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財經消息

中國官方首次富人調查(四):中國人富裕的秘密

【大紀元3月23日訊】

  –制度外收入

  從80年代中期的“創收”開始,中國人的收入不再單純。曾湘泉發現,制度外收入現在差不多占到大多中國人的一半。這才是中國人富裕的真正秘密。但這种制度外的收入,最大的問題就是:規則沒了。

  曾湘泉教授承擔的北京市九五社科規划項目求求北京市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和防止兩极分化的對策研究,結果他的研究報告寫成了:擴大“制度內”,縮小“制度外”。

  當我們坐在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辦公室,与這位學院院長用接近一個上午的時間來討論他的這項研究后。我的結論是:曾湘泉這一研究完成了一項學術上的創建,但結果卻使他的“對策研究”變得更加困難。

  曾湘泉發現了什么?簡而言之:中國人的收入特別是高收入的那一部分群体,他們的收入由兩部分构成,一是工資制度內的收入;另一部分是工資制度外的收入。這后一部分收入,“始于80年代中期,發展于90年代初期,膨脹于90年代中期,持續于90年代晚期”。這一“制度外”的經濟運行机制、及其收入分配制度成為中國人富裕的最大秘密。

  曾推算,制度外的這部分收入,從80年代占到中國人收入的1/3,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半,在相當的部門和單位的個人收入分配中,占到主導地位。

  但是,這一部分收入是沒有進入中國任何一個城市的統計年鑒的。

  從歷史的角度看,影響中國人30多年的工資制度,開始于1955年建立國家机關工作人員統一級別、建立統一工資標准。第二年,全國企業、事業和國家机關工資制度進行改革,然后形成30個級別的干部,對應于這些級別又配以各种水平的工資標准。即使其他的机构、團体和社會体系也以30級体系為標准模本而制定相應的工資標准。這一制度,此后30多年雖然經過几次調整,但一直保持下來。

  同樣值得注意的事實是,這一套30級的工資標准,其級与級之間的差距一直在縮小。有計算表明,1956年我國干部的最高与最低工薪的差距為31倍,次年即降為27倍,1959年又降至17.6倍,1985年降到10倍。

  曾湘泉解釋說,在80年代中期,隨著工薪級差的縮小,已經顯示我們的工資制度失效的跡象。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机构,對其勞動報酬的支付,要有公平公正的前提。而我們如此之小差距的工薪收入,已無法体現勞動的真實价值。也在此時,制度外收入開始出現。

  曾說,制度外收入的出現,始于政府為調動單位和個人積极性的“創收”政策。從某种意義上,這一政策在工薪級差极小的現實下,對員工激勵帶來了重大效應。同時,這一政策也是國家為了解決中國人收入過低而采取的現實策略。

  說到這里,曾停頓了他的邏輯推導与敘述,有了一些個人的抒發与感慨。

  “這十多年中國的經濟運作軌跡,事實上就是制度外牽引!”曾說,“這构成了這個國家最強大的動力机制。”在我們的采訪過程中,曾不斷地被電話被來人打斷他的敘述。他說,我真想找到一個安靜地方寫一本書,書名就叫《制度外經濟學》。

  曾子瑋的“制度外”收入發現,給我們觀察中國這十多年的變化提供了一种能夠概括性地觀察角度,但是這于他需完成的“北京市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和防止兩极分化的對策研究”卻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曾湘泉的研究仍然只能利用統計年鑒里的資料,換言,按曾的發現,這只是制度內的收入,沒有制度外的收入資料——而這一部分收入占到了相當人數的一半以上。如此局面,曾的研究結論當然面臨難題。因此,曾提出:擴大“制度內”,縮小“制度外”。

  制度外收入帶給這個國家的困境并不完全是研究者的困境。曾說,“最大的問題是,規則沒了!”如此一來,社會的整体性失范將不可避免。曾說,如果我們的稅收借鑒美國的方式,每年三月,公民向國家申報個人的收入狀況,無論制度內還是制度外都一并報了,這樣我們才可能真正建立規范的体系。

  其實將這一問題討論到這一層面,曾湘泉說,他過去的結論——擴大“制度內”,縮小“制度外”——也許要重新思考。是制度內收入溶入制度外,還是制度外最終進入制度內,也許將是未來研究的重要課題。

  “無論是什么樣的結果,誰溶入誰,我們必須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曾說,“而這种制度的建立,又有賴整個國家經濟体制政治体制的進一步改革。”


    相關文章

    

  • (3/22/2001)    
  • (3/22/2001)    
  • (3/22/2001)    
  • (3/22/2001)    
  • (3/22/2001)    
  • (3/2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