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鮮為人知的馬克思(9)

虛榮的馬克思--鮮為人知的馬克思之三
真言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

不過,要深入把握馬克思此時的內心世界,僅僅認識到這一步還是不夠的,有必要對他所說的「我們自身的完美」做更細緻的解讀。

從《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的有關內容來看,作為一種精神價值,馬克思所說的「我們自身的完美」,其實主要是指道德上的「完美」。再進一步說,這種道德上的「完美」又包含了兩個不同的具體方面——一個方面是以個人道德境界的提高為核心的精神昇華,它包括高尚的品質、堅強的意志和與千百萬人相連的幸福感;還有一個方面則是由此獲得的道德名聲,諸如事業的延續,人們的敬仰。這也就是說,在道德「完美」的問題上,馬克思關注的不僅是個人的道德昇華,還有個人的道德名聲。

那麼,它們之間又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古往今來,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始終是有些人追求的人生目標。不過,同樣是追求這一目標,人們的目的和動力卻大不相同,如果說有人是想通過淨化自己更好地為他人和社會造福,有人是想以此獲得上帝的接納進入天堂,有人是為了自我完善,做個乾乾淨淨清清白白的好人,那麼也有人則是為了在道德上高人一等,獲得他人與社會的崇敬和褒揚。顯而易見,不管是想通過提升自己的道德水準更好地為他人和社會造福的人,還是想依靠道德淨化獲得上帝的接納進入天堂的人,或是只想做一個乾乾淨淨清清白白的好人的人,都不會把自己的道德名聲太當回事,更不會熱衷於談論它;相反,但凡是因為道德名聲而追求道德完善的人——哪怕這不是他追求道德完善的唯一動機,無一不把道德名聲看得很重。作為中學畢業生的馬克思不正是這樣嗎?當他在作文中闡述「人類的幸福」與「我們自身的完美」的一致性時,不但特意提及一個獻身人類福利的人將獲得「人人敬仰」,面對他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而且口吻中對此帶著掩飾不住的羨慕和嚮往。試想,有哪個不關心個人道德名聲的人會如此津津樂道於此呢?!

這一點從馬克思對理想職業的看法中也可以得到佐證。按照《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的觀點,最值得人們選擇的理想職業具有三大標誌,首先,它是「使我們最有尊嚴的職業」,其次,它也是「建立在我們深信其正確的思想上的職業」,最後,它還是能給人們「提供廣闊場所來為人類進行活動」,接近「完美境地」的職業。可見,被馬克思擺在第一位的也就是他最看重的是要使人「有尊嚴」。

那麼,什麼是馬克思眼中的「有尊嚴」呢?他回答說,「尊嚴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來、使他的活動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質的東西,就是使他無可非議、受到眾人欽佩並高出於眾人之上的東西。」(3)顯然,馬克思理解的尊嚴包括兩重成分,一是具有「高出於眾人之上」的「崇高品質」;二是因為具有這種「崇高品質」而受到眾人的「欽佩」。可見,在馬克思看來,有尊嚴其實就是在道德上高於眾人,有受人尊敬的道德名聲。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第6頁

即便僅憑這些我們還不足以斷定在自我的道德完善和由此帶來的道德名聲之間馬克思更看重的是後者而不是前者,不足以斷定馬克思之所以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完全是為了沽名釣譽,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對自我道德完善的追求並不純淨,明顯參雜了追求個人道德名聲的私心。

人生活在群體和社會中,無疑都需要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肯定。但區別在於,有的人不是一般地需要這種肯定,而是追求和執著於這種肯定,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虛榮心。當然,不同的人追求和執著的對像不同,虛榮心的內涵相應也就不同。有的人追求和執著他人對自己容貌的讚美,有的人追求和執著社會對自身才華的首肯,有的人追求和執著於別人對自己財富和社會地位的羨慕,還有的人可能並不追求和執著這些,但追求和執著在道德上高人一等,追求和執著他人和社會對自身德行的稱讚和仰慕,亦即自己的道德名聲,這也是一種虛榮心,我們稱之為道德虛榮心。顯然,在馬克思對於自我道德完善的嚮往中所參雜的那種追求個人道德名聲的私慾,正是這樣一種虛榮心!

