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強從海上圍堵中共?
【大紀元2012年06月29日訊】(新紀元週刊280期)第11屆亞洲安全高峰會(香格里拉對話)於6月1日至3日在新加坡舉行。有鑑於中共近年來的戰略姿態日益上升,尤其熱心擴建海軍,美國宣佈將在未來數年內大幅增加它在亞太地區的海軍部署。
隨著中共的國際崛起姿態越來越高,美國似乎也針對它展開了新一輪的圍堵攻勢,而這次著力的方向就在西太平洋。
第11屆亞洲安全高峰會(香格里拉對話)於6月1日至3日在新加坡舉行,有數百位來自中、美、日等28國的國防與安全官員和學者們出席。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包括:美國的亞太防務政策、保障地區穩定、航海自由、網路戰以及亞太和全球防務挑戰。一般原來預期的南海衝突並未成為熱點,取而代之的是航海自由以及美國宣佈將在未來數年內大幅增加它在亞太地區的海軍部署。
美國的宣佈引起了周邊各國——尤其是中共政權——的注意,紛紛表達了對於此事的看法。雖然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潘尼塔 Leon Panetta)在會上強調,美國海軍的戰略調整並非企圖防堵崛起的中國,而是在反映亞太地區與日俱增的重要性。但是國際上一般的解讀卻是:有鑑於中共近年來的戰略姿態日益上升,尤其熱心擴建海軍,再加上其最近試航新航母瓦雅格號的動作不斷,已經造成了區域內相關各國的不安,美國很有必要展現實力,針對中共的熾烈野心加以扼制。
美國的海軍實力及其部署
其實自從2009年夏天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希拉蕊.柯林頓 Hillary Clinton)高調宣佈「美國將要重返亞洲」以來,華盛頓即已表明將要增加其在亞洲的海軍部署;國防部長帕內塔的發言只是說明了美國新戰略的具體構想。他表示在2020年底前,美國部署在亞太的海軍艦隊將由現有的五成增至六成,其中包括現役11艘航空母艦中的六艘。
目前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除了這11艘航空母艦外,還有一艘正在建造中、一艘封存及兩艘規畫中。另外,美國有285艘各型艦隻以及3700架各型飛機。美國海軍的這些軍備分別隸屬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艦隊。
第二艦隊的總部位於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其所負責的區域大體上為美國東部外海的大西洋西部,南北分別延伸至加勒比海及北極海海域。第三艦隊的總部位於西海岸加州聖地牙哥附近,其所負責的區域大體上為太平洋的東部,但是上下延伸到南北極海域。第四艦隊的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傑克森維爾,其所負責的區域基本上是中南美洲周邊的海域。與其他艦隊不同的是,目前第四艦隊本身並無任何固定的船隻配屬,只是在有具體任務時由其他艦隊臨時撥付船隻供其運用。
第五艦隊的總部位於波斯灣地區小國巴林。相較之下,其所負責的區域範圍最小,包括: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及延伸至非洲東岸肯亞的海域。它所負責的範圍雖然不大,但是由於近年來該地區的紛爭不斷,所以其所擔負的任務其實相當繁重。例如:過去數十年來與伊朗的衝突、對伊拉克進行的軍事活動、協助打擊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及國際恐怖組織、監測捲入阿拉伯之春部分國家的騷動乃至打擊橫行於東非洲的海盜等,莫不與第五艦隊有關。第六艦隊的總部位於義大利的拿不勒斯,其所負責的區域為:環地中海的歐洲與北非各國、西歐、北歐、非洲西北部、西部、南部,然後沿馬達加斯加島北上至肯亞。本地區除了九十年代的蘇聯東波變遷及近年來的茉莉花革命外,其餘還算相對穩定。
