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獨裁的沒落(2)
另一說明官場腐敗的例子,便是買官鬻爵,這種事就是在封建社會也是絕對要受制裁的,一旦被皇帝老倌發現,往往帶來「滿門抄斬」的後果。故云:「尚利者亂,尚義者治」,「貪夫殉財」便是市井的警句。可在中共統治之下,買官鬻爵卻成了家常小事。
仍以報載為例,黑龍江市委書記馬德從1992年1月至2002年,十年因賣官所得就達六百萬元,馬德就憑這種「人事買賣」進入了中國的「中產階層」,卻並沒有傷之毫毛。從他手裡買得中共高官的人數涉案人員達265人。
其中包括大貪官,國土資源部部長田鳳山,黑龍江原政協主席韓桂芝都是投他的門下入道。據綏化縣市各部門靠他得官當上一把手的大大小小的「貪官」,就達五十餘人,以致於他的案子層層受阻。中共官場之黑,馬德算是一個典型。
國家官員掌權的可以賣官批條,大有大的吃法,小有小的「收入」。甚至於將統考的考卷,犯罪人所獲的刑期,都成了有價證券「入市」,堂而皇之進入流通。僱用打手保鏢也成了「自衛」的手段,光天化日之下,買兇殺人,使「秉公」執法者望而生怯。如此猖狂的黑惡勢力控制之下,又有誰敢秉公執法?
報紙上偶爾出現抗爭惡勢力的義勇之士,其報導也限於對付雞鳴狗盜的小賊,這些報導,新聞記者是在黑暗中尋找一點光明的飢渴心理支配下寫出來的。如此黑暗統治,怎麼不發生煙毒氾濫,車匪路霸橫行,殺人越貨,強姦賣淫?
失業工人為反對無理解雇的遊行;居民為抗議橫蠻的住房拆遷;老百姓為反惡吏和貪官的抗議;國家機關的弄虛作假這些為當局禁發的消息,遠遠還沒有登載出來。
當然這比毛澤東統治年代有了「進步」,那時,對大量餓死人的事;逃荒流竄他鄉凍死街頭;逼使水腫病人下地幹活;五類份子被鬥被打致死的事,是不准見報的。這樣比,算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了。
也罷!我們現在就以官方允許在報紙(2007年)所登載的消息,歸納成下
列五點:
第一,上層官僚集團的貪污案,已成了中共統治集團的不治頑症,這些消息只選登了百萬以上的大案,至於幾萬的小耗子,可以說遍地皆是。無官不貪,是概括當今官場的特點之一。雖然中共設立了紀委檢查委員會,後來又設反貪局,百萬以上的大耗子仍在逐年增加。
第二,由於官僚集團疏於管理,使社會上人身死亡的事故(包括交通事故和近期突出的礦難事故)醫療事故、傳染病、天災、礦難等災害事故層出不窮。中共素來就有報喜不報憂的習慣,報紙上已經傳播的事件肯定是相當嚴重,並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公開報導的事。
例如河南的艾滋病傳播,2003年非典的流行,都是在國際衛生組織提出警告,並在亞州自由之聲連續報導以後,才在媒體上公開曝光的。而隨著這些病態社會現象的曝光,又暴露出與國家管理的相關上層機關的腐敗。
第三,毛澤東「共產主義」被現實扯穿以後,代之以「金錢萬能」。社會道德的墮落是這個社會是最危險的信號。
為了獨裁統治所需而提出的「維穩」,形成人們相互間除利害關係,見義勇為被認為是傻瓜才幹的,代之以欺騙氾濫,欺軟怕硬,弱肉強食造成整個社會一盤散沙,這種不關心國家命運和前途的氣氛害了中華民族。
毒品空前氾濫起來:據報載:世紀大毒梟劉招華在廣州過堂,他曾在1995至1998年間製造冰毒18噸!搜查出裝在紙箱內的冰毒,整整堆滿了一個籃球場,當場繳獲的冰毒相當於1998年全世界查獲的冰毒的總量!
值得一提的是冰毒集團的成員,大多是中共軍隊的退伍軍人,劉召華本人曾榮立過中共獎給的三等功!大陸變成了毒品的運集、生產基地。
盜劫、殺人、販毒等刑事犯罪和黑手黨的猖狂,使老百姓民不聊生,終日生活在恐怖的陰霾之下。
第四,鄧小平口號,「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全民奔小康」,是太虛假了,他明明知道,資本原始積累是赤裸裸的剝削,哪有全民同富的好事?至今城市貧民每戶人平均一百元的生活費的赤貧戶,官方沒有公佈統計的數目,但不會是少數。農村裡的人,每戶人均每月收入不足五十元所佔比例更大。
城市中到處是擦皮鞋的,下苦力的,賣小菜的,挑著擔子沿街叫買水果的,收破爛的。洗腳城、髮廊裡的小姐遍街都是。問他們的家住在哪裡?先前還有人說是農閒時節,出來到城市裡找活幹。
近幾年,由於擴大了城市建築面積,傍城周圍的土地被徵用了,除了幾千元的土地徵用費,他們已沒有土地,只好流落城市。
這些因中共『圈地』運動失去土地的農民,是一股使社會不穩的潛在力量。這些人如果身體還健壯,往往因不滿自己赤貧處境,鋌而走險,殺人越貨。
2004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扶貧辦公室主任劉堅驚呼,2004年未解決溫飽的年收入僅637元以下的貧困戶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八十萬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最近發佈的中國國情的「居民收入分配預警系統,稱2003年中國人收入差距拉大,已進入值得警惕的「黃燈」區。
貧困家庭中,姐弟倆因解決誰繼續讀書而抓鬮,釀成姐姐跳崖自殺,恐怕就不是個別的悲劇;在這樣情況下,少女被迫賣淫慘遭惡徒在臉上用刀刻字,也不是個別人的慘劇;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垃圾堆中刨廢鐵,而被虛空的渣層垮下來,命喪黃泉的夫婦豈止一對?(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