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得我师。”(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使人歌,善,则使复之,然后和之。(3)
注(1)集解何晏曰:“言我三人行,本无贤愚,择善而从之,不善而改之,无常师。”
注(2)集解孔安国曰:“夫子常以此四者为忧也。”
注(3)集解何晏曰:“乐其善,故使重歌而自和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1)
注(1)集解王肃曰:“怪,怪异也。力谓若奡荡舟,乌获举千钧之属也。乱谓臣弑君,子弑父也。神谓鬼神之事。或无益于教化,或所不忍言也。”李充曰:“力不由理,斯怪力也。神不由正,斯乱神也。怪力,乱神,有与于邪,无益于教,故不言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1)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
(2)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3)瞻之在前,忽焉在后。(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6)达巷党人*(童子)*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7)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8)牢曰:“子云‘不试,故艺’。”(9)
注(1)集解何晏曰:“章,明。文,彩。形质着见,可以耳目循也。”
注(2)集解何晏曰:“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深微,故不可得而闻之。”
注(3)集解何晏曰:“言不可穷尽。”
注(4)集解何晏曰:“言忽恍不可为形象。”
注(5)集解何晏曰:“循循,次序貌也。诱,进也。言夫子正以此道进劝人学有次序也。”
注(6)集解孔安国曰:“言夫子既以文章开博我,又以礼节节约我,使我欲罢不能。已竭吾才矣,其有所立,则卓然不可及。言己虽蒙夫子之善诱,犹不能及夫子所立也。”
注(7)集解郑玄曰:“达巷者,党名。五百家为党。此党之人美孔子学道艺,不成一名而已。”
注(8)集解郑玄曰:“闻人美之,承以谦也。吾执御者,欲明六艺之卑。”
注(9)集解郑玄曰:“牢者,弟子子牢也。试,用也。言孔子自云我不见用故多伎艺也。”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1)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2)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3)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4)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5)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6)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7)子曰:“不怨天,不尤人,(8)下学而上达,(9)知我者其天乎!”(10)
注(1)集解服虔曰:“大野,薮名,鲁田圃之常处,盖今钜野是也。”正义括地志云:“获麟堆在郓州钜野县东十二里。春秋哀十四年经云‘西狩获麟’。国都城记云‘钜野故城东十里泽中有土台,广轮四五十步,俗云获麟堆,去鲁城可三百余里’。”
注(2)集解服虔曰:“车子,微者也;鉏商,名也。”索隐春秋传及家语幷云“车子鉏商”,而服虔以“子”为姓,非也。今以车子为主车车士,微者之人也。人微故略其姓,则“子”非姓也。
注(3)集解服虔曰:“麟非时所常见,故怪之,以为不祥也。仲尼名之曰‘麟’,然后鲁人乃取之也。明麟为仲尼至也。”
注(4)集解孔安国曰:“圣人受命,则河出图,今无此瑞。吾已矣夫者,*[伤]*不得见*[也]*。河图,八卦是也。”
注(5)集解何休曰:“予,我也。天生颜渊为夫子辅佐,死者是天将亡夫子之证者也。”
注(6)集解何休曰:“麟者,太平之兽,圣人之类也。时得而死,此天亦告夫子将殁之证,故云尔。”
注(7)集解何晏曰:“子贡怪夫子言何为莫知己,故问之。”
注(8)集解马融曰:“孔子不用于世,而不怨天不知己,亦不尤人。”
注(9)集解孔安国曰:“下学人事,上达天命。”
注(10)集解何晏曰:“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故曰唯天知己。”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乎!”(1)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2)行中清,废中权”。(3)“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4)
注(1)集解郑玄曰:“言其直己之心,不入庸君之朝。”
注(2)集解包氏曰:“放,置也。置不复言世务也。”
注(3)集解马融曰:“清,纯絜也。遭世乱,自废□以免患,合于权也。”
注(4)集解马融曰:“亦不必进,亦不必退。唯义所在。”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1)故殷,运之三代。(2)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
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注(1)索隐言夫子修春秋,以鲁为主,故云据鲁。亲周,盖孔子之时周虽微,而亲周王者,以见天下之有宗主也。
注(2)正义殷,中也。又中运夏﹑殷﹑周之事也。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1)