相較之下,以日本橫須賀港為總部的第七艦隊是一支數量龐大且戰力雄厚的海軍勁旅。由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領軍,全艦隊共有將近60艘戰艦,350架各型飛機以及海軍官兵6萬人。其所負責的區域以西太平洋為中心,南北延伸到南極洲及北冰洋,西部延伸到印度洋,東部則與第三艦隊的責任區域相連接。所以,俄羅斯東部、日本、南韓、東海、臺灣、南海及周邊諸國以至澳洲和紐西蘭都是它的任務區域。第二次大戰以後本地區所爆發的戰爭或重大事件,諸如:韓戰、八二三炮戰、越戰、印巴衝突、臺灣海峽飛彈風波、朝鮮核武及飛彈事件以及中共的飛彈試射或是航母試航等,第七艦隊若不是直接參與就是擔負了非常重要的支援角色。
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實力與運用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的國際警察,它必須有能力在必要的時候對特定的區域進行兵力投射。一般來說,航空母艦戰鬥群就是個多功能的政策工具。根據不完全的統計,第二次大戰結束以來,美國介入全球事務數百起,使用海軍兵力的機會超過三分之二,而絕大多數時候都會動用到航空母艦戰鬥群。
那麼,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兵力有多強大呢?顧名思義,它通常包括一艘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其上配備大約90架飛機及6000名官兵。兩艘配備神盾作戰系統的飛彈巡洋艦,裝載多枚具長程打擊能力的戰斧巡弋飛彈,具備防空,反艦與反潛等多重作戰能力,是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防護力量。兩到三艘同樣配備神盾作戰系統的飛彈驅逐艦,亦具備防空,反艦與反潛等作戰能力,與上述的飛彈巡洋艦一同構成了航空母艦的水上防衛網。一艘專司反潛任務的巡洋艦,兩艘洛杉磯級攻擊潛艦,用於支援艦隊對於水面或水下目標的偵搜與作戰,一同構成了航空母艦的水下防衛網。最後,艦隊還會配備一艘補給艦。如此,則一個標準的航母戰鬥群大約由9-10艘戰艦所構成。
此外,由於近數十年來衛星科技出現了長足的進步,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出任務時還會與太空中的衛星系統密切結合,多顆衛星先後交錯飛越目標區上空,向作戰指揮中心及航母戰鬥群提供最新敵情資訊,以利任務之遂行。簡單的說,美軍的航母戰鬥群是一個涵蓋太空、天空、水面及水下的立體作戰系統,一般中小型國家之武力絕非其對手。
根據過去多年資料顯示,美國每一次所使用的航母戰鬥群,其數量會因任務目標不同也有所不同。當美國在執行海上演習任務或在低度威脅地區展示兵力、巡邏或護衛運輸時,通常只派出一個航母戰鬥群;在中等威脅區域實施嚇阻或參與低強度戰爭時,一般就會派出兩個航母戰鬥群;而在高威脅目標區參與局部或大規模戰爭時,就會視情況而投入三個或更多的航母戰鬥群。
例如,當中共在1995年7月及8月份兩度對臺灣使用飛彈及軍事演習進行恫嚇時,克林頓總統於12月中旬派遣了一個航母戰鬥群低調通過臺灣海峽以展示其關切之意。但是當1996年3月份臺灣進行總統大選,中共再度宣佈要試射飛彈時,國防部長裴瑞在白宮的緊急會議中就強烈建議,美國這次必須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前來臺灣海域,否則一個航母戰鬥群發出的訊號不夠強烈,中共可能會掉以輕心而誤判美國捍衛臺灣民主的決心。後來事態的發展果然如裴瑞所料,中共在口頭上十分強硬但是在具體行動上卻是見好就收,第三次臺灣海峽危機因此落幕。
