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商會會長李錦鈺博士的半百人生
【大紀元2011年09月28日訊】坐在德國台灣商會聯合總會會長李錦鈺女士的書房裡,感受到的是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氛圍。書房側面兩堵牆被書架遮住了大部份面積,書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中外文書。書桌旁還擺著一面年代久遠的銅鑼,用鑼錘輕敲一下,洪亮而略帶滄桑的鑼聲就會久久地迴響在屋子裡。李會長就是在這裡和她的太陽能板客戶通話、制定商業計劃和研究太陽能發展新動向的。她也曾在這張書桌旁複習大學課業、準備考試、寫論文,因而獲得博士頭銜的。從做學問到經商,李錦鈺會長是如何走過她的半百人生的呢?
中文系大學生的作家夢
說起台灣嘉義,可能很多大陸人不熟悉,但是說起阿里山,就幾乎沒有幾個人不知道的了,很多人甚至還能哼唱那首曾經風靡大陸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嘉義就在阿里山腳下,李錦鈺就出生在嘉義的一個普通人家,和四個兄弟姐妹一起長大。
中學時李錦鈺酷愛中國古典文學,但是和大部份女孩子不一樣,最吸引她的不是《紅樓夢》裡的寶玉、黛玉,而是《水滸傳》和《三國演義》裡的英雄人物。因為喜愛文學,所以70年代中期李錦鈺上大學時就理所當然地選擇了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
「中文系的學生都做著作家夢」,當李錦鈺30多年之後說起當時有哪些作家去大學辦講座時,還如數家珍一樣。然而,這個作家夢卻在大學裡越做越淡。在大學裡眼界寬了,李錦鈺充滿求知慾的心也跟著成長,當時的她興趣非常廣泛,甚麼都想學,相對的,當作家的念頭就淡漠了很多。
教書——突然辭職
畢業後,李錦鈺依從父母的意願參加了教師甄選。在她父母的頭腦裡,女孩子就是應該找個穩定的工作,嫁個好人家,生孩子,過日子。這也是當時那個時代小城市裡一般人的想法。李錦鈺的四個兄弟姐妹的發展道路都是像父母希望的那樣平平穩穩,但是偏偏李錦鈺的心思不一樣。
順利通過教師甄選後,李錦鈺在中學教了兩年書,生活平靜而無憂,她和學生們也相處得很好,好像朋友一樣,比如她讓學生自己選擇上課時坐在哪裏,結果很多男生女生一對對地就坐在了一起。對於那時還比較傳統的人們來說,這已經頗有些驚世駭俗的意味了。
更讓人驚愕的還在後面。教了兩年書之後,李錦鈺突然辭掉了工作。其實說是突然,只是其他人沒有想到而已,但是李錦鈺自己早就覺察到,教書不是她的志向。雖然她和學生們相處得很好,但是她是個「志在四方」的人,想去看看這個世界是甚麼樣子,渴望學習更多新的東西。當初畢業後去參加教師甄選,只是因為她不願違逆父母的意願。但是,兩年的教書生涯更讓她看清自己想要做甚麼。
「我辭掉工作這件事情把我的父母嚇壞了」,李錦鈺笑著說:「他們根本就無法想像這個世界上還會發生這種事情。」李錦鈺想出國讀書。
阿里山腳下的嘉義是個小城市,民風淳樸,人的思想也單純,再加上當時還是80年代初,想要到外國闖蕩的念頭基本屬於異想天開,更別提女孩子了想出去了。當然也因為李錦鈺是先辭職再找出路,前途一片迷茫,這讓天性豪爽的李錦鈺更增添了幾分背水一戰的豪氣,但也不免讓身邊的親人為她擔心。
留學歐洲 扎根異國
雖然對未來沒有具體計劃,但是大概方向已經有了。因為李錦鈺的母親體弱多病,李錦鈺很早就有要學醫的想法,這次「自由」了,她就打算著去德國上大學,因為她聽說德國上大學不要錢,而且醫學系的水平很高。
在台北學了一段時間德語後,1982年,李錦鈺如願以償地踏上了歐洲這片土地。她選擇的地方是波恩。當時兩德還未統一,波恩是西德首都。可是李錦鈺並不是衝這個來的,恰恰相反,她想去一個小城市,從地圖上看,波恩並不大,於是她選擇了這個地方,沒想到這裡竟是首都。
李錦鈺順利來到了德國,雖然亦有機會就讀醫學系,但微妙的人生境遇還是讓她選擇了文科,先後讀過歷史系、經濟系等,後來又回過頭來讀漢學系和東方藝術史。從整個學業組合來看,已經和在台灣大學時的專業大不相同了。不過和在台灣大學時相同的是,李錦鈺仍然對很多東西感興趣,不只是涉獵的課業範圍廣泛,而且她也積極參加學生會的活動,還被選為了學生會會長。90年代初,李錦鈺獲得了碩士學位。
在這異國他鄉,李錦鈺也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來德國兩年後,她和一個德國人結婚了,在聯邦政府部門工作的先生讓她在物質和精神上都相對能夠安定下來了。孤身在外的女兒有了一個家,這也給了李錦鈺的父母一個慰藉。
攻讀博士 當旁聽生
