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突尼斯革命與詩人的預言

傅正明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給世界的暴君〉寓言革命

突尼斯前總統本.阿里在突發的革命中倉皇登機出逃之際,我們可以借用突尼斯一位詩人的預言來設想他的處境:假如他的專機穿行在寒冬夜深的黑暗中,那麼,他這位「黑暗的戀人」此刻被黑暗摟在懷裡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呢?假如他的專機在白天飛行,那麼,「明麗的天空和清晨的霞光」彷彿在嘲笑他一家人的狼狽。

這裡引用的詩行,出自突尼斯詩人艾.沙比(Abu al-Qasim al-Shabbi,1909-1934)的〈給世界的暴君〉,寫于二十世紀初突尼斯被法國占領期間。到2002年。這首詩已經被譜曲歌唱並製成錄影帶。詩中針對全世界所有的暴君所作的預言,已經在全球許多國家應驗了,並且再次在詩人的祖國應驗。

這次以突尼斯國花命名的「茉莉花革命」的導火索,是一個城管對一個青年小攤販施暴的事件。那個原本就因為失業貧困而積怨的青年,當場點火自焚,結果引發全國範圍的民眾示威,矛頭直指總統阿里利益集團的暴虐和腐敗。艾.沙比和一位埃及詩人合寫的一首詩,即後來的《突尼斯國歌》,早就為這場革命提供了一種比政論更有意味的心理解讀,其中有這樣的詩行:

我們準備去死,假如必要的話,
假如死了祖國就能活著!
這是我們血管裡的熱血激勵我們。……
我們要有尊嚴地活在祖國的土地上
否則不如為她而光榮地死去。

從這裡可以看到,那個失業青年的自殺及其喚來的革命,體現了一種詩化的突尼斯精神:在某種特殊的情境中,人的尊嚴高於其肉體生命。這是今天的精神上的犬儒所無法理解的。反諷的是,詩中弘揚的愛國主義,與突尼斯統治者及其利益集團掛在口頭上的宣傳風馬牛不相及。正像在中國一樣,那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當權者,實際上是最不愛國的。已經五次連選掌權二十三年的突尼斯總統阿里,在戒嚴多日後,終於選擇拋棄他自己的祖國,亡命國外,同時捲走大批財富。

據說,突尼斯第一夫人萊拉也是一個貪得無厭的女人,瘋狂利用特權壟斷多項企業斂財。「維琪解密」的2008年美國駐突尼斯大使在密電中,曾把阿里家族形容為「準黑手黨」。儘管突尼斯在「世俗」體制和「自由經濟」等不少方面領先於阿拉伯世界,但其人權記錄使得它仍然屬於暴政國家模式。由此引爆的革命立即觸發了阿拉伯世界民眾反政府的抗議活動,從也門到埃及,從阿爾及利亞到約旦,到處都有一點就燃的乾柴烈火。阿拉伯世界處在十字路口,革命後的突尼斯同樣面臨嚴峻的歷史考驗。混亂中的後革命問題,像1956年突尼斯獨立後的後殖民問題一樣,前景未明,需要突尼斯聯合政府以及各界的智慧和人道精神才能解決。

更傾向於社會改良

作為一位殖民地詩人,艾.沙比難免有民族主義情緒,但是,正如伊斯蘭學者斯佩特(R. Marston Speight)在專論艾.沙比的文章中指出的那樣,「一個革命者的角色是不適合這個人的。」艾.沙比並不鼓吹革命暴力,他甚至懂得「革命的反諷」,因此更傾向於社會改良。他同時是一位牧歌詩人,對鄉村和平生活的愛戀,對平民的關懷,尤其是他對理想化的女性氣質的追求,滲透在他的詩集《生命之歌》中,因此被阿拉伯文壇譽為「突尼斯民族之光」。

在〈啊,愛情〉一詩中,艾.沙比這樣對「愛情」致辭:「在這黑暗的時代,你是我的火炬」。在〈生命的意志〉一詩中,他預言那些「不擁抱生命之愛的人,將在愛的氛圍中蒸發而消失。」在〈牧歌〉中,詩人筆下嘲笑暴君的「清晨的霞光」呈現了另一副面孔:「清晨來臨,向沉睡的生命歌唱……幽暗的溪谷裡,霞光徐徐飄動」。但願這美麗的畫面,成為後革命的突尼斯的寫照。艾.沙比的〈給世界的暴君〉的革命警告和詩的預言,今天更值得全世界的暴君、暴虐的統治者,不民主的或偽民主的統治者聆聽:

嘿,你們這些無道的暴君
你們這些黑暗的戀人
生命的敵人……
你們取笑無辜者的傷口
你們的手上沾滿他們的鮮血
你們一邊扭曲人生的美景並在他們的土地播種憂愁
一邊悠閒地散步
等著吧,不要讓春天讓天空的明麗和清晨的霞光將嘲笑你們……
因為黑暗,隆隆雷聲獵獵風聲正從地平線上逼近你們
小心呵,因為灰燼下有不熄的火種
播種荊棘的將收穫傷口
你們取下人民的頭顱掃落希望的花卉;
用血淚澆灌沙灘的草藥直到寸草枯死
一股血流將把你們席捲而去你們將葬身燃燒的風暴中

受雪萊的影響

詩中的春天、雷霆、風暴、火種等意象,與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在〈西風頌〉的比喻頗為相似。雪萊同樣在詩中借「詩的符咒」吹響了「預言的號角」。艾.沙比不但酷愛阿拉伯文學傳統,而且嚮往歐洲浪漫主義文學,因此可能受到雪萊的革命精神的影響。一位不知身處何世的中國讀者說,〈西風頌〉只具有文學史的意義了。可是,突尼斯革命再一次讓我們看到:像雪萊的〈西風頌〉一樣,艾.沙比的〈給世界的暴君〉在暴政國家具有現實意義。真正能撲滅艾.沙比所預言的「不熄的火種」的,不是知識份子「告別革命」的獻媚的說教,更不是「播種荊棘」的統治者的維穩,而是暴政在革命壓力下的退卻,是相對的社會公正。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羅馬尼亞的那個黑暗年代,母親心懷關愛,「愛把它自己佯裝為一個問句」。善解人意的米勒,往往要故意等到母親提醒之後,才進屋拿一塊手帕。
  • 與野蠻主義對立的人文主義,最初同樣是一種古希臘羅馬現象。馴化野蠻,不僅僅靠鞭笞,更重要的靠陶冶人心的詩美。
  • 兩極對比是反諷(irony)的重要特徵,也是詩美的一大要素。杜甫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詩句彪炳千古,體現了偉大的人文精神。在這裏,沒有鞭笞,沒有控訴,卻字字帶淚泣血,字字金聲玉振。
  • (大紀元記者宋揚瑞典斯德哥爾摩報導)瑞典流亡作家傅正明先生於2010年4月5日觀看了神韻巡迴藝術團在斯德哥爾摩的首場演出以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他動情地對記者說:「神韻演出中的藏族舞蹈我感到特別的好,我看的時候幾乎要落淚了!」
  • 熱比婭‧卡德爾她現在在海外反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運動當中,因為《愛的十個條件》(The10 Conditions of Love)這部片子在2009年7月澳洲第58屆墨爾本國際影展(Melbourn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發動抵制的風波,而在一夕之間成為和西藏/圖博的達賴喇嘛十四世丹增嘉措並稱的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壓迫弱勢民族的象徵性人物。
  • 過劉燕子的人都會覺得她外貌美麗而優雅,有點像林妹妹似的弱不禁風。但是一個人內在的靈魂成色,則是由另外的標誌來顯示。留學日本至今已經二十年,這位湖南姑娘走的是一條非同尋常的道路。她逆當今實利主義的時代潮流而動,堅持關懷社會,辛勤寫作,譯介中國底層文學和流亡文學。「在尋覓無限的精神苦旅中,銜著一根思想的葦草。」這是傅正明送給燕子的詩句。
  • (shown)今天,活人祭雖然在世界上基本絕跡,但變相活人祭仍然見於專制國家維穩的祭壇上,在那裏,其合理化的觀念仍然是人心不容易驅除的內魔…
  • 布魯克斯於1950年成為第一位榮獲普立茲獎的黑人詩人,並且於1968年獲贈美國伊利諾州的桂冠詩人。但是,仰望神的布魯克斯表示:「我始終把自己看作一個記者。」……
  • 錢雲會被屠殺死於2010年12月25日 力 虹被屠殺死於2010年12月31日
  • 對西方世界來說,突尼斯發生的“茉莉花革命”實屬不期而至。根據西方媒體的解說,導致這場革命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經濟困難導致的高失業率、腐敗、總統本•阿裡的獨裁。這只革命“蝴蝶”扇動的風不止吹皺了埃及等非洲國家的一塘春水,遠在亞洲的中國對這場革命的反應更是異乎尋常地強烈,只是在朝在野觀察這場革命的角度完全不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