近年來,由於巡弋飛彈技術的大幅進步,使得一些人認為航空母艦受攻擊的機率大增,故航母戰鬥群的功用也大幅減弱。但是,衡諸目前人類軍事科技的水準,如果一個國家想進行較長距離的兵力投射,則航母戰鬥群還是較為理想的工具。
美國太平洋海軍可能使用的基地
帕內塔這次所宣佈的增兵計畫其實有點含混不清。因為從字面上來看,他說的是美國在未來八年內要將其部署於太平洋的海軍艦隻從總量的50%增加到60%。但是,美國的太平洋艦隊是由第三艦隊和第七艦隊所共同組成。所以,他的意思應該主要就是指增強第七艦隊之兵力。
前曾述及,美國海軍現有的總戰艦為285艘。如果以一個標準的航母戰鬥群為10艘戰艦來計算,則理論上美國最多可以調遣3個戰鬥群至亞太地區。但是以美國目前現有的11艘航空母艦而言,有五艘隸屬於第三艦隊,有一艘隸屬於第七艦隊,另外五艘則配屬於第二、第五及第六艦隊。如果真如帕內塔所說未來美國要在西太平洋地區部署六艘航空母艦的話,則他只有幾種可能的選項:第一,將第三艦隊的五艘航空母艦全數西移,但是如此就會造成美國西部海岸線完全空虛,因此這個可能性幾乎不存在。第二,命令第三艦隊的四艘航空母艦移防西太平洋,然後從他處再移入一艘,如此加上第七艦隊原來的一艘才有可能在該地區部署六艘航空母艦。第三,第三艦隊本身保持兩個航母戰鬥群,將另外三個戰鬥群調遣至亞太地區,如此才可能大致符合帕內塔的構想。目前看來,第三個方案的可能性應該大於第二個方案。
那麼,這些新移入的航空母艦與支援戰艦將駐紮在什麼地方呢?美國在選擇未來的海軍基地時應該會考慮兩個因素:可掌握性與預估投射距離。所謂可掌握性意指,美國對於這個海軍基地能有多大的掌握能力。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海軍在全世界各地曾經借用或租用過多個外國軍事基地,但是後來往往因為該國政治變遷,與美國邦誼惡化以致華盛頓不得不將基地遷離。1979年伊朗爆發革命,中斷與美國的外交關係並迫使美軍撤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時,則是因為駐在國出現反美風潮,駐在國政府迫於民意壓力而不得不請美軍離開。這種現象在菲律賓及日本都曾經出現過。所以,如果論及基地的可掌握性,則美國在太平洋上除了珍珠港之外,就數關島了。
關島基地的優點是美國可以充分掌握,但是它距離美國在未來數年預估會投射兵力的目標區,例如:朝鮮半島及黃海海域、日本四島及釣魚臺海域、中國東海及臺灣周邊海域、南海海域、澳洲及紐西蘭周邊海域、中南半島、麻六甲海峽、南亞次大陸及印度洋海域等,則仍嫌稍遠。如果單純以距離或是地理位置來說,那麼臺灣、菲律賓蘇比克灣以及越南金蘭灣應屬最佳,而三者之中又以臺灣最為理想。
但是依目前的政治情勢來看,美國航空母艦如果進駐臺灣基地則必然會全面破壞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所以這個選項比較不可能。其次,菲律賓蘇比克灣以及越南金蘭灣分處南海海域的東西兩端,而且幾乎面對面,所以以地理位置而言這兩者幾乎不分軒輊;加以美國海軍在這兩個港口都曾經駐紮過一段時間,對它們都相當熟悉。若論可掌握性則此二者各有優劣。菲律賓是美國的同盟國,照理說應該略勝一籌,但是在1990年代初期因為該國發生反美風潮再加上火山爆發影響及部分蘇比克灣基地,所以美國才黯然離開。今日舊事重提,當年的問題是否會再度浮現,相信華盛頓與馬尼拉都沒有十足的把握。反之,越南雖然曾經是美國的敵手,但是相較之下它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政治體制所做的決定是不太容易受到民意的反對。美國唯一要考慮的就是,和一個仍然專制的共產國家租借軍事基地,而且進行相當程度的軍事合作,這與美國長期形象並不吻合,是為其不利之處。
