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卜呂梅街的一所房子
一 秘密房子(1)
在前一世紀(1)的中葉,巴黎法院的一位乳缽(2)院長私下養著一個情婦,因為當時大貴族們顯示他們的情婦,而資產階級卻要把她們藏起來。他在聖日耳曼郊區,荒僻的卜洛梅街——就是今天的卜呂梅街——所謂「鬥獸場」的地方,起建了一所「小房子」。
(1)指十八世紀。
(2)乳缽是古代法國高級官員所戴的一種禮帽的名稱,上寬下窄,圓筒無邊,形如倒立的乳缽。
這房子是一座上下兩層的樓房,下面兩間大廳,上面兩間正房,另外,下面有間廚房,上面有間起坐間,屋頂下面有間閣樓,整棟房子面對一個花園,臨街一道鐵欄門。那園子大約佔地一公頃,這便是過路的人所能望見的一切了。可是在樓房後面,還有一個小院子,院子底裡,又有兩間帶地窖的平房,這是個在必要時可以藏一個孩子和一個乳母的地方。平房後面有扇偽裝了的暗門,通向一條長而窄的小巷:下面舖了石板,上面露天,彎彎曲曲,夾在兩道高牆的中間;這小巷經過極巧妙的設計,順著牆外兩旁一些園子和菜地的藩籬,轉彎抹角,向前延伸,一路都有掩蔽,從外面看去,絕無痕跡可尋,就這樣直通半個四分之一法里以外的另一扇暗門,開門出去,便是巴比倫街上行人絕少的一端,那已幾乎屬於另一市區了。
院長先生便經常打這道門進去,即使有人察覺他每天都鬼鬼祟祟地去到一個什麼地方,要跟蹤偵察,也決想不到去巴比倫街便是去卜洛梅街。這個才智過人的官員,通過巧妙的土地收購,便能無拘無束地在私有的土地上修造起這條通道。過後,他又把巷子兩旁的土地,分段分塊,零零碎碎地賣了出去,而買了這些地的業主們,分在巷子兩旁,總以為豎在他們眼前的是一道公用的單牆,決想不到還存在那麼一長條石板路蜿蜒伸展在他們的菜畦和果園中的夾牆裡。只有飛鳥才能望見這一奇景。上一世紀的黃鳥和蘭花雀一定嘰嘰喳喳談了不少關於這位院長先生的事。
那棟樓房是照芒薩爾(1)的格調用條石砌成的,並按照華托的格調嵌鑲了壁飾,陳設了傢具,裡面是自然景色,外面是古老形式,總的一共植了三道花籬,顯得既雅致,又俏麗,又莊嚴,這對男女私情和達官豪興的一時發洩來說,都是恰當的。
(1)芒薩爾(Mansard,1646—1708),法國建築師。
這房子和小巷,今天都已不在了,十五年前卻還存在。九三年,有個鍋爐廠的廠主買了這所房子,準備拆毀,但因付不出房價,國家便宣告他破產。因此,反而是房子拆毀了廠主。從這以後,那房子便空著沒人住,也就和所有一切得不到人間溫暖的住宅一樣,逐漸頹廢了。它仍舊陳設著那一套老傢具,隨時準備出賣或出租,每年在卜呂梅街走過的那十個或十二個人,自從一八一零年以來,都看見一塊字跡模糊的黃廣告牌掛在花園外面的鐵欄門上。
到了王朝復辟的末年,從前的那幾個過路人忽然發現廣告牌不見了,甚至樓上的板窗也開了。那房子確已有人住進去。窗子上都掛了小窗簾,說明那裡有個女人。
一八二九年十月,有個年歲相當大的男人出面把那房子原封不動地,當然包括後院的平房和通向巴比倫街的小巷在內,一總租了下來。他又僱人把那巷子兩頭的兩扇暗門修理好。陳設在房子裡的,我們剛才已經說過,大致仍是那院長的一些舊傢具,這位新房客稍加修葺了一下,各處添補了一些缺少的東西,院子裡舖了石板,屋子裡舖了方磚,修理了樓梯上的踏級、地板上的木條、窗上的玻璃,這才帶著一個年輕姑娘和一個老女僕悄悄地搬來住下,好像是溜著進去的,說不上遷入新居。鄰居們也絕沒有議論什麼,原因是那地方沒有鄰居。(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