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古文選譯:從制琴說到治國與做人

――介紹何景明的〈說琴〉
吉光羽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522
【字號】    
   標籤: tags:

明代中葉以後,文壇風氣趨向萎弱,於是興起了一股尊古復古的浪潮。復古派有所謂「前七子」與「後七子」。明代何景明是「前七子」領袖之一,與另一位領袖李夢陽齊名,人稱「李何」。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大復。信陽(今屬河南)人。他是有名的「神童」,八歲能做文章,十五歲中舉,十九歲成進士。當時李夢陽已是文壇盟主,何景明也以文章聞名,與之並駕齊驅。當時宦官當政,朝政混亂,何景明憂憤國事,崇尚節義,鄙薄榮利,不與宦官、佞幸接交。九年不遷官,出為陝西提學副使。在任四年,勤政廉潔,勞瘁嘔血,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何景明的這篇〈說琴〉,收在《大復集》內,是一篇論說文,借制琴、彈琴的道理,來譬喻道德行為的一般準則,所謂「一物(指琴)而眾理備焉」。這種借物設譬的「主客問答式」的文體,早在先秦諸子著作和漢賦中已很流行,後來便成為論說文的常用形式。這在歐洲古代,也有相似的情況,如柏拉圖的「對話錄」,一問一答,主人和客人辯論,到最後以客人一方辭窮理屈而止。所不同的是,西方古代的「對話」,常是辨入精微。我國古代的這類辯論,則大多是闡發重要的道理,而詞簡意約。

〈說琴〉的主旨,在於強調慎重選擇用材與審察合制之器,指出彈奏的要訣,引出做人用世的道理。全文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說制器的重要。第二部分,說選材的重要。第三部分,歸結為作者所要闡明的「樸其中,文其外,見則用世,不見則用身」的為人之道。全篇每個部分有每個部分的意思,層次安排整齊對稱,說理也明晰通暢。文內關於音樂的用語,選詞精當,給予讀者一定的音響美感。

以下是〈說琴〉的譯文:

何子有一張琴,三年不去彈它。他的學生戴仲鶡,拿下來裝上弦,進奉請他彈奏。何子拂弄一過,三次撥動琴弦,弦卻不聽手指指揮,發出的聲音雜亂無章,仔細聽它的音響,不知毛病出在什麼地方。仲鶡道:「這琴的毛病,在於木質不好,我看它黑黑的,彎彎的,快腐朽了。它的質地不能勝任琴弦,所以彈起來聲音不能清亮。」

何子道:「噫!這不是木質的過錯,我要嚴厲責備製琴的人!凡是做一張琴,首先要選擇木材,但更重要的是:要審察是不是按照規格,來製作成器。琴器有四:弦、軫(讀診,弦捩,用以轉動定弦的寬緊)、徽(琴上作標識的圓點,表示音的高低)、越(琴底的小孔,用來調整音量)。弦用來發音,軫用來控制弦,徽用來比較音的度數,越用來調和音節。發音,就能分出清濁;控制弦,就能顯出高下;比較度數,就能輕重適當;音節調和,就能使音響不沉悶暗啞。故而,弦,要取它韌性的細密;軫,要取它琴捩的圓滑;徽,要取它度數的次序;越,要取它小孔的通暢。現在這張琴,弦的韌性稀疏,軫的琴捩滯澀,徽的度數失去均衡,越的小孔又淺又隘。稀疏,所以清音濁音不能齊全;滯澀,所以高音低音不能相通;失去均衡,所以輕音重音互相侵越;又淺又隘,所以音聲沉悶暗啞。這樣五音混亂,音律也離開了法度。儘管讓黃帝的樂官伶倫來調弦運指,春秋時的琴師伯牙來按照節拍親自彈奏,他們也不能使音聲和諧了。

「現在看這張琴的材料,是用桐木製成的。桐木原是生長在深山幽谷,依據著巨大的磐石,經受著風雨的滋化,雲煙的蒸潤,迴繞曲折,光亮沉鬱,外表像彩鳳那樣煥發,質地像金玉那樣完美,不能說不是良材。要是叫製作者,按照規格做好,修治完善,以備隨時彈奏;鑿削合格,以成一張好琴;裝飾美觀,以便出而應世。上焉者,使君王得到,可以獻之於宗廟,陳設在朝廷,祭享神靈,延見貴賓,唱贊祭禮,疏通隱閉,使民情通暢,萬物潔淨。下焉者,使士大夫得到,可以融洽氣質,培養德性,導引情操,和睦心志。何至於黑黑的、彎彎的,成為腐朽之材、無用之物呢?我看天下之掌職者,不責怪手下的材料之人,太少了。他們把琴柱縛得牢牢的,卻想讓琴弦張弛如意;自己愚昧混亂,卻想要分清事理;自己狹隘,還想求取眾多:這怎麼可行呢?錯把直木作輪,錯把屈木作輻,錯把巨木斗拱,錯把細木作大樑,如此的選材不當,用材錯誤,哪能不出毛病呵?因此,君子對於選材用才,是很慎重的。

「彈琴要有勁用力,行動要審時度勢,觀察要有順序,斂藏要有容量。有勁用力,就能不受阻撓;審時度勢,就能應付變化;有順序,就能辨別方向;有容量,就能受到教益。勁,好比就是信用;時,好比就是智慧;順序,好比就是仁義;容量,好比就是謙遜。信用作為居處,智慧指揮行動,仁義用來制約,謙虛可以保身。樸實作為內涵,文采作為外表。為人所知,就出而用世;不為人所知,就修養自身。所以《中庸》說:『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這都是擔負職責的人,應該選材、用才所注意的問題,怎麼可以責罪他手下的材料呢?」(暗喻:為官而不明此理,一味的責怪下民,猶如不明琴性,卻去操琴,那就是「亂彈琴」!)

