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黃翔:玫瑰花中聽潮音(7)

黃翔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7

觀眾中,人手一杯咖啡,也不乏飲茶的「禪趣」者。舞臺上,襯托於表演者身後的,是未公開現身的女畫家卡蘿作品不斷變化的畫面。我、陳破空、秋瀟雨蘭分別拍攝表演者的同時,也選擇性地拍下了這些很有個人特色的畫。卡蘿是個極有才氣的女畫家,其構圖色彩和線條風格獨具,不平庸、不沉悶,有一種撲面而來的生命活力,絕非僅僅止於見出「透視與素描」功力,給人感覺上以某些「學院派」的迂腐匠氣。

卡蘿的繪畫作品不是具象的再現,而是抽象和形而上的表現。讓我聯想起東方先哲老子的「大象無形」的「空無」,其精神隱涵與中華文化中的「萬象紛呈」相通。

僅僅是人物和自然的肖似,今天的攝影、電視、電影藝術已無可匹敵,藝術需要具象和匠氣之外的更多的東西。在這個意義上,藝術表現上的成功,在後天學養、技巧累積之外,與生俱來的天賦和藝術氣質是先決條件。

就「成功」而言,有「世俗的成功」、也有「精神的成功」,前者難逃「稍縱即逝」的霉運,後者必享「地久天長」的福祿。世俗意義上的「功成名就」,在中國大陸更多的決定於隱形駕控或政治指令,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精神高度必然難以與世界平行。在西方決定於機遇、卻難免商業化的人為炒作,從而削弱了精神創造中應有的品味!

輪到我上臺的時候,左邊站的是秋瀟雨蘭,右邊立著的是瑪格麗特,一個解讀和介紹我的作品內容和時代背景,一個以本土流利的英語朗誦原作的譯文。我告訴聽眾,這是有別於西方的東方文化。我寫詩、我朗誦,也創作書法和繪畫藝術作品。我喜歡「藝術的綜合」、也喜歡平面書寫之外的「行為的書寫」,包括在社會變革的場境中,以「身體書寫」的方式參與對生命自由的闡述。

我來自地球上不同的國家、民族和地域,對生命和生活卻與不同地域、國家和民族的人有同一的美好憧憬和理解。

因白天作畫、夜裏趕路,我感覺有點累,只打算朗誦一首詩,不意朗誦完了滿場發出尖叫聲、聽眾報以熱烈的掌聲。這種場景十多年來的漂泊生涯中我經歷無數、十分熟悉,但今天的此時此刻仍然感覺意外、甚至有點陌生感。為回報觀眾的盛情,我從帶去的兩本英譯詩集中又選擇朗誦了一首。當我走下臺來時,發現一些人湧上前來詢問怎樣才能買到我的書?

