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從卞和獻玉說開去
【大紀元2013年07月31日訊】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和氏璧」的故事。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楚山獲得一塊玉璞(含有玉的石頭),把它獻給了楚厲王。厲王讓玉人(彫琢玉器的人)鑒別,玉人說:「這是石頭。」厲王以為卞和欺騙他,砍去了卞和的左足。厲王駕崩後,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璞獻給武王。玉人鑒別後仍說:「這是石頭。」武王又砍去了卞和的右足。武王駕崩後,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盡,又流出了鮮血。文王聽到後,派人問他:「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為甚麼哭得這麼傷心?」卞和說:「我不是為被刖傷心,我是因為它是寶玉而被看作石頭,忠貞的人被看作說謊的人而傷心。」文王於是派玉匠剖開玉璞,果然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即是著名的「和氏璧」。
卞和兩次獻玉,兩次被施刖刑,終生殘廢。即使如此,他仍不改初衷,丹心泣血,最終使寶玉得見天下。想必大多數看過這個故事的人,都會扼腕痛心:厲王、武王真是有眼無珠,誤把美玉當成石頭;卞和實在冤枉,捧的明明是寶玉,卻硬被說成是石頭,還害得失去兩隻腳,落得個終生殘廢。
也有很多人更會想當然的認為:如果換成自己,絕不會是厲王、武王那樣不識真寶的昏君。其實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正義情結:看到歷史事件中,好人蒙冤受難、奸臣當道時,都痛恨惡人,憐惜好人。都在假想:假如自己身處那個環境,是當權者,自己一定不會聽信小人的讒言,不辨是非、冤枉好人;假如自己是普通人,也會為好人抗辯、盡己所能保護好人。
然而每一次歷史事件中,人們卻經常在謊言面前迷失,相信惡人的誣陷,令好人一次次蒙難。如今天在中共對法輪大法的誣陷及迫害,就是又一場顛倒黑白、邪惡壞人利用手中權力對善良人最殘酷的迫害。而每一位大法弟子,又都在蒙冤受難中,面對世人的不理解、嘲笑、挖苦,甚至被當權者勞教、判刑、酷刑折磨、活活打死、活摘器官……等等邪惡至極的迫害中,堅持不懈的把最最珍貴的「美玉」——「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三退保平安」反覆呈獻給可貴的中國人,其堅貞不屈真可謂感天動地。
有這樣一個故事,我身邊的一位大姐,二零零二年因為堅持對法輪功的信仰,被中共非法勞教一年,關押在大陸最邪惡的勞教所之一。期間,她得知另一位在押者的好朋友甲某是當地「六一零」頭子的好朋友,便決定出去後,一定要通過甲某把「六一零」頭子救了。獲釋後,她輾轉打聽到了甲某。正好甲某的老人得重症肝病需要找保姆照顧。大姐便去他們家當保姆。甲某丈夫是生意場上的大戶,家境富裕,住著很寬大的房子。雖有一半房間閒置,但他們不讓大姐住單房,反而讓她在病人的房間裡打地鋪,也不給床。當時天氣炎熱,因病人體弱,房間裡不能開空調、電扇,窗子也不能開,病人身體散發出的渾濁的氣味,加上不時嘔吐、腹瀉,種種異味瀰漫在狹小的房間內,令人作嘔。甲某丈夫在知道大姐是大法弟子後,又經常喝斥、羞辱大姐,個中辛苦真是一言難盡。即使這樣,大姐也沒有放棄,她牢記自己的使命:一定要救他們!為了救他們,甚麼樣的苦都不在乎!大姐每日悉心照料老人,有機會就給甲某夫婦講大法真相。歷時五十天,甲某終於明白「法輪大法好」,當她看完《轉法輪》後,真是相見恨晚。甲某的丈夫主動拿出二千元錢,讓大姐做救人的真相資料。「六一零」頭子也知道了「法輪大法好」。而甲某,十多年來,也像當初大姐一樣,始終堅持講真相救人。
二零零六年,當時我有一個下屬,是一位剛大學畢業的本科生,中共邪黨預備黨員。在她工作幾個月要離開時,我請她吃飯,席間我跟她講大法真相,並勸她三退。她雖然當時沒有三退,但說出了心中的感觸:「我想起了『苦口婆心』這個詞,我感覺你真是在『苦口婆心』的勸我,我知道你是好心。」
這裡再講一個《男孩與小魚》的故事:大海每一次漲潮時,都會從海水中帶上岸許多小魚。在海邊住著一個小男孩,每一次潮水落下後,他都來到海邊,把海灘上的魚一條條撿起來往海水裡扔,天天如此,經年不息。有人對他說:你今天把它們扔到海裡,明天還會有魚被衝上來,你是撿不過來的!小男孩說:我知道。那人又問:那你還撿?誰會在乎你做的這件事情呢?小男孩抓起一條條魚,一邊往海水中扔一邊說:「這條魚在乎! 這條魚在乎!這條魚也在乎!」
我至今還記得一位大四、準備留學荷蘭的明真相女孩,在我告訴她已經幫她「三退」時,她按捺不住的喜悅吶喊聲:「哎呀!我新生了!」
是啊,為了讓中國人牢記救命的吉言「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在大難來臨前保住生命,大法弟子們真是「苦口婆心」、「費盡心血」啊。他們就像那個小男孩一樣,為了挽救生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把真相傳播。不管外人怎樣看待他們做的事情,但每一位明白真相的生命卻是真正得到了救度!
朋友,當您拒絕接受法輪功真相的時候,您是否有想過:他(她)為何要告訴我「記住『法輪大法好』,大難來臨命能保」?他(她)為何要反反覆覆告訴我「記住『法輪大法好』,大難來臨命能保」?朋友,也願您能夠記住「法輪大法好」,退出中共黨團隊,獲得新生!
——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杜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