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2日電)台灣高鐵站距短、高速進站的設計,可能是歷來轉轍器異常根本原因;不過,交通部長葉匡時,台灣高鐵董事長范志強暫時都無解,范志強並表示高鐵系統穩定,只能以補救方式補強。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天邀請葉匡時報告「台鐵及高鐵行車安全管理、事故分析及改善預防措施」。
針對立委質疑,高鐵通車至今已發生過轉轍器60次異常事件,卻未見改善。
葉匡時答詢表示,台灣高鐵的列車以時速130至160公里速度過站,但站與站的距離較短,日本高鐵站距與站間的距離和台灣較相似,但過站速限為80公里;台灣高鐵比起高速過站但站距大的德國及過站速度較慢的日本,挑戰更大。
台灣高鐵新任董事長范志強說,高鐵高速進站,道岔使用頻率高的問題,營運開始就存在,有關系統的可靠度,只能以補強方式補救。
民進黨立法委員葉宜津認為,台灣的高鐵不可能比德國、日本厲害,就應該回到別人的水準,她建議高鐵進站速度降下來,改善轉轍器出包頻率偏高問題。
不過,范志強說,高鐵全線有706個轉轍器和146個道岔,如果將全線停下更換,估計高鐵停駛至少1年。
葉宜津追問如何改善,葉匡時並無具體答案,只表示會請高鐵局及台灣高鐵公司提出辦法。
范志強說明,高鐵系統的穩定,只能透過補救方式做補強。
國民黨立法委員李鴻鈞憂心指出,如果高鐵高速進站的設計無法改變,苗栗、彰化及雲林等正興建中的新增3站明年加入營運後,問題會更多,轉轍器異常有如不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