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馬克思曾專門談到了人們在選擇職業時所存在的「迷誤」。他認為,神在人們選擇職業時會給予他們以引領,「總是輕聲而堅定地作啟示」,但神的這種聲音很容易被淹沒。有時候,人們自以為是「神的召喚的東西」其實不過是一種自欺。馬克思以虛榮心和幻想為例對此進行了分析。對於虛榮心馬克思是這樣說的:「偉大的東西是光輝的,光輝則引起虛榮心,而虛榮心容易給人以鼓舞或者我們覺得是鼓舞的東西」(4),進而讓人們選擇「偉大的東西」作為自己的職業。這種虛榮心其實也就是我們所講的道德虛榮心。試想,為「人類福利而勞動」,讓自己因此變得高尚完美起來,成為「人人敬仰」的偉人、完人和聖人,不正是這樣一種「偉大的東西」麼?馬克思之所以嚮往這些,在很大程度上不正是因為它們的「光輝」能夠滿足他的道德虛榮心嗎!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第4頁

綜上所述,導致青年馬克思打算獻身人類福利的內在深層原因,並非是對人類的同情和關愛,而是為了讓自己「趨於高尚」,在道德上變得完善;而推動馬克思「趨於高尚」,追求自身道德完善的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偉人、完人和聖人,贏得「人人敬仰」的道德美名。所以,滿足道德虛榮心即便不是這個年輕人打算獻身人類幸福的唯一動機,至少也是最重要的動機之一。既然如此,這樣的志向究竟有多偉大和崇高也就不難判斷了。(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雖說是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創立了共產主義思想,但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則公認是馬克思。
  • 這件事足以表明,馬克思對待兒女並不像他的崇拜者們描繪得那麼開明,也有專制的一面,在這一點上他的控制欲也是顯而易見的。
  • 在馬克思身上,這一點也得到了印證——面對著比自己強大得多的社會秩序,他被壓制的控制欲同樣也轉化成了反抗和破壞這種現存秩序的強烈衝動。
  • 如果說自信是優點,那麼自負便有點過了,自大則不靠譜了,自大狂就可怕了,而一旦自大狂到了以救世主自居的份上,那簡直就是瘋狂了。馬克思便是這樣一個瘋子。
  • 馬克思不但視自己為「奸詐的世界」的對立面,光明、真理和未來的化身,而且自以為有著「像上帝一樣」的不可抗拒的威力,能夠造出「擊世的霹靂」,讓「奸詐的世界」這個「龐然大物」在自己的挑戰下轟然倒地
  • 馬克思始終堅持,理論的發展應該先於行動,在發動革命之前,必須有某種理論去說明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以此作為所謂革命的依據。一個人如果不能為自己的行動找到某種合法化的基礎,他就不能領導一場革命運動。
  • 由於傳記資料的缺乏,我們對馬克思的童年知之甚少。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至少從中學時代起,馬克思就是一個虛榮的人。只不過他的虛榮與財富和地位無關,而體現為對個人名聲的看重和追求罷了。
  • 我們還可以換個角度設想一下,如果馬克思沒有任何個人考慮,純粹只是想獻身「人類的福利」,那麼在論述「人類的幸福」與「我們自身的完美」的一致性時,他會只強調唯有「為人類福利而勞動」才能達到「我們自身的完美」嗎?
  • 古人往往謙稱自己兒子為犬子,而恭維別人的兒子為麟兒。兩個校長的兒子,一個曾被稱讚為天才,一個常被罵笨蛋,人生走向卻令人唏噓,這是為什麼呢?來源於生活中的實例,引人深思。
  • 從張大夫診室的窗戶望出去,可以看到老院長當年種下的杏樹。可是張大夫簡直顧不上向窗外看,只要出診,病號滿滿的。這一天,隨著叫號,病人來到張大夫面前。張大夫見了病人大吃一驚:半月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兒子攙扶下站在了她面前!張大夫忍不住輕輕「啊」了一聲,問:「最近感覺怎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