注(1)集解刘熙曰:“知者,行尧舜之道者也。罪者,在王公之位,见贬绝者。”
明岁,子路死于韂。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1)梁柱摧乎!哲人萎乎!”(2)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3)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4)
注(1)集解郑玄曰:“太山,觽山所仰。”
注(2)集解王肃曰:“萎,顿也。”
注(3)集解王肃曰:“伤道之不行也。”
注(4)集解郑玄曰:“明圣人知命也。”正义括地志云:“汉封夫子十二代孙忠为褒成侯;生光,为丞相,封侯;平帝封孔霸孙莽二千户为褒成侯;后汉封十七代孙志为褒成侯;魏封二十二代孙羡为崇圣侯;晋封二十三代孙震为奉圣亭侯;后魏封二十七代孙为崇圣大夫;孝文帝又封三十一代孙珍为崇圣侯,高齐改封珍为恭圣侯,周武帝改封邹国公;隋文帝仍旧封邹国公,炀帝改为绍圣侯;
皇唐给复二千户,封孔子裔孙孔德伦为褒圣侯也。”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1)
注(1)索隐若孔子以鲁襄二十一年生,至哀十六年为七十三;若襄二十二年生,则孔子年七十二。经传生年不定,致使孔子寿数不明。
哀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兿遗一老,(1)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
(2)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3)子贡曰:“君其不没于鲁乎!夫子之言曰:
‘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4)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余一人’,非名也。”(5)
注(1)集解王肃曰:“吊,善也。兿,且也。一老谓孔子也。”
注(2)集解王肃曰:“疚,病也。”
注(3)集解王肃曰:“父,丈夫之显称也。律,法也。言毋以自为法也。”
注(4)索隐失礼为昏,失所为□。左传及家语皆云“失志为昏,失礼为□”,与此不同也。
注(5)集解服虔曰:“天子自谓‘一人’,非诸侯所当名也。”
孔子葬鲁城北泗上,(1)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2)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頉上,(3)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頉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頉,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頉。孔子頉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4)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乙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注(1)集解皇览曰:“孔子頉去城一里。頉茔百亩,頉南北广十步,东西十三步,高一丈二尺。頉前以瓴甓为祠坛,方六尺,与地平。本无祠堂。頉茔中树以百数,皆异种,鲁人世世无能名其树者。民传言‘孔子弟子异国人,各持其方树来种之’。其树柞﹑枌﹑雒离﹑安贵﹑五味﹑毚檀之树。孔子茔中不生荆棘及刺人草。”索隐雒离,各离二音,又音落藜。藜是草名也。安贵,香名,出西域。
五味,药草也。毚音谗。毚檀,檀树之别种。
注(2)索隐诀音决。诀者,别也。
注(3)索隐按:家语无“上”字。且礼云“适墓不登陇”,岂合庐于頉上乎?盖“上”者,亦是边侧之义。
注(4)索隐谓孔子所居之堂,其弟子之中,孔子没后,后代因庙藏夫子平生衣冠琴书于寿堂中。
孔子生鲤,字伯鱼。(1)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2)
注(1)索隐按:家语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幷官氏之女,一岁而生伯鱼。伯鱼之生,鲁昭公使人遗之鲤鱼。夫子荣君之赐,因以名其子也。
注(2)集解皇览曰:“伯鱼頉在孔子頉东,与孔子幷,大小相望也。”
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1)
注(1)集解皇览曰:“子思頉在孔子頉南,大小相望。”
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尝为魏相。
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于陈下。
鲋弟子襄,年五十七。尝为孝惠皇帝博士,迁为长沙太守。长九尺六寸。
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安国为今皇帝博士,至临淮太守,蚤卒。安国生卬,卬生欢。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1)天下君王至于贤人觽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2)可谓至圣矣!
注(1)索隐祗,敬也。言祗敬迟回不能去之。有本亦作“低回”,义亦通。
注(2)索隐离骚云“明五帝以折中”。王师叔云“折中,正也”。宋均云“折,断也。中,当也”。按:言欲折断其物而用之,与度相中当,故以言其折中也。
【索隐述赞】孔子之胄,出于商国。弗父能让,正考铭勒。防叔来奔,邹人掎足。尼丘诞圣,阙里生德。七十升堂,四方取则。卯诛两观,摄相夹谷。歌凤遽衰,泣麟何促!九流仰镜,万古钦躅。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