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時,河南濮陽當地有個名叫張清豐的人,家境貧寒,以開店房、賣燒餅為營生,為了孝敬父母,每天打出的第一爐燒餅,不管是誰,也不管出多高的價錢,他都從來不出售,總是留著給老人家享用。天長日久,他的孝行便在三里五鄉傳為佳話。
據傳,隋朝開皇年間,他被征為孝廉,但是為了侍奉雙親,他安於布衣,樂操舊業,始終未能應從。有一年,時逢大伾山(在浚縣境)廟會,四方百姓風聚雲集,有的遊山觀光,有的進廟燒香。其時,一州官前來趕會,對廟院老道發下吩咐,說是每天早晨的頭爐香要留給他燒,他不到,廟門不得打開。可是,每天早晨那州官踏進廟堂時,香案上總是香煙繚繞,頭爐香早已燒過。州官斥責那老道,而老道卻委屈地回說未敢擅自開過廟門。人們一時莫名其妙!過後才知道,原來張清豐來趕廟會,為給父母祈福,每天雞叫頭遍就進山燒香,人到神知,廟門總是不打自開!從此,張清豐的名字越發令人敬仰了。他所在的村莊被名之為清豐店。死後,鄉里百姓為他立了碑,修了祠堂。
到了唐朝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朝廷因慕其大名,便以他的名字清豐之名做了縣名。千百年來,儘管江山易主,世道滄桑,而「清豐」之名卻猶如人間清風流水,經久不泯,代代相傳。
--轉載自正見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