除了上述三地之外,另外如南韓、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緬甸甚至印度等國家都可以列入考慮。因為這些國家在面對中共的崛起時也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關切甚至不安,是故他們都有提防中共的動機,也就有了與美國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美國的動機:圍堵中共以推動民主化
雖然我們在前文「反駁」了帕內塔不是圍堵中共的論調,在進一步申論前此處仍有必要為其作一「辯護」。誠然,亞太地區--尤其是南海海域--對於亞太各國以及美國有著各種不容否認的價值,譬如:海上航線、漁業資源、石油及天然氣、礦產以及可燃冰等,但是亞太地區的衝突近年來的確有增加的趨勢。朝鮮的飛彈及核武問題、南北韓衝突問題、釣魚臺之爭、臺灣海峽問題、南海島嶼問題和印巴衝突等問題,都是最近幾十年來不時會爆發並且吸引國際嚴重關注的熱點問題。這些都是帕內塔為其自辯時所可以舉出的例證,然而對這些問題稍有涉獵的人士也都可以指出,雖然並非全部然而在上述問題的背後仍然存在著一個更為重大的因素,那就是中共的崛起以及其在背後對這些問題的操控。
不論對其追逐經貿利益的指控有多麼常見,美國在推行外交政策當中對於意識形態或是價值觀的注重是不容反駁的。這才能解釋美國對於前蘇聯以及前東歐共產政權長期以來所推行的和平演變政策、顏色革命、大中東民主化政策和阿拉伯之春等作為。那麼,這麼多年來美國究竟是否亦在針對中共推行和平演變的政策呢?答案是:當然有!
在第二次大戰後長達將近半個世紀的冷戰中,美國對於共產陣營採取的是「圍堵政策」。其邏輯非常簡單:因為共產主義是根本違反人性的,所以我們只要將其像傳染病一樣「圍堵」起來,則時間一久被關押在鐵幕內的人性必將爆發,從而摧毀共產主義。從1989年到1991年所出現的蘇東波基本肯定了這套政策的有效性。回頭看去,美國或許會十分慶幸當年竟然能夠設計出這麼一套威力強大而又可以避免戰爭的作法。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想像,當美國今天面對著一個號稱崛起的中共時,華盛頓的決策者又會回到當年的思路中。
當然,今天的中共和當年的蘇聯畢竟有著很大的不同。當年的蘇聯雖然軍事力量超級強大,但是其經濟實力以及其與國際經貿之間的連結是不能與今天的中共相比。然而,在經過了三十多年經濟上的改革開放,中國大陸的社會遠比前蘇聯要複雜許多,中共體制中的官僚貪腐行為遠比前蘇聯要嚴重許多,而由此產生的仇官心理及官民對抗也遠較嚴重。這些情況看在美國人的眼裡,只要排除經濟利益的考慮,他們很容易得到一個簡單的結論,那就是:今天在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社會遠比當年的蘇聯更接近「和平演變的前夕」!而這也就是美國今天在西太平洋地區加強圍堵中共的最根本原因。
北京的決策者也明白這些道理。但是由於對政治權力的病態式執著,他們不敢放手進行中國社會所真正需要的改革。出於自救的本能,掌握中南海大權的中共領導人多年來一直將美國及西方社會的政策抹黑成「反共反華」。這就是中共陰險的地方。我們說過,在美國外交政策中,注重意識形態與價值觀是一個很基本的考量;因此說美國「反共」是完全正確的,但是說美國「反華」則是完全錯誤的。
中共將「反華」與「反共」聯繫起來的目的,只是要藉此煽動中國廣大人民的民族主義情緒,從而苟延殘喘繼續執政。但是隨著中國社會矛盾的日益積累、人民的思想日益開放,中共的真正面目必將無所遁形的完全暴露在中國人面前。而那一天的到來,就是中共暴政瓦解之時,也就是中國全體人民真正解放之時!◇
本文轉自280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mag.tvsmo.com/b5/282/10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