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名醫專欄

難治之病 偏頭痛

(Fotolia)

偏頭痛,這個古時中國醫學就有的、很普通的病情,現在居然成了難治的病。為什麼如此?原來「偏頭痛」這個名詞,中醫和西醫對它的定義,有相當大的差距。

西醫臨床上,migraine是一個專有的病名。這個名詞,被翻譯成中文叫做「偏頭痛」,卻造成了相當大程度的認知偏差。migrain的定義:一種經常單邊發生的陣痛或搏動性頭痛,血管性頭痛,亦是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它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頭痛,每發病時會持續幾小時至幾天不等,有的人每週發作兩三次,有的人偶爾發作。

若以migrain的定義看,在中國古時的名詞應該是「頭風」、「頭痛如破」、「偏頭痛」等都屬之。中醫還有其它根據頭痛的嚴重性而取的名詞,例如:「真頭痛」、「厥頭痛」……等。

在中醫認為頭痛也只是一種症狀,而每種症狀的產生,都因為生病了才發生的。中醫頭痛的病因有「寒濕」、「傷酒」、「肝逆」、「痰濕」、「風壅」、「風痰」等,所以又分為寒濕頭痛、肝逆頭痛等,這些每個形容頭痛的詞,都能真實的反映病情。

病因分析‧中西不同

中國傳統醫學和西方醫學的發展不同,它沒有神經、內分泌等類的現代醫學知識,但是中醫很注重病因的分析,也很注重季候、氣血、經絡、臟腑等關係問題,因此頭痛的分類也就有很多的不同。例如:頭痛的特徵有時痛、有時不痛的「內傷頭痛」多是傷脾胃所致;也有常痛不能休止的「外感頭痛」」,是傷於天氣變化的病。

中醫書籍也常見「太陽頭痛、陽明頭痛、少陽頭痛、太陰頭痛、少陰頭痛、厥陰頭痛」等名詞,那就是根據頭痛的不同位置和經絡取名的;中醫書籍說的「偏頭痛」多是指的少陽頭痛,而「正頭痛」則是指的「陽明頭痛」和「太陽頭痛」,如果是頂頭痛,那多半就是「厥陰頭痛」。

中醫是注重「辨證論治」的,任何病,都不可能使用一個名詞形容它,例如「偏頭痛」這麼一個專有名詞。

明暸病因‧治癒不難

清‧吳謙的《醫宗金鑑•雜病心法》,它把頭痛原因分成「痰、熱、風、濕、氣」。因風而痛的「頭風」,必有眩暈;因熱而痛暈的,必有煩渴;因氣鬱而痛暈的,則有志意不伸;因痰而痛暈的,則嘔吐痰涎;因濕而痛暈的,則頭重不起。還有可能兼有氣虛、血虛的,這些都是虛,它的辨證則是動則更痛更暈。

辨證清晰,病的原因就容易明暸,治病效果就高。有痰病的,治痰;有風病的,治風……非常簡單的邏輯。

如果,一個常人沒有分辨痰、濕、風、氣、血等能力,能否治療這種很難搞定的偏頭痛呢?答案是肯定的,中醫早就擁有發展得很好的「經絡學說」。根據疼痛的所屬位置,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那個頭痛是屬於陽經的或是屬於陰經的;利用針灸治病的「治痛取其經」的方法,學習尋找12個經絡的「經穴」,壓按即可自我解除疼痛。

中醫的治病,還有「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治療原則。在頭上的病,當然屬於「上病」,可以取用身體最下方的穴道幫助減輕。身體最下方的穴道就是「湧泉穴」,在足底;找個微尖圓頭的筆桿或木頭壓按試試,很容易解決偏頭痛的;如果住家附近有「卵石步道」(或叫「健康步道」),脫了鞋在上面走走,也和壓按穴道有同工之妙。

筆者常常想:多知道一些能治病的醫療方法、只要照著做就可以達到那種醫療成效,擯棄所謂「科學」的成見,稍微虛心一點,學習了它,就可以幫助了自己,也幫助了其他人。@◇

(本文作者為上海同德堂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