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鮮為人知的馬克思(1)

專制的馬克思--鮮為人知的馬克思之一
真言
font print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

寫在前面的話

共產主義的興衰構成了二十世紀最觸目驚心的一頁,而這段歷史顯然又是與馬克思個人的名字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雖說是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創立了共產主義思想,但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則公認是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誕生後,馬克思和他的信徒們又依此分別組建了各國共產黨,由此開啟了歷經興衰起落,至今已奄奄一息的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可見,馬克思與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黨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正因為如此,研究馬克思乃是研究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黨,研究整個共產主義歷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瞭解和弄懂了馬克思也就掌握了一把解讀共產主義運動的鑰匙。

然而一直以來,在共產黨當權的各個國家,馬克思無一例外地都被刻意美化成了一尊完美無瑕,供人們頂禮膜拜的神,而其真實的形像則鮮為人知。即便到今天,這個精心營造的神話仍被許多人信以為真。在他們看來,儘管斯大林、毛澤東幹了不少壞事,但馬克思還是偉大的。這也是他們不能從根本上認清共產黨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真實的馬克思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是否真的像黨文化所宣傳的那樣完美無瑕?還是讓我們來看看事實吧。

專制的馬克思–鮮為人知的馬克思之一

馬克思把世界當成了他的領地。——威廉.布蘭察德

在位於歐洲中部的摩澤爾河谷的一端,坐落著德國最古老的城市特利爾。這座小城不但歷史悠久,而且風景秀麗,以盛產葡萄聞名世界。

1818年5月5日,當地法律顧問亨利希.馬克思迎來了自己的第三個孩子,他就是後來被稱為共產主義創始人的卡爾.馬克思。

美國學者威廉.布蘭察德教授以研究「革命者」的心理著稱,對馬克思的個性有相當精闢的分析,他認為「馬克思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支配性的個性。」(1)換句話說,馬克思是個性格很專制的人。事實確乎如此。
(1)《革命道德》中文版,第153頁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支配人和事物的慾望,這種慾望就是控制欲。如同對食物和性的慾望一樣,控制欲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是為了滿足人類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在人類生存和繁衍的長期過程中形成的。事實上,我們隨時都在用各種方式滿足著自己的控制欲。每個人都希望控制更多的東西,因為這種控制能力會給生存和繁衍帶來更大的優勢。

至於人們想要控制的對像,則是形形色色的,既包括人類社會,也包括自然界;可以是現實的物質世界,也可以是虛幻的精神世界;不僅存在於個人,而且存在於群體,包括國家、民族、種族;不但涉及政治,還涉及軍事、經濟、文化。控制的層次也各不相同,大則一個國家,一個公司,小則一個家庭,一個人,甚至只針對自己。

控制欲雖然人人都有,但這種慾望的大小強弱在不同個體的身上卻有著明顯的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往往從童年起就開始顯露出來了。馬克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馬克思的父母一共生了九個孩子,除了馬克思,最終只活下來三個,一個是馬克思的姐姐,另外兩個是他的妹妹。據英語世界著名的馬克思研究者戴維.麥克萊倫先生介紹,關於馬克思孩童時代的情況人們所知甚少,其中大部分來自他的這些姐妹們。正是她們曾告訴馬克思的小女兒愛琳娜,童年時的馬克思是「令姐妹們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著把她們當作他的馬從特利爾的馬庫斯山坡上『驅趕』下來。更壞的是,他堅持讓姐妹們吃他用骯髒的生麵團做成的而用更髒的手拿著的『蛋糕』。她們毫無怨言地忍受著『驅趕』、吃『蛋糕』,因為卡爾將會講故事來酬勞她們的順從」。(2)
(2)戴維.麥克萊倫著《馬克思傳》中文電子版,第10頁

來自姐妹們的這個共同印像表明,馬克思從童年起就是一個性格專制,愛控制人的人——無論是把自己的姐妹當做馬來「驅趕」,堅持讓她們吃自己用髒兮兮的生麵團做成的和用更髒的手拿著的「蛋糕」,還是被她們稱作「暴君」,都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當然,由於年紀小,生活的圈子僅僅局限在家庭,馬克思那時的控制欲還缺乏廣闊的表現空間,只能顯露在他與姐妹們的關係中。儘管如此,它卻構成了馬克思個性發展的源頭之一。

跨入青春期後,因為內心世界的日漸豐富和社會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馬克思的控制欲也隨之變得日趨明顯和強烈。這在他大學時代創作的《海上船夫歌》中表現得相當顯眼。詩中寫道:

