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血紀(519)

下集-第十一章:尋訪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四節:潘朝元(6)

就在他家樓下的巷道中,靈堂已經布好。逢布遮蓋的「靈堂」裡除了他的小女兒,外侄女和兩個外孫,裡面空蕩蕩的坐著幾個緊鄰的鄰居,老家涼平的兩位老哥和遠在貴州的大女兒,都只發了通知他們的加急電報,還沒有趕到。

靈柩前方的一張桌子上兩位寶輪寺的僧人正身披袈裟,正襟危坐,一邊敲著木魚,一邊還在不斷地誦經,為他的亡靈超度。

那悠揚哀怨的頌經聲,吸引著一群周圍鄰人的孩子們。我坐在靈堂前放的一張長凳上,聽著那抑揚頓挫的經文,腦子裡正翻滾著幾十年回憶的畫頁:

我與他相識於1960年8月重慶南岸彈子石四川第二監獄中,剛入獄那時我才滿二十二週歲,雖頭頂著「右派」和「反革命」兩頂大帽,實在講還不懂什麼叫「政治」,那時他還不到五十歲,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位精力旺盛的長者。

靠著這天賜的緣分,我們倆在1962年3月份一起從孫家花園在槍押之下,流放到涼山自治州甘洛農場,在那裡九死一生地撞過老母坪,同年10月死裡逃生又從甘洛農場再發沛西昌黃聯關。

以後又一齊押送到西昌地區的鹽源農牧場,這其間除了短期的調散,到農六隊以後的十四年間都在同一中隊,編在同一個組,鋪褥相依,朝夕為伴。無論是年齡、資歷和學問,他都無愧於我的長輩,在我政治上日臻成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都受到了他的啟迪和教誨。

從1960年到1976年獄中相伴十六年,有難同當,有危相扶。我遭受獄吏殘酷折磨,被打傷後,在生活無法自理的情況下,他敢於頂著槍桿子的威脅幫助我勉勵我,渡過最難熬的日子。在飢寒交迫之下,我們相扶為生存而拼博。十六年令人難忘的共勉共扶的往事似悲歌,一曲一曲迴盪在耳際,不敢忘懷。

1975年中美建交,上海公報發表以後,中共對國民黨縣團有以上人員頒布大赦令,他得以先一步回到重慶,1979年平反冤假錯案中,我脫離鹽源的地獄回到重慶。以後,我們又在重慶相逢,以不斷的書信、互訪聯繫著我們間的友誼,共勉共勵,成為精神上不可缺少的摯友。

然而憑著他在獄中的堅定信仰,待人平和寬容的人品,憑著他的博學和自我犧牲的獻身精神,卻贏得了獄中共患難的難友們普遍的尊敬。人們恭稱他為「潘翁」,是獄中最有號召力和威信的「國民黨人士」。

五○年鋃鐺入獄以後,他的妻子直接受到了殊連,為人奴傭。不久就被收押進行勞教,從此帶著政治上的歧視,拖著兩個小女兒,大的不滿三歲,小的未足兩歲,也在監獄般的管束下,終身為奴。可以說他的一家都因投身三民主義事業,而獻給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大業了。

臨終前,在他的陋室中伏案留下「生活與遺言」,我在這裡摘抄下來,一面給我的讀者留下對他的簡介,一面也讓我們知道,老一輩的民主主義革命者對後人的教誨:

「由於我過去親自感受飢餓二字,深有體會,又來自農村,熟諳莊稼人耕田種地的辛苦,正如古人云:『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須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生逢亂世之我,感受而加以認識,深深懂得物力艱難,從來敬愛農民,從來不敢拋灑糧食,也足見我的生活節約刻苦有了根,再苦我也能過去。
因為我從苦中來,早已苦慣了,君子憂道不憂貧,窮困威脅不到我。
出獄二十年來,一直自炊自食,自洗自補,逢人從不說苦,在經濟收入低於普通職工,受著不斷上漲的物價壓力,不得不更加節約,不吃煙和茶,酒在嚴冬喝一口。好在我一個人又已年老,消化機能減退,齒牙搖落,咀嚼困難。每天吃兩餐粥,有時候換吃麵條,一菜下飯無兼味。
看起來我生活確實清苦,但比起那獄中的日子就好多了……
告訴麗娜麗施兩女,我死了不舉哀,不辦喪事,不穿壽衣,不燒香燭紙錢。臭皮囊一火焚了,不要骨灰,不詳之物,要來何用?人生道路上我是一個失意者,沒有任何留戀,灑脫而去,豈不快哉!」

好一位徹底的無我者,臨終前留下的這段文字瀟瀟灑灑,對這個痛苦不堪的人間,沒有任何牽腸掛肚和遺憾,沒有任何的遺產留給他的後人。當我問主理後事的外侄女,有沒有追念他的悼詞在他的追悼會上宣讀,她卻搖搖頭。

在這種臨終的時候,縱有千言萬語,豈是一段家人的悼詞能說清?