會場一時騷動起來,意外又突然,人叢中由瑪格麗特、克瑞斯托和另一位不知名的美女引領,全場倏然翩翩起舞,天生舞者秋瀟雨蘭和同行的詩人陳破空興奮地即興加入。

我未及思考,發現自己已夾在兩個美國女詩人中間,如臂彎中左摟右抱著盛開的兩朵殷紅的玫瑰花。

室內氣氛驟然升溫,更感覺空間有限,大家列隊跳出門外散開大街上,如一片不同色彩的斑爛的玫瑰花叢。盛開於雪光晴朗的冬末,搖曳於星斑閃爍的午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社會是全民的社會,不是哪個人的社會;是百家姓的社會,不是哪一家的社會。所以,當胡錦濤欲以一己的思想、性格、觀念形態改變社會的時候,他所要改變的首先不是等著由他改變的社會本身,恰恰相反,他首先應該正視並改變的正是他自己,並拋開以往所持的一黨思想立場的狹隘性和局限性。正因為如此,胡錦濤絕不能把眼光和心力只投向於對權力的關注、對一個社會的執政黨及其現實的生死存亡的關注,而是應該率先捨棄個人和執政黨對一個現代社會和全民所擁有的特權,以博大的眼光和胸襟關注每一個人的現實生存和全部人生。所以,這個社會需要「民主」而不是「主民」;需要「公僕」而不是「黨主」。
  • (關注中國中心CCC報導)中國民主牆運動的開創者之一、著名自由派詩人黃翔先生應徐文立和布朗大學(國際大赦在布朗)學生會共同邀請,與徐文立在布朗大學同台演講中國人權問題,同時黃翔先生激情澎湃地朗誦了他47年遭中共當局封殺的歷年代表詩作,並當場揮毫寫(畫)下了記述民主牆歷史的書法,受到了布朗大學師生們的熱烈歡迎。明日一早,黃翔將和徐文立一起飛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將開始他們為中國的自由民主的事業繼續奮鬥的征程。
  • 要剖析中國當代政治和它的現行社會體制,離不開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的潛在文化衍變;要透視1978—1979年的中國民主啟蒙運動或「民主牆運動」,也離不開與官方文化同時並行的在野的民間地下文學活動。所不同的是,一個是強勢的地面河、是公開而「合法」存在的明流;一個是政治高壓下的弱勢存在、也即「非法」的地下「文學潛流」。
  • 在民主牆被封殺、我們被逮捕之前,我們由貴州高原出發,先後向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北京持續發起過六次衝擊,最後一次形勢已十分危急,仍冒險去了一個人,在天安門廣場貼出最後一幅大型橫幅標語:「民主啟蒙運動萬歲!」此人名梁福慶,原為貴陽至北京的火車上的列車員,我們先後多次從貴陽至北京、從北京返貴陽都由他「專列」來去包送。
  • 美國布朗大學以其自由的人文精神著稱於世,早在上個世紀1978—1979年「民主牆時代」開始,人們一提及它的名字就不免肅然起敬,它是最早也是最長期關注始終備受壓抑的中國人權及言論自由的美國著名的大學之一。
  • 我現在給你們寫來此信,是因為出於對你們的信任,媒體應為社會良知和人類公義的體現,為此,我向你們發出緊急呼籲!
  • 文化是什麼?文化是物質實體,也是精神實體。不同國家的文化具有不同民族風貌和地域特徵,它既意味著一個國家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也標誌著一個國家現階段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達到的高度。一個國家的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智慧和性情的 象徵,也是一個國家潛在的靈魂和精神骨血。不同的文化具有各自不同的獨特的精神品性,共同構成全人類的財富。
  • 2007年4月的最後一週,美國筆會主辦的第三屆「世界筆者之聲」國際文學節又在紐約隆重舉行,來自 45個國家的 150多名作家出席了這次盛會。作家們不僅僅討論直接影響他們作品的問題,同時也討論全球暖化、國際難民危機、伊拉克戰爭和政治折磨等問題。今年的文學節的主題是: 「Home & Away」,虛構類型作家和非虛構類型作家的演講和朗誦等 66場活動在紐約市內的 29個地方先後分別舉行。
  • 中國當代「地下文學」本質上是專制體制內潛在的「自由文化」,而文化的自由及其真正「崛起」或「浮升地面」以社會實施「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一個社會兌現憲法所明文規定的公民諸多權利為先決條件。在這個意義上研究、分析、評估所謂南方和北方「地下文學」中的個體或群體,應以人為界別和劃分的所謂「南北」雙方同時都享有均等的機遇和公平的權利為前提。也就是說,對追求和創造自由文化的個人或群體,若要作出全面的有精神深度的客觀比較和公正結論,首先不同個人或群體的精神成果應同樣能夠經由發表、出版和媒體宣傳報導展示出各自的整體輪廓和面貌,以呈現整個社會和一個時代的精神自由、文化上的「多元」和「兼容」,也就是體現出所謂「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的實質和真正實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