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樂曲欣賞】蕉窗夜雨
【大紀元2014年10月24日訊】(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中國古典樂曲欣賞》節目)今天將為您介紹「客家箏樂」中兩首知名的作品:《崖山哀》和《蕉窗夜雨》。
古箏音色清亮而甜美,大家一定都讀過的這首小詩:「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那位姑娘纖纖素手彈著古箏,為了得到心上人的顧盼,時不時的故意彈錯音、拂錯弦,便表現了彈箏女子那嬌俏可愛的模樣。
我們先來領略一番,先聽一小段,古箏曲--《春澗流泉》。
【春澗流泉】 (片段)
每一種民族音樂都離不開滋養其生成的那一方水土、和那一地的民族所走過的歷史。
曾經定居在中原的漢族先民,因為戰亂,輾轉南遷到了南方廣東一帶;在這漫長的遷徙歷程中,這原本是來自中原的「客家民族」顛沛流離,歷盡艱辛,形成他們內斂、含蓄,且又刻苦耐勞的性情。
客家人崇尚文化,尊重傳統。也正因如此,在音樂傳承上,客家音樂保存了不少宋、元以來的中原古樂。但和廣東嶺南一帶音樂相融匯之後,結合南方的輕巧,形成了一種古雅且柔婉的藝術風格。
而「潮州箏」與「客家箏」,就像好鄰居似的,長期在一地共處;彼此之間也相互影響。(所不同的是,「潮州箏」會更加地具有流動性)。剛才為您播放的便是「潮州箏」的樂曲《春澗流泉》。
繼續我們就來聊聊這特別能展現「客家箏」內斂古雅之美的客家箏曲--《崖山哀》。
《崖山哀》敘述的是南宋末年抗元大將文天祥、以及南宋亡於崖山這一段凄楚悲壯的歷史。
元世祖忽必烈曾詢問他的臣子:「當此亂世,誰最是賢能之士呢?」臣子們回答:「在北方是耶律楚材。在南方便是文天祥。」
然而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賢能名將卻也沒能挽救南宋的滅亡。
蒙古大軍攻破臨安後,謝太后向元軍投降,南宋王朝撤退到廣東新會縣附近的一個小島:崖山。文天祥兵敗被俘。
忽必烈愛惜文天祥的才能,曾多次招降;甚至還曾以「能與妻女團聚」這樣的條件做交換,但都被文天祥拒絕。
在獄中,文天祥寫下了這撼動人心的千古名篇《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請欣賞--《崖山哀》。
【崖山哀】
繼續我們轉換一下心情,來聆賞客家箏樂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蕉窗夜雨》。
在中國古典園林里,我們總愛栽種芭蕉,芭蕉臨著花窗,寬大的綠葉就像蒲扇似的,在夏日裡為視覺帶來清涼;而在下著雨的夜晚,淅瀝瀝的雨點兒落在蕉葉上,那雨聲更是充滿著詩意。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美感,讓人不論在季節和氣候的變化中,都能體悟出自然和人文藝術之美。
中國詩人愛詠贊芭蕉,唐朝詩人杜牧曾寫過: 「芭蕉為雨移,故向窗前種。憐渠點滴聲,留得歸鄉夢……」
《蕉窗夜雨》抒情中帶著嫻雅與端莊,一開始的緩慢樂段描繪出夜色的寧靜;而後微風徐徐,山雨欲來;接著雨珠兒落下,滴滴點點地在蕉葉上晶瑩滾動……
遠走他鄉,客居異土的客家民族,是否如杜牧詩中所說的、在這靜夜雨聲中,憶起了那遠方的故鄉呢?
請欣賞--《蕉窗夜雨》。
【蕉窗夜雨】
希望您能在這蕉葉雨聲中享受美好的中國音樂,也能在這雨聲中回憶起自己遠方的家園!
轉自《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
責任編輯:張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