好在他身雖歸去,靈魂尚存。信仰和追求都隨靈魂而一起長存。至於一生,後人如何評說,對於置生死於度外的他也不會計較。更何況,又有誰為他寫傳記,留存人間呢?於是我默默寫了下面這段文字:

「他的一生,出生農家,六十年前從政治大學畢業,後來去黃埔求讀,從此在心中扎正了三民主義的根,追隨著國民黨從事中國的民主革命事業,在國難當頭,日寇入侵之際,毅然從軍,官拜浙江金華行轅主任,並掛少將銜,抗擊日寇,八年倥傯。

抗戰結束共軍蜂起,他憤然率軍抗擊兵匪,終因兵敗成囚,鋃鐺入獄,然而由於信仰堅定,在中共高壓刑鐐之下,獄火垂煉了他整三十五年。

自比蘇武,用他的精神鞭策自己,激勵周圍。做到在獨裁淫威下,威武不屈,信守了對三民主義的忠貞不渝。其人格,可以昭日月,他一生中無愧於孫中山之最為忠誠的信奉者。

這同那些把自己打扮成中國人民之「救星」,貧苦者之救世主,卻在國難當頭之際挑動內戰,塗炭生靈,殘害無辜,製造人為的戰爭饑荒,殺人如麻的人比起來,顯得光彩奪目。這同那些爭奪權位,呼風喚雨,窮奢極欲的當今各級貪官污吏和毫無正骨的人比起來,又是何等磊落!

歷史一定會對一代在中國政治舞台上,向邪惡鬥爭一生的人作出公正裁決。歷史會永遠記念潘朝元這個忠誠的民主戰士。」(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第二天,拿出了我寫的片斷給他看,看後他深情的說:「我可惜沒有那個水平,也沒有那個精力了,願你能把我們在監獄裡所遭受的苦難,特別是進行的反抗以及犧牲難友們的大無畏精神,如實寫出來。」
  • 對大炳的死負有直接責任的那所僱傭他的學校,想草草了斷此事,在三個孤兒寡母到了北京後,趁已變成植物人的王大炳說不出話來的時候,把責任往死者身上推,僅拿出八千元人民幣了結此事,將母女三人打發回重慶。
  • 介紹她父親去北京找工作的「舅公」來信說,王大炳去北京打工,純屬他的面子帶著「照顧」,並不是該校聘的正式員工,所以還不能完全按勞保條例交涉,勸王玲母親在學校增加撫恤金後,不要再糾纏了,不然他不好處事。
  • 他關照王玲先前送的禮也不要再去追究,禮是王玲自己送的,只能看成是她自作多情了,何況收禮的林老師今後是王玲的班主任,在今後三年的學業中,不但要依靠他對她的關照,還要在三年以後的畢業評語上得到他的肯定,千萬不能得罪他。
  • 後來,陳明生告訴我,他已問過張主任,知不知道王玲送禮給林老師這件事,張主任說林老師壓根就沒有提起此事。若不是陳明生起了作用,王玲能不能走進工業學校的校門,並坐在課堂裡上課,恐怕還是一個未知的事。
  • 我沿著曲曲折折的山壁小路一路問去,大約走了足足半個小時,終於才找到潘老的「家」。他的女兒潘麗娜一家住在傍巖而築的小木房裡。
  • 記下了潘老住地的通訊地址,我在第二天一早就告辭了,好在北碚到重慶並不遠,今後每逢假節日重逢團聚的時間還多,那時雖然家裡還沒有電話,但平時,通信問好互道近況則是經常的。
  • 我入監以後,從蒙昧狀態到政治上漸漸覺醒,便有潘老啟發和影響的成份,所以,我一直把他當成我的長輩和獄中的良師益友。
  • 在我勸說下,他留住了一夜,翻看了我所寫的「片斷」,並且在回去時,帶走了我寫的一些初稿。以後在它上面批了他的斧正,使我的《血紀》注入他的心血,給後來的讀者以更多教益。
  • 一個明知自己死期已近,仍然置之度外,坦然迎接日常發生的事,這除了仰仗他那畢生的人生毅力和一貫的臨危不懼外,未必沒有佛在暗中相助?潘老是聰明過人的長者,每天清早他不可能面對著大口吐出的鮮血,而不知察自己已入膏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