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周南.汝墳》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
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
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赬尾,王室如燬;
雖然如燬,父母孔邇。
注釋:
1. 遵彼汝墳:遵,循,沿著。汝,汝水;出自河南弘農盧氏山,至安徽入淮。墳,大堤。汝墳即汝水的大堤。
2. 伐其條枚(音梅):伐,砍伐。《說文》:「條,小枝也。」「枚,枝幹也,可為杖。」此句中的「其」和上句中的「彼」都是「那、那些」的意思。
第一章的前兩句的大意是說:沿著汝水的大堤,砍伐樹枝當柴燒。
3. 君子:本詩指「夫君」。
4. 惄如調饑:惄(音溺)、饑餓之意。孔穎達《毛詩正義》:「惄是饑之意,非饑之狀,故傳言『饑意』」。「惄」這個字在本詩中指的是人開始有饑餓的感覺了,但還不是指出現饑餓的狀態。調(音周),朝,早晨。
「惄如調饑」大意是:(思念夫君)如同早晨饑餓了一樣。中國古代講「日落而息」,晚上比較早就休息了。不像現在人有什麼「夜生活」,甚至還吃夜宵,古人沒有這種習慣。有些僧人、修道人或居士還講究「過午不食」。古人早上也很早起來(大約4-5點左右),還要先幹活,然後才吃早飯(大約7-8點左右)。所以早上在沒吃飯前饑餓的感覺最強烈。以此來形容思念之深。
未見君子,惄如調饑;這是上古時期女子向自己的夫君傾訴思念之情的一句話。大意是:您外出公幹,這麼長時間沒回來,我想念您,如同早上饑餓了一般。
5. 伐其條肄:肄(音藝),《毛詩正義》:「斬而復生曰肄。」這句的大意是說:當我再一次來到汝水的大堤附近砍柴,原來被砍過的樹枝已經長出了新枝。我砍那些新枝時,才想起一年又過去了。「肄」表示新長出的樹枝。
6. 不我遐棄:這是個倒裝句,即「不遐棄我」。「既見君子,不我遐棄」大意是說:看到了夫君,我才慶幸您沒有拋下我們這個家庭。請注意,這句話的意思可不是說擔心自己的夫君在外面三心二意的,另外成立了家庭。
中國古代的男人離開自己的家庭外出(做生意除外)一般有幾種情況:進京趕考,得了官職,留在京城或派到外地當官,一時無法跟自己家庭的父母妻兒團聚,這還是那種比較幸運的。還有就是服兵役,或者是服勞役。這是很危險及勞苦的事情,隨時有可能死亡。特別是遇到暴政或朝政混亂的朝代,服兵役或勞役就更苦更危險。古代常出現那種服勞役吃不了苦而逃亡的,逃亡的都不敢回家鄉,被抓到要殺頭,還要連累父母親被衙役責罵,甚至父親被抓去代服勞役吃苦。
唐.孔穎達《毛詩正義》疏曰:「婦人以君子處勤勞之職,恐避役死亡,今思之,覬君子事訖得反(返)。我既得見君子,即知不遠棄我而死亡,我於思則愈(我的憂思之情得以痊癒)。未見,恐其逃亡;既見,知其不死,故憂思愈也。」
7. 魴魚赬尾:魴(音房)魚,鯿魚的古稱。今指鯉科鯿屬魚。身體側扁,頭尖,尾也小,鱗細,生活在淡水中。又名武昌魚。赬(音撐),淺紅色,紅色。「魴魚赬尾」已經成了一個固定詞組或成語,它的意思是:比喻人憂勞國事,非常辛苦,就像魴魚尾巴累紅了一樣。魴魚的尾巴原來是白色的,累了就會變紅。
8. 王室如燬(音毀):《爾雅.釋言》:「燬,火也。」《玉篇》:「烈火也。」這一句的大意是:王室酷烈,如烈火般。
9. 父母孔邇:孔,很、甚;副詞。在古漢語中,「孔」的這種用法很常見,如孔亟(甚急);孔多(很多);孔明(很完備;很潔淨;很鮮明)。邇,近。「父母孔邇」字面的意思是:父母親就在左近。言外之意是父母親還健在,做什麼事情應該先替父母及家裏的親人考慮一下。
賞析:《毛詩.序》:〈汝墳〉,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墳之國,婦人能閔其君子,猶勉之以正也。言此婦人被文王之化,厚事其君子。
