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多元族群共居之島嶼,眾聲喧嘩的母語文學是台灣文學的一大特色;為了讓民眾能夠認識、欣賞作家在這塊土地所創作的優美文學作品,歷經一年籌備,國立台灣文學館於4月24日起推出結合原住民語、客語、台語文學的「台灣本土母語文學常設展」。
此次展覽,展出百餘件文物,一次精采呈現台灣多元族群之文學。原住民語文學區部分,除了母語文學出版品外,同時展出陸森寶日記手稿、黃貴潮日記手稿、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山棕月影》手稿、奧威尼‧卡露斯《神秘的消失》手稿和巴代《笛鸛》手稿,等皆為第一次展出的珍貴手稿。客語文學區部份,展出杜潘芳格《紙人》手稿,80年代「還我母語運動」時期的客語雜誌:《客家風雲》、《六堆風雲》、李喬《情歸大地》劇本手稿。台語文學區部份,呈現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1920年台語白話字散文集:蔡培火《十項管見》,以及台語文學第一部長篇小說:陳雷《鄉史補紀》手稿等。
語言、文化和文學之關係密不可分,保存各族群的母語及其文學、文化,更為世界性之普世價值。對於台灣本土族群之文學推廣,國立台灣文學館亦不遺餘力,暨2008年推出「愛.疼.惜:台語文學展」後,並於《台灣文學館通訊》創設原住民語文學專欄、台語文學專欄、客語文學專欄,以具體行動實踐對台灣本土母語文學之重視。此次籌備「台灣本土母語文學常設展」,以「常設展」之規模呈現台灣母語文學,於台灣文學界而言,為極具歷史意義之盛事。◇
(本文作者現任國立台灣文學館公共服務組助理研究員)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