戴仲鶡聽了,不覺恍然若失,離開坐位說道:「信用不就是取之於弦嗎?智慧不就是取之於軫嗎?仁義不就是取之於徽嗎?謙遜不就是取之於越嗎?制琴這一件事,把世間如何為官治國、做人處事,所有的道理,都涵蓋齊全了(這就是「一物而眾理齊焉」)。我所知道的事理太少了,我要改弦更張,從此以後,恭恭敬敬地聽從您的教導。」

《說琴》原文如下:

何子有琴,三年不張.從其游者戴仲鶡,取而繩弦,進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聲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鶡曰:「是病於材也。予視其黟然黑,衺然腐也。其質不任弦,故鼓之弗揚。」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將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選材,審器。其器有四:弦、軫、徽、越。弦以被音,軫以機弦,徽以比度,越以亮節。被音則清濁見,機弦則高下張,比度則細大弗逾,亮節則聲應不伏。故弦取其韌密也,軫取其栝圜也,徽取其數次也,越取其中疏也。今是琴,弦之韌,竦;軫之栝,滯;徽之數,失鈞;越之中,淺以隘。竦,故清濁弗能具;滯,故高下弗能通;失鈞,故細大相逾;淺隘,故聲應沉伏。是以宮商不識職,而律呂叛度。雖使伶倫鈞弦而柱指,伯牙按節而臨操,亦未知其所諧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為也。桐之生邃谷,據磐石,風雨之所化,雲煙之所蒸,蟠紆綸困,璀璨嵬郁,文炳彪鳳,質參金玉,不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飾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薦清廟,設大廷,合神納賓,贊實出伏,暢民潔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氣養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衺然,為腐材置物邪!吾觀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執,縛柱以求張弛,自混而欲別物,自褊而欲求多。直木輪,屈木輻,一巨木節,細木棟,幾何不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

「操之以勁,動之以時,明之以序,藏之以虛。勁則能弗撓也,時則能應變也,序則能辨方也,虛則能受益也。勁者信也,時者知也,序者義也,虛者謙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義以制之,謙以保之。樸其中,文其外。見則用世.不見則用身。故曰:『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材何罪焉!』」

仲鶡憮然離席曰:「信取於弦乎,知取於軫乎,義取於徽乎,謙取於越乎。一物而眾理備焉。予不敏,願改弦更張,敬服斯說。」

(選自《何大復集》)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猿的德行文靜穩重,都能仁愛謙讓、孝順慈善。它們群居時互相愛護,吃東西互相推讓,行走時排成行列,飲水時遵守秩序。如果有的不幸,失散離群,它就發出哀傷的鳴叫。假如遇到災難,就把弱小的幼猿,保護起來。
  • 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年輕時,仰慕漢代遊俠朱家、郭解的為人,鄉里的遊俠之士,都尊奉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憤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
  • 雄奇壯美的自然景色,往往在艱險、遙遠的地方。必須不避艱險,堅持不懈,才能領略無限風光。而為人做事,包括治學等等,都是一樣,要有志向,有毅力,不半途而廢,還要深思而慎取,才能使事業和學問,達到高深的境界。
  • 韓愈過去不信神佛,這次遭貶,來到潮州,心情抑悶,在痛苦的反省中,開始了由無神論向敬信神明的轉變。他在潮州寫下了這篇〈祭鱷魚文〉,勸戒鱷魚搬遷。他在溪岸上,向神明祈禱後,燒焚了這篇文章,算是向鱷魚寄發了過去。
  • 而以岳陽樓為基點,放眼洞庭,極寫湖上景色之妙,隨著天氣的陰晴變化,表現了景色的明麗與慘澹,而作者的一悲一喜,也情隨物遷,時時不同。最後,由抒情轉入言志,表達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
  • 〈師說〉是唐代韓愈在古文運動中的一篇力作,闡述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恥於相師的世態,教育了青年,起到了轉變風氣的作用。
  • 無法想像,沒有芭蕉的東方庭院,也無法想像,沒有芭蕉的古典文學。沒有那一簇簇葉面舒張,深碧漫展的芭蕉葉,開在白粉牆邊,湖石畔,生在三月的薰風裡,長夏的庭院中。古老的文學,沒有那一襲輕碧濃綠的芭蕉,千年來,那夜夜夜夜的雨,竟落向何處呢?那夜雨裡,那孤獨的,冤屈的,寂寞的,抑鬱的,在人世間受遍磨難的孤苦靈魂,又與誰共鳴?
  • 《帝鑑圖說》插圖《望陵毀觀》,描繪唐太宗體從魏徵勸諫,拆毀了台觀。(公有領域)
    唐太宗嘗言:「至如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如果有這樣的一個暴政,不僅「防民之口」,官員們還肉麻的為暴政歌「功」頌「德」,這樣的政權又能維持多久呢?
  • 一座燕子樓,引來文人墨客無限懷念。而樓主是大唐的一名歌妓,名叫關盼盼。白居易、蘇軾、文天祥等人吟詠燕子樓,必會提起那位忠貞的美人。
  • 作者:唐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