你們盡可戲耍,盡可喧鬧,
盡可在我船邊洶湧咆哮,
你們必須把船兒載向目標,
你們要順從地為我效勞。

我擊打你們的脊背,
我壓倒你們的狂嘯,
我的努力定會成功,
我終將制服腳下的巨濤。

隨後你們就波平如鏡,
映照藍天和白雲,
你們就會約束自己的波浪,
保護我免遭厄運。(3)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卷第576-577頁

詩中的「你們」指大海,像徵著馬克思面對的現實世界,而「我」則指船夫,實際也是馬克思的自況。馬克思在詩中表達的意思很明顯:現實世界像大海一樣,經常「洶湧咆哮」,「暴跳如雷」,充滿了恐怖和凶險。在「我還十分幼小」的時候,它的「波濤」就吞嚥了「我的小兄弟」。不過這絲毫沒有嚇倒「我」。「我」不但要為死去的兄弟復仇,而且要「擊打」大海的「脊背」,「壓倒」大海的「狂嘯」,總之,「我終將制服腳下的巨濤」,讓大海「把船兒載向目標」,「順從地為我效勞」。可見,馬克思此時想要控制的對像已經遠遠超出童年的範圍了。(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古人往往謙稱自己兒子為犬子,而恭維別人的兒子為麟兒。兩個校長的兒子,一個曾被稱讚為天才,一個常被罵笨蛋,人生走向卻令人唏噓,這是為什麼呢?來源於生活中的實例,引人深思。
  • 從張大夫診室的窗戶望出去,可以看到老院長當年種下的杏樹。可是張大夫簡直顧不上向窗外看,只要出診,病號滿滿的。這一天,隨著叫號,病人來到張大夫面前。張大夫見了病人大吃一驚:半月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兒子攙扶下站在了她面前!張大夫忍不住輕輕「啊」了一聲,問:「最近感覺怎樣?」
  • 突然一隻狼說道:「其實,狼有狼的法則,狼也有愛心,甚至會扶養人類嬰孩,當然也不會攻擊未成年女孩,何況女孩為了救羊,決定以身餵狼,這是感天動地的故事,那二隻癱下的羊,為救牧羊女也願意捨身餵狼,這些自我犧牲精神,令狼群感動!其實,狼與人類本可諧和相處的⋯⋯」
  • 劉佳聽到「為它賣命,能好嗎?」這句話,感覺自己從牢籠裡跳出來似的,大聲說:不好,當然不好,我就是被這個邪黨害苦了!從小到大聽它的話,結果怎麼樣?拚命工作,剛到中年還被一腳踢開!讓多生孩子,生了養不起了,還不是自己的孩子受罪!它哪個政策是為老百姓著想?瘟疫來了,全國封控,控制不住了又全面放開,拿民生當兒戲。
  • 茂利一邊裝菜,一邊對大車司機說:這岔路口把兩塊地分開,東邊的老地用老法子種,菜好看還好吃,我們西邊的差點誤入歧途,我就是聽了好人言,三退了,得到神保佑了。人活著啊,走什麼路,選哪邊太重要了,你選正的神就保佑你,你給壞的邪的站隊,就沒個好。遇到岔路口,可得好好想想走哪邊。
  • 老蒙在離休前是個「長」,「平穩著陸」退下後,買花草,認識了老鄭。一來二去熟了,老蒙跟老鄭說,現在朋友多數相互利用,稱兄道弟也不見得為情誼,我們的花緣比金子珍貴。
  • 記得我整個小學階段好像都在撿破爛,學校每學期要求每個學生必須上交多少斤廢鐵,還撿過廢紙。家裡能上交的東西都交出去了。那垃圾箱,臭水溝我們都不會放過。我們很大一片家屬區的孩子都在同一間學校上學,全校的學生都要求撿廢鐵,到哪裡去撿呢?
  • 大陸知名媒體人江雪的文章《長安十日——我的封城十日誌》,記錄了一些封城細節和感受。在嚴厲控制言論的牆內,作者只是用平和的文字表述,但仍然難掩內心憤怒的吶喊。
  • 郭晶是位社工,她以社會工作者獨特的眼光,在封城後有意識地持續書寫、思考、細膩的記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了城裡人們的恐慌、懼怕、焦慮和堅強……
  • 我不解為何眼前世界如此單純的狀態無法持續永恆?清醒後人們終究會以領土、種族、宗教、國籍、語言,或生存作為藉口,持續爭執甚或戰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