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望江樓公園崇麗閣題有一聯:「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 江流千古」。此為千古名聯,看似平淡,但難得佳對。此聯情景相融,動靜結合,要求下聯不但要格律工整,聯意相合,相得益彰,而且詞性也得相合。上聯中「望」、「流」為動詞,「千」為數量詞,這更增加了下聯的難度。
歷史上雖有下聯,不是絕對,但境界和上聯都差得太遠,並不令人十分滿意。比如現存的下聯:「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雖還工整,但有三大不足。第一江流既是名詞,但也有動詞的屬性,是屬於動詞和名詞相結 合的詞組,而月影就是名詞了,沒有動詞的屬性,此一不足;第二千古和萬年詞義相同,典型的合掌對,為詞家大忌;第三下聯的境界和氣勢和上聯差的太遠,根本就不般配。除此對外,可能還有其他下聯,那就是更等而下之了。
巴蜀是我故鄉,成都我非常熟悉,望江樓也去過,此聯我見過,有關的典故也諳熟於胸,但未曾一對。
莫其生先生引來了此聯的話題,萬古緣等諸友也踴躍一試,勾起了我的諸多記憶和興致。余雖不才,欣逢盛會,偶得一聯,放膽一對,為詩壇添一佳話,哂方家一笑。
上聯: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下聯:聽雨閣,聽雨落,聽雨閣中聽雨落。雨閣九霄,雨落九霄。
註:聽為平聲。望江樓和聽雨閣都是欣賞風景的建築;望江水和聽雨落都是很風雅的事情,而且江流和雨落都是很有詩情畫意的自然現象。雨閣九霄是指建築很高,我的想像是在峨眉山上。雨落九霄在氣勢上也絕不輸於江流千古。
如果把崇麗閣更名為聽雨閣,再配以此聯,真是太貼切不過了。
有幸從《大紀元網》上讀到雲松先生上面的文章,感到非常享受。仔細品味雲松先生的對句,根據本人有限的見聞,認為這實在是迄今為止極其罕見的好對句!
因為興奮得夜不能寐,本人幾次披衣而起,擊鍵而文。經過反覆思考,漫談如下意見。
1、 本人完全贊同雲松先生的說法:
A望江樓和聽雨閣都是欣賞風景的建築;望江水和聽雨落都是很風雅的事情,而且江流和雨落都是很有詩情畫意的自然現象。B雨落九霄在氣勢上也絕不輸於江流千古。
2、 本人只有一半贊同雲松先生關於「聽為平聲」的說法,因為「聽」在古代為仄聲,平聲只是現代的讀音。
3、本人不贊同雲松先生的說法:如果把崇麗閣更名為聽雨閣,再配以此聯,真是太貼切不過了。因為如果真的把崇麗閣更名為聽雨閣的話,當配以此聯時,聯語中的「雨閣九霄」就不「貼切」該閣有限的高度了。
也許將崇麗閣更名以適應對句的說法可能只是雲松先生的一種幽默,因為古往今來的景觀對聯,並不一定要上下聯同時存在於同一有限的空間,人們完全可以通過「想像」穿越空間的局限,正如雲松先生所說「雨閣九霄是指建築很高,我的想像是在峨眉山上。」
本人認為雲松先生的對句實在是迄今為止極其罕見的好對句,就是基於這種突破空間的想像。
下面本人再談談對聯的文字和意境。從文字來看,雲松先生的對句的確很不錯了。但從意境來看,那就不夠了。上聯中的「望」其實不單純是眼睛看,通過「江流千古」四字,人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精神思想:千古江流,宛如人類歷史,後浪推前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而下聯的「聽」卻局限了人們的想像空間,雖然也有「雨落九霄」的不凡氣勢,但不能給人以較多的思想啟迪。
如何完善望江樓的千古名聯?雲松先生的「更」字給人以啟發,人們或許可以沿著這一思路解決難題。
一、將「月井」對句更改「萬年」兩字為「九州」,可以克服下聯「合掌」的毛病。
上聯: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下聯: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九州,月影九州
從意境氣勢來看,下聯由局限在崇麗閣旁邊的井,聯想昇華到了九州全中國。九州大地有數不清的井,所有的井都能印出天上的月亮,也可以使人想起「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產生震撼人心的蒼涼效果。但是該聯仍舊意境不夠,上聯從樓上遠眺江流,身心舒展、視野開闊,人數可以眾多;下聯從地面俯觀井月,身彎心緊,視野狹小,人數只能三五為限。那麼月井聯仍舊只能淘汰。
二、將「崇麗閣」更名為「崇佛閣」,試對下聯。
上聯: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下聯:崇佛閣,崇佛樂,崇佛閣中崇佛樂,佛閣十方,佛樂十方
註:崇:動詞,內心活動,崇敬、信仰之意。樂:即是動詞又是名稱,快樂之意。佛家注重人們從內心深處到表面的快樂,例如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就是典型的佛樂。人們應該效仿彌勒佛,永葆快樂之心。佛閣十方:佛家說天下為十方,天下處處有佛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