獲得碩士學位後不久,李錦鈺就開始攻讀博士學位。這次是一個不同的領域:政治系。換專業已經是個大膽之舉,但是更大膽的嚐試還在後面,在拿下博士學位之後,李錦鈺在2004年旁聽了經濟工程系的課程,之後決定正式申請就讀經濟工程系。這下可真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了,因為要學習微積分、線性代數等理科的內容。
從在台灣開始上大學一直到2004年,30多個年頭裡李錦鈺都是在讀文科,最近的學習理科的記憶還是30多年前在中學裡了。而現在,她要和一群20多歲、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坐在一起學高等數學。不用問,她在腦力和體力方面都和同學們有不小的差距,惟有勤能補拙了。輕拍著書房的桌子,李錦鈺略有些感慨地說道:「我當時就是在這裡學習的,有時候要學到夜裡三點才能做完功課。」
經濟工程系裡還有化學課,讓她記憶最深的就是實驗課了。她最怕倒硫酸了,有時候她請同學幫忙倒。必須自己倒的時候,她的手在一個勁兒地顫抖。好在最後課程通過了。
這麼多年的學生生涯裡,李錦鈺幾乎總是那個最愛問問題的學生,總是想知道更多的知識,總是有最大的好奇心。這引領著她跨越了不同的學科,她像一塊海綿一樣,不斷地吸取新領域的新知識,樂此不疲。不能不提的是,她的先生也非常支持她學習,讓她沒有後顧之憂。
轉向經商 做綠能生意
在學術圈呆了這麼多年,其實並不是因為李錦鈺一心要在學術界有所建樹,她只是隨緣,喜歡了就去做。所以對於她來說,日後她又轉去經商就是一個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做生意好玩又有錢賺,為甚麼不做呢?再說讀了這麼多年書,也該給德國交點稅了。」李錦鈺半開玩笑地說。
想經商這個念頭和這幾年李錦鈺看到德國政府大力推廣綠色能源有關。2000年,李錦鈺和夫婿一起隨著德國聯邦政府部門搬到了柏林,她看到一個個促進發展綠色能源的政策出台,親眼看到德國總理府、聯邦議會大樓和柏林火車總站等重要建築的房頂上鋪上了一排排的太陽能板,親身體會到了聯邦政府發展包括太陽能在內的綠色能源的決心。她還瞭解到德國是使用太陽能板最多的國家,而恰好台灣又是太陽能板生產量較大的地區,所生產的板幾乎都是外銷。李錦鈺想,把台灣的太陽能板賣到德國來,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
李錦鈺知道,說的容易,做起來並不簡單。從來沒有涉足過商界的李錦鈺最先想到的就是,先學學如何做生意。她找到了柏林工大創業服務中心,這裡專門提供如何創業的課程,並將理論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最熱門的課程都已沒有位置了,李錦鈺只好去上了一個教人如何找客戶、寫信、打電話等的課程,本來她興趣不大,只是抱著聽聽看的心情去的,結果卻發現,這個課程實在是太實用了。「做生意,第一步就是如何找客戶、和其聯繫等等,肯定也會碰釘子,這些事情都應該如何應對呢?在這個課程裡都能學到」,李錦鈺說。和上學時一樣,李錦鈺還是非常好問,有一種一定要把問題搞清楚的精神。
心態考驗 誠信為先
做生意也是對一個人心態的最好考驗,李錦鈺說。她的第一筆生意是別人介紹來的,但是沒做成。之後她沒有灰心,而是開始積極地自己去尋找太陽能板商家,運用創業課上學來的知識,她邊做邊摸索。先是做中介,慢慢地生意做起來了。生意多了,不免有時會遇到沒有誠信的商家,分明已經說好了要給一批貨,但是又臨時反悔,將貨賣給出價更高的商家,而李錦鈺這邊已經答應好了一個德國商家要在甚麼時候供貨,結果無法交貨,造成損失。
一開始李錦鈺為此非常鬱悶:拍著胸脯說得好好的,怎麼一下子就變了?後來她也就想開了,對「誠信」二字也有了更深刻的看法。「首先要在法律上建立保護機制,該簽的合同一定要簽。如果還是被奸商騙了,那麼趕快撤身,對這種事情就是一笑了之」,李錦鈺說,「做生意到頭來還是要講誠信的,沒有誠信的人只能得到一時的利益,無法長久。奔馳車不就是因為一百多年的誠信,人們才相信它的質量,願意出那麼多錢買嗎?」
李錦鈺認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等等都是推托之辭,至於「不騙賺不到錢」更是不著邊際的外行話。她覺得,雖然外部環境可以影響到個人,但是自己做甚麼最終還是由自己決定的。只要自己能守住信念,那麼就沒有甚麼「身不由己」的說法了。
對於未來,李錦鈺的大方向是繼續做綠色能源的生意,「利己利人」。但是她沒有甚麼具體目標,和過去幾十年一樣,她還是希望一切都能夠隨緣,而且做的事情能夠「對得起祖宗八代」就可以了。
對於台灣商會聯合總會會長這一個義工職務,她也像對其他事情一樣:如果擔任了,就要拿出時間和心思做好,如果不願花心思和時間,那麼就不要擔任。今年她已經在柏林為華商會組織了兩次會議,其中一次是為期兩天的全德國性的綠色能源會議,她身為會長忙裡忙外。「能為大家盡一份心,我心裏也很高興」,李會長笑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