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城市貓(1)
十月底,金匯公司的辦公室裡,接到重慶市國際公司一位楊經理打來的電話,自稱是馬老闆在機床廠的師兄弟,現在承包了該公司進出口車輛的業務。
最近他得到了國外需要批量很大的四輪摩托訂貨單,他知道老馬從事四輪摩托研製多年,所以特地來電話和他商量。
姓楊的打電話來時老馬沒在,等到中午老馬回辦公室,我把這件事告訴了他。正在焦頭爛額中尋找合作夥伴的馬剛,得知這個消息,立刻與這位楊師弟通了話,並在下午親自到國際公司去了一趟。
下午回公司時,他滿面紅光,心情顯得興奮起來,將近三個月堆積的一臉愁雲,似乎消失了。
回到辦公室裡,便把幾張我們沒見過的三輪車照片往辦公桌上一攤,指著它們說:「這便是國際公司得到孟加拉國國訂購的樣車照片,名字叫「城市貓」,對方說,只要在外形和質量上得到保證,生產多少他們就要多少。」
這對於三輪車相對生產過剩的重慶大小三輪車廠家,都是一個有誘惑力的客戶。
城市貓的發動機是意大利比亞特公司產品,我聽後心中卻在想,要上批量並不那麼容易了。何況發動機還要靠進口,製造成本經過初步核算沒有?
正想提出問題,老馬已向我佈置了任務,要我根據照片的外形,立即繪製一張整車的效果圖,再用電腦進行修正複製,達到這張照片的正面和側面的效果。並說外商在兩三天內就要來公司洽談,達到外商要求後,再把效果圖傳真到孟加拉國,國外公司本部去。
第三天,國際公司的老楊帶了一位廣東籍的外商代理人,到了金匯的辦公室裡,那外商代理姓羅,看上去很年輕,他看了繪製的城市貓效果圖後,介紹了孟加拉國國對這種車型需求的市場前景說:「只要按質按量在二十天內拿得出樣車,他便能夠代表孟加拉國訂出年需求量三千輛的訂單。
三位老闆級人物的樂觀,使金匯公司小小辦公室裡泛起了一陣起死回生的春潮。我們商議了在二十天內出樣車的方案,老馬表示金匯公司雖受Xina的影響,但生產四輪車玻璃鋼的廠房可馬上用作新樣車的試製場地。
剛解散的人也馬上可以召回來,他們都是有經驗的摩托裝配工,可以根據樣車的照片和效果圖,確定出它的結構和基本尺寸。所缺的就是購買裝車部件的資金了,老楊立即表態,初期製作樣車的錢由他負責籌集。
於是三個人初步定了分工的方案:馬總負責生產場地重新佈置及今後的現場管理;楊老闆負責試製資金以及外銷的運輸集裝箱準備;羅總答應馬上通知孟加拉國國,並負責運發的國際手續和樣車出售後的資金回籠。
生產場地很快地整理出來,原來四輪車用的玻鋼車身和模具暫時全部堆放起來,第二天楊老闆帶來了一個叫陳大發的投資人,據楊老闆介紹那陳大發原是他在渝州大學讀書的同學,現在正在宗申公司協助袁老闆籌建壁山三輪摩托車分公司的建設。
重慶的摩托業私營廠家,經過幾年拚殺兼併,已形成了宗申、隆興和力帆三大托拉斯集團,他們各自擁有幾十億的資產,雖然民間對三大集團的總裁口碑並不好,但誰也說不清,他們同中共重慶市委有什麼樣的淵源。
壁山新成立的三輪廠,把過去套用宗申銘牌的各小三輪車廠實行了兼併,正積極地尋找新的三輪車樣車。所以在得到老楊信息後,決定將金匯公司納入到宗申集團,專事開發新的三輪樣車。
那陳大發一到了金匯公司的辦公室,將腋下夾著鼓鼓囊囊一個皮包向老馬辦公桌上一扔,老馬見財神到,滿臉堆笑躬身站起來,打開我們製作的城市貓效果圖請他審閱。
一面介紹金匯公司開發四輪車的經過和積累的經驗。那陳大發對老馬的自我介紹並不感興趣,他需要看準備製作樣車的場地是否已就緒。
在參觀了生產現場後,那陳大發倒也爽快,回到辦公室從他的皮包中取出了一疊百元面值的五萬元現鈔,往辦公桌上一甩說:「這是宗申公司的初次投入,用作兩台三輪車和一台四輪車開發,購買零部件和材料的專用資金,如果不夠,隨時通知我。樣車如果按外商要求,按質按量完成,那麼今後你們就是宗申公司的一員了,我們以你們為基幹力量共同開發外銷車。」
說到這裡頓了一下,臉色一沉,繼續說道;「如果樣車搞砸了,那麼金匯公司就砸了自己的飯碗,我們充其量就當作在澳門的賭場上輸了一把。」
聽到了這帶刺的話,我心裡實在不是一個滋味。在這些沒有長大的資本家看來,唯有錢才是萬能的,有錢可以兼併小公司,像我們這些讀了一輩子書,掙到了高級工程師這個「虛」名,只不過是人家用幾個工錢召來,可以隨意使喚,不滿時可以炒魷魚的打工仔。
五萬元在老馬看來是一筆拯救本公司的救命錢,而在陳大發的眼裡,不過是賭場上一局小小賭博的賭資。
當然小老闆的灑脫會使老馬拱手把五年辛苦的奮鬥,交給這個賭棍左右。想那宗申集團,也是近來才從市政府通緝夾縫中存活下來的小摩幫,時來運轉,也不知使用了什麼招數,居然替代了嘉陵集團這樣的獨霸四川的摩托王,成了重慶市三大摩幫巨頭,連他手下的一個小頭目,也敢今天在這裡說大話。
真可謂社會主義江山無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共在推行建立市場經濟的主意時,絕對尊守誰逮到耗子便是好貓這個原則。
錢,在初期長大的小老闆眼裡才是適應生存的手段。
回憶起來,八十年代後期,我去機械局參加會議時,就聽說重慶市幾個摩托幫主為求一席生存,躲避工商部門封殺通緝的故事,私人的摩托業主當年,最難弄到的就是生產許可證,而生產許可證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大權,沒有錢買到生產許可證的工廠,即被認為非法經營。
對於重慶摩幫,我不清楚他們具體的發展過程,從沒有認真思索過它存在的理由,因此也無法估量他們今後的無量前途。
只聽說他們上午被工商查封了店面,下午又在另一個地點開了張,像游擊隊作戰一樣,想不到這樣頑強拼了幾年後,竟然長大了。
今天產生像牟其中這樣的中國巨富,那一個又不是鄧小平及其官僚集團玩弄於股掌之中的木偶?然而,隨著中國權力變幻,這些風流人物有幾個能逃掉階下囚的最終歸宿而曇花一現?(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