這段序的大意是:〈汝墳〉說的是道德教化的盛行。周文王的道德教化盛行於南方汝水大堤附近的諸侯國,那個地方的婦女能憐恤(憐愛體恤)自己的夫君,並勸勉夫君走正道。也就是說婦女受到文王的道德教化,知道怎樣侍奉自己的夫君。
這首詩講的是一位婦女在自己的夫君行役(服兵役、勞役或公務)回家後,訴說思念之情及勸勉夫君的一段話。當時南方一些諸侯國雖然已經受到了周文王道德教化的影響,但商紂王還在,老百姓經常要被征派勞役,生活還很困苦。詩中說「王室如燬」是指商紂王。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夫君,您離家行役之後)有一天,我順著汝水的堤岸上走,去砍一些樹枝回來當柴燒,也想在那等您,期望您辦完公事儘快回家。可是,卻一直沒遇上您,我心裏就像早上饑餓那樣的難受。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今天,我又沿著汝水的堤岸走,說是去砍一些樹枝回來當柴燒,其實是為了在您回家的路上等著您。又一年過去了,去年砍斷的樹枝,今年已經長出了新枝。啊!終於等到您回來了,夫君,您沒有拋棄我們這個家庭而去啊!
魴魚赬尾,王室如燬;雖然如燬,父母孔邇。看著您為了國事,辛苦奔波,勞碌憔悴的樣子,我心裏很難受,紂王之政酷烈如火,我們老百姓日子過得很艱辛;雖然遇到了苛政,可是現在爹娘都健在,您還是要勉力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不要逃避勞役或懈怠,以免爹娘擔心或受累。
這首詩雖然是以一位普通的婦女語氣寫的,但既然經過了聖人孔子的選擇並將它編輯到《詩經》中去,那麼它就有了內涵,它就有了想要讓人領會的言外之意。
讀了這首詩,我們可以發現,在中國古代,出現暴政的時候,一定是人民生活失去了安定的環境,首先就是有很多百姓要去服兵役。另外就是國王貪圖享樂,興修各種宮殿及娛樂設施,丁壯要被強征去做勞役,沒有人種田。這樣就會造成米價踴貴,人民生活困苦等等。用這首詩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魴魚赬尾(老百姓生活困頓)」的原因是「王室如燬(苛政猛於虎)」。
那麼,遇到暴政的時候該怎麼辦呢?受「共產黨文化」影響很深的人馬上會想到:「要起義」、「鬥爭」、「砸爛舊社會」、「暴動」等等。現在的網路上也有很多人在宣揚這些東西,可是宣揚這些的人,都想讓別人去「起義」,讓別人去「暴動」,自己看風使舵。人人都明白所謂的「槍打出頭鳥」的道理,因此熱衷於鼓動別人起來造反。以暴易暴的方法能行嗎?
《詩經》是怎麼說的呢?「雖然如燬,父母孔邇。」從這一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詩經》並沒有要我們採用以暴易暴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詩經》說:「雖然遇到了暴政,可是你在決定做什麼事情之前,不應該為父母親考慮一下嗎?不應該為自己的親人考慮一下嗎?因為父母親就在自己身邊啊!(父母孔邇)」,用暴力去解決問題,勢必也會殃及自己的親人。
具體應該怎麼辦,這首詩沒有說明,但各位讀者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一看之前的《詩經》賞析〈野有死麇〉。
辭彙運用:〈汝墳〉這首詩中的辭彙,筆者在注釋中基本上都說明了,因此就不再特別舉例了。
結語:今天通過賞讀這首詩,我們瞭解了上古時期的婦女怎樣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未見君子,惄如調饑)。我們還瞭解了那時的婦女如何勸勉自己的丈夫在亂世中忍苦生存(雖然如燬,父母孔邇)。@*
(//www.dajiyuan.com)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