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山姆大叔居然更關心中國人
年末去西海岸渡假,同行的有位中國知識界人士。買機票、訂旅館、租車、下館子、逛商店,朋友都全程參與,默默觀察,時時換算,比較價錢。
他對中國普通消費品市場非常熟悉,舉凡衣食住行的所有行情都瞭如指掌;對中國高檔消費品市場也有所瞭解。
渡假歸來他的結論是,除了家常便飯的飲食,對於可比的同質同類產品,即使按美元兌人民幣換算後的絕對價錢看,美國大都比中國便宜;其他諸如中高檔旅館、租車、飛機票、高檔商品,美國比中國便宜更多;如果考慮居民收入的因素,亦即看每項消費占收入的百分比,美國物價之低更是令人吃驚。
匯率和進出口的關係
旅行途中,我們討論了這些差距的原因。我提醒他說,日本當年也是這樣的,日本產品大舉出口美國,日元原來匯價很低,後來日元逐漸升值,日本人的購買力、消費水準,也都逐漸提高。
現在日本的物價雖然高於美國,但日本國民的收入、平均購買力,已經與美國不相上下。友人去過日本,同意這個觀察,但他思慮的,是什麼時候中國人也會像日本人那樣,有足夠的購買力。討論的焦點,聚到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上。
教國際貿易、國際營銷時,匯率和進出口的關係是必定涉及的話題。一般來說,如果甲國對乙國的出口大於進口,長期下來,甲國貨幣相對於乙國貨幣來說,就一定會升值。
這是因為甲國的出口商必須在國際市場上將出口掙來的乙國貨幣換成甲國自己的貨幣,以支付生產商的成本如原材料、人工、廣告等。
而如果甲國貿易長期出超(出口大於進口),這種兌換的需求加大,甲國貨幣就會因為供不應求而升值,乙國貨幣就會因為充斥市場而貶值。市場上出現的,就是甲國貨幣相對於乙國貨幣的匯率上升。
中美之間的貿易和匯率,就是這樣一種情況。中國(甲)對美國(乙)貿易大量出超,人民幣按常理就應該升值,美元相對的就應該貶值。
換句話說,人民幣按常理升值之後,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國際購買力,都會相應的提高。其實,這也合乎宇宙中的理,你幹活幹多了,生產銷售多了,就是應該多賺錢,就是應該變得相對富裕,變得與先進社會的差距越來越小。
美國政府更關心中國人?
中美經濟往來中,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一直是兩國政府間爭論的焦點,也是中美之間旅行者最關心的問題。人們看到的,是中國擔心美元持續貶值,而美國則希望人民幣升值。
這的確有些奇怪,有些不合常理,似乎是山姆大叔更關心中國人,希望提高中國老百姓的購買力和生活水準;而中國政府則在持續壓制,努力推遲這一天的到來。
有人會說,中國壓低匯率是有原因的,是為了國內就業。不錯,抑制匯率確實會鼓勵出口,會扶持出口企業。但這一政策的運用,即使是出於國家的長遠利益,也只能是暫時的,不能是長遠的。
因為一則,長期如此中國的貿易夥伴肯定受不了,最後只能停止與中國進行貿易;二則,鼓勵出口、支援就業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應該是增加人民的收入和財富。
貿易的長期不平衡導致貿易關係的破裂,維持出口、就業的目的也就難以達到。中國製造業目前的停滯,就體現了這一點。
誰是不負責任的一方?
瞭望東方週刊的文章說,美元再出「貶值」招,使中國遭遇嚴重挑戰,呼籲通過全球政策協調,防範「不負責任」的美元政策。中國總理則抨擊西方國家既要人民幣升值,同時又對中國「採取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實質就是要抑制中國的發展」 云云。
中國學者和官員這些觀點,倒是有點「不負責任的」 ,因為它沒有指出導致中國陷入挑戰的根本原因。
從美國政府和民間的角度看,低價美元鼓勵出口的效應不大,它損害美國的國際購買力、增加債務償還負擔的負面作用,反倒不可低估。
所以,美元貶值不是高招,不是怪招,其實是劣招一個。問題是,美國人不得已的這個劣招,倒是因為中國政府(中共)出口創匯政策的實施,阻礙了中國人民走向富裕的步伐。
中國遭遇的「三大挑戰」 ,如經常賬戶順差和直接投資等導致的熱錢流入;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帶來的輸入型通脹的壓力;以及促進就業和實現貨幣穩定的平衡,其實都是中共畸形外貿政策的惡果。
正如許多學者指出的,中國經濟必須改變過度依賴投資與出口的本質,轉變經濟增長的模式,增加民眾的購買力。
如果中國也是國際社會正常貿易的誠實玩家,就不會有過量順差導致的熱錢流入,升值後的中國貨幣也不難應付石油等大宗戰略商品價格的上升,輸入型的通脹也無從談起。
美國學者稱中國經濟是個「龐氏騙局」,中國外貿其實也是個「龐氏騙局」,它在用出口企業所創的外匯作為亮麗的招牌,在謀取高額暴利的同時,也給國人和國際社會一個經濟健康發展的假像。
至於當局囤集外匯的動機,觀察家們早已指出,它與中共自己的命運岌岌相關。在經濟危機壓力日增的今天,這個國家級的紅色「龐氏」呢,可能也不得不提早亮出自己的底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