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伏在台灣這塊寶土上車水馬龍的國道三號,我們鬆一口氣的駛進闇暗卻熟悉不過的田間小徑。鵝黃的路燈和彼此有種無言的默契,就這樣縈繞著思鄉的子女踏上了回家的泥巴路。
蜿蜒過佇立眷村口的蔣公銅像,我們進入了慈光三村,母親的故鄉,1949年代混亂中心繫故土的老兵、老將們,無可奈何的新故鄉。我湊上車窗定睛一看,老蔣公的銅像刮痕滿布,歷經了風風雨雨,當年英姿煥發的他如今已狼狽不堪。遙想當我剛會認字時,也是在像座下的篆刻中發現了外公的名字,鐵口認定這蔣公像肯定就是外公這了不起的人物。事境變遷,人事已非,在童年的幻想被打破之際,威嚴萬分的外公也不敵病魔,自此只能靠醫療裝置維繫生命最後一絲尊嚴。
夜晚的慈光三村平穩的呼吸著,閉上眼又將我捲入那令我魂牽夢縈的舊日時光。眷村的日子總是吵吵鬧鬧的,慵懶的夏日午後,二樓的王奶奶,對街的鍾婆婆,隔壁的易婆婆總搬幾張板凳即在咱家的院子開啟了「慈光三村八卦大會」,彼此交換情報,只差沒印刷出版,結算稿費。她們一會兒聊天,一會兒又要看顧一旁仍牙牙學語的小孫子,如果三樓又傳來新婚夫妻的大吵,她們也要參一腳,邊在門外好聲好氣的勸,一隻手又不歇的猛按電鈴。空氣中濃得化不開的花生香自附近糖廠陣陣襲來,掩蓋住整個林子甜膩的芒果香,讓每個人直呼心癢難耐啊!
時代的巨輪不斷的轉動,青年大量湧入城市,台灣都市化程度居高不下。鄰居易婆婆在丈夫過世後也患了老人癡呆症,愛母心切的兒子接她北上照顧。易家人是因和外婆借蠟燭而結識的朋友,在那樣動盪不安的時局,一枝不滅的燭光維繫超越半是個世紀的情誼,誰也沒把握易婆婆的離去是否也讓外婆的心恰似斑駁而層層剝落的牆?
慈光三村一片死寂,大家都在傳對街的鍾婆婆用枕頭悶死了自己中風在床的老伴,因不甘心自己當年年紀輕,嫁給了大上自己近30個年頭的男人,飽受委屈,苦不堪言。透過房間的窗簾細縫,我凝望著坐在自家門口的鍾婆婆,深鎖的眉頭訴說著是怎樣的愛恨情愁綑綁了一個女人的一生。
慈光三村在轉變,我在轉變。但捏碎在時光縫隙中令人心碎的片段,又有誰真正在乎過?◇
◎今年台北市成功高中舉辦的「濟城文藝營」,主題為【鄉土與文學】。會中邀請了張大春、焦桐(葉振富)、王瓊玲、邱一新、阮慶岳、葉思芬、廖鴻基、許悔之、陳維壽等講師,參與學生約80餘人。參加學生多為北市各校語文類資優、熱愛文學創作的學生。此次「文藝營」創作主題訂為「○○○的故事」,希望學生從台灣鄉土中擷取民俗、飲食、建築、旅行等領域的印象記憶,展現仁厚悲憫的情懷,疼惜關懷鄉土人物。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