大樓、中央公園、協力擎天廣場、法院大樓皆盡收眼底,加上與縣史館的圓頂花園相通,實在美得令人精神舒緩,暫歇腳步,佇足一番。走上3樓的空中花園,貼心設計便民的座椅,讓洽公的縣民能在此小憩。
三、協力擎天廣場:
協力擎天廣場位在縣政大樓北面右側,廣場以三棵高大的檜木為主要地標,搭配20棵長短不一的檜木及14棵樹幹留樹頭的檜木,同時置放國際知名雕塑家楊英風教授兩件作品,一是以青銅鑄造之「龜蛇把海口」象徵宜蘭地理自古以來為蘭城鎖鑰,另一件則是以不銹鋼為材料所雕塑而成的「日月光華」,引喻蘭地先民日出而作、安定作息之意。廣場並以宜蘭地形為藍本,劃出扇形平台空間。整座協力擎天廣場在檜木與藝術作品及庭石花卉植栽的搭配下,顯現了戶外藝術園區的氣質。
四、中央公園:
水與綠是蘭陽平原最重要的地景特徵及生活資源。中央公園的開放空間,搭配縣政大樓與議會大樓所呈現出來的建築元素,如街、道、埕、庭等,因此為了塑造豐富且親切的環境,公園內設計了親水河道、紅磚柱、拱橋、以及象徵龜山島的三角錐,在一大片翠綠草坪上展露出庭院雅緻的休閒氣氛。同時,協力擎天廣場的扇形平台連接中央公園的景觀,構成一個絕佳的活動場所,人與水綠空間的調和、自然而熟悉,這裡絕對是未來熱門的旅遊景點。
五、議會大樓
宜蘭縣議會大樓位在縣政大樓北面前方,外形如一艘破浪前進的大船,船首航向太平洋。下窄上寬的斜式屋頂,搶眼的視覺俯視縣政大樓,含有監督之意。欣賞議會大樓如同遊歷宜蘭的高山大海一般,議會大樓朝向雪山山脈,如扇子散開的弧形迴廊,起伏如山峰層鑾的屋頂,天際線波浪如山。清水磚、斜屋頂,十足的宜蘭傳統民居風格。而議事棟一樓大廳更將視覺拉入太平洋的意象當中,龜山島造型的桌子、緜長的海岸線、雪山山脈的林相、蘭陽平原的縮影全都成為建築語彙,讓親近它的民眾心領神會。
六、宜蘭縣史館及雪谷紀念園區
緊鄰宜蘭縣府行政大樓的宜蘭縣史館,成立於1993年,是全台第一座縣級編纂地方史志的史政機關。裡面有很多寶貝,要看宜蘭的歷史就要到宜蘭縣史館來。一個書寫宜蘭的歷史,典藏宜蘭的前世、今生與未來的歷史知識庫──宜蘭縣史館,是旅遊宜蘭時絕對不容錯過的地方,沒有進入縣史館就無從知道宜蘭的風土民情,就不了解宜蘭這些年來的自信與自傲所為何來。
成立於1952年的宜蘭文獻委員會,可以說是宜蘭縣史館的前身,當年編修《宜蘭縣志》留下了豐富的史料。接任宜蘭縣長的游錫堃標榜以文化立縣,為了讓中斷40年未修的縣志能夠接續重修,於1990年8月成立「文獻小組」賡續蒐集文獻史料,這些努力的結果促成了1992年宜蘭縣史館籌備處的成立,並於1993年10月16日正式成立「宜蘭縣史館」,並復刊出版「宜蘭文獻雜誌」。
八年之後,由日本象集團所設計,縣政府挹注了2億2千多萬元,費時6年才興建完成的縣史館新館,在眾人驚訝與讚嘆的讚美聲中舉行了落成典禮,看得出宜蘭這十年來對文獻蒐藏的深耕與對文化觀念獨到的見解,使「宜蘭學」研究儼然成了當代「顯學」一般,在台灣掀起一股籌建地方史料館之風,樹立了書寫地方志另一種風格。
縣史館的外表被覆在一片綠草如茵的圓丘上,植栽的綠樹一株一株地環繞在周圍,使得整座縣史館非常自然而和諧的融入森林氣氛當中。進入縣史館內部,才猛然發現那圓頂的中間灑下了太陽的光線,那變幻的光影如同太陽穿透林間樹梢般,明暗更迭,挑空的樑柱,隱喻大樹的意涵,在圓穹之下坐著板凳椅條聽阿公阿嬤講古的小孩,多麼傳神的表達出設計者的巧思布局與空間靈活的轉換。
一樓大廳設有專題展示區,定期舉辦宜蘭文獻專題展,常設展示區則以「快樂學歷史」為主題,運用迴廊空間的動線讓參觀者循序漸進的進入歷史的時光隧道當中,透過探索、發現式的互動展示引發參觀者的興趣,進而瞭解宜蘭的歷史,然後親近歷史。由大樓梯走到地下室,寬長的大樓梯木板舖面,營造出舒緩柔和的氣氛。
地下一樓以閱覽區為主要空間建構,極具巧思的閱覽座椅,厚實的木磚地板,人與書的對話真實而貼近。井然有序的資料專區、開放的期刊區,與開架式迴廊狀書牆,塑造出溫馨典雅、清幽寧靜的看書氣氛,真正享受看書的輕鬆與樂趣。
「無史料即無歷史」,前人的努力耕耘,後人的開創與保存,這些默默在為宜蘭書寫歷史而堅持到底的文化工作者,宜蘭人應該不吝給予鼓勵與掌聲,他們書寫歷史,歷史也會書寫他們,歷史絕對不會遺忘他們。
縣史館外還有紀念蔣渭水的雪谷紀念園區。蔣渭水,號雪谷,園區的石材上刻有其一生行誼及關於台灣這個患者的臨床講義,其名言「同胞須團結 團結真有力」呈現於作品「凝聚-聚」中。
宜蘭縣政中心像是紅磚、洗石子、石灰、木材等材質,都是一般在地的材料,但經過設計後整體營造出的感覺,卻一點都不差,反而讓人更自在。仔細觀察這裏的一景一物,一扇窗,一個迴廊就算是小地方也很有味道。既然是綠建築的工法設計,這裏也很注重通風與採光,像是利用走廊風道與天井之煙囟效應就可完成良好的通風條件。
宜蘭縣政府這幾年力推有機,而今縣府的縣政大廳在每個星期五都闢有機市集,以做為有機小農與消費者的平台。
有趣的是,一般人來縣政府,走的卻是後門,因是座北朝南,且停車場在後面。星期例假日,只有辦公廳上鎖,其它空間都開放,很可惜許多人並不知道三樓有這麼個漂亮的景點,縣史館則在星期一休館。整體而言,縣政中心十分融合協調,沒有一點突兀,能在這裡上班,著實是一種享受。
交通資訊:
1.自行開車:國道五號→宜蘭交流道→轉台九線往羅東方向,再轉進宜蘭縣政府。
2.公共運輸:
a.搭火車或葛瑪蘭客運在宜蘭站下車,轉搭往南方澳的國光號,在宜蘭縣政府站下車。
b.搭首都客運行駛台九線全程車可直接在宜蘭縣政府站下車。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