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月圓夜 祭神賞燈驅邪鬧元宵
【大紀元2012年0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龍年2月6日中國將迎來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元宵節歷史悠久,她的文化內涵的核心是祭祀敬神,驅除邪魔,祈求光明。元宵節是新的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在大地回春之時祈求豐年。元宵節的傳統習俗有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猜燈謎等,民眾藉此表達團圓、平安、和平的意願。
元宵節來歷:點燈敬神佛 祈求平安
正月是黃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相傳元宵節起源於道家祭神禮儀,據《歲時雜記》記載,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稱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稱為下元節,合稱「三元」。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故上元節要燃燈慶祝。
秦末時亦有「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說。漢武帝時,把對「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漢明帝時,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不論士族庶民,一律「燃燈敬佛」,以示對神佛的尊敬和虔誠。此後,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道文化的影響擴大逐漸在我國擴展開來,歷朝歷代都以此為一大盛事。
也有一說法,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日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地區到中國各地的發展過程。
山東臨沂大學生林先生表示,今年過年期間自己老家的百姓進行各種拜神祭天地活動。元宵節,他還要陪母親去廟裡拜神,廟裡肯定又是人滿為患。
江蘇南京的劉先生表示,大年初一,南京夫子廟拜神的人多得不得了,元宵節還將如此。夫子廟晚上有燈會,將會更熱鬧,將是人山人海的場面。
燈是元宵節的主角,元宵節也稱燈節,有祭祀、敬神、驅邪、祈求光明之意,是歷代文人描寫最多的。元宵節的燈多種多樣,有梅花燈、荷花燈、仙鶴燈、長鯨燈、鰲山燈等,燈上畫著著名的神仙故事和歷史故事。屆時君臣百姓都去看燈或猜謎語,從故事或謎語中受到智慧的啟迪,傳統文化中的內在精神,從善如流、見賢思齊、弘揚正氣等道德理念深入人心,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廣東佛山肖女士表示,元宵節,南海各鎮都有不同的慶祝活動。羅村一帶家家戶戶每到元宵節都要慶燈,祭祀神靈,供品是甘蔗、紅片糖、糖湯丸等,燒元寶、上香。之後全家人一起吃湯圓,祈求一家人平安,人丁興旺。
江西萍鄉蘆溪縣某鎮的聶先生表示,當地鄉下「鬧元宵」很熱鬧,民間武術隊組織的舞龍燈、獅燈節目從早上表演到下午,這種民間傳統技藝吸引男女老少都去觀看,還要給表演的人一些小錢,圖個吉利。過完熱鬧的元宵節,過年就收官了。
豐富多彩的燈謎
看燈當然要猜燈謎,在唐宋時代燈謎的發展達到了空前的盛況,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屆時皇帝及公侯大臣,以及普通百姓都去看燈、猜謎語,文人們則飲酒、賦詩、答對。
說到燈謎,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聯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歲時赴京趕考,元宵節路過某地,邊走邊賞燈,見一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上聯,征對招親。是一副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見了,一時對答不出,便默記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隨風飄動的飛虎旗出對「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親聯應對出,被取為進士。歸鄉路過那戶人家,聞知招親對聯仍無人對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聯回對,被招為快婿。
元宵節習俗:吃元宵「團團圓圓」
民間過元宵節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象徵著「團團圓圓」,宋代周必大在《元宵夜煮浮元子》中寫道:「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清代符曾寫的《上元竹枝詞》:「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描繪出人們賣元宵、吃元宵的場景;清代丘逢甲寫的《元夕無月》:「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描寫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團圓的渴望。
元宵節吃湯圓,最早見南宋詩人宋必大的《平園續稿》,書中有「元宵煮食浮闊子,前輩似未曾賦此」的記載。宋時的浮圈子,亦名湯團。到南宋,僅臨安的上元節食品,便有乳糖圓子、山藥圓子、珍珠圓子、澄沙圓子、金橘水團、澄粉水團和湯圓等。
明代,元宵作為上元節的食品在北京已很常見。其製法是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東南所稱湯圓也。清代時,御膳房所制的宮廷風味「八寶元宵」。早在康熙年間即為朝野所傳聞。
元宵發展到今天,已形成地區有別,風味各異,豐富多彩。
劃旱船 祭門、祭戶逐鼠 走百病
劃旱船也是元宵節的習俗之一,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劃旱船流行於大陸很多地區。
古代有「七祭」,祭門、祭戶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十五的時候,有一個神仙下凡到一個姓陳的人家,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祭祀我,今年就讓你們的蠶桑豐收。後來就形成了風俗。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