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清:柔弱辨析

听易中天教授演讲有感 (二)

人气 8
标签:

老子曰:“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样,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对于老子的这段经典论述,自古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见不同观点不一,争论与异议都是正常的。

然而听了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中的一番演说,却着实让人如哽在喉欲欲诤无声欲哭无泪。面对众多年轻学子,易中天教授盖棺定论般评判道:“老子是个最大的野心家,他的所谓无为是无为真有为,其真实目的是无不为。”“老子的人生哲学是弱者哲学,天择物竟,弱者适存。”

众所周知,老子讲的无为是讲的天道,“道常无为,而为不为。”并非老子要以无为之术来争君王作霸主豪取天下,何为野心之有?老子讲的圣人之治,是讲真正悟得天道的圣人,当虚净众生心理,充实百姓肚腹,减弱世人欲志,增强国民体骨,使民众不生奸智不起贪欲,使聪明巧智者不敢胡作非为,无为而治天下。

易中天教授身为国学大师竟以如此拙劣的政治谩骂式的口吻来评论古贤圣人的无为思想令人叹为观止。真不知是国学专家没看懂老子的道德经还是别具用心,与此不做评价也罢。倒是易教授的“天择物竟,弱者适存”这一强加于老子的哲学观点很值得广大受众偿析商榷。

乍一听来,易中天教授的观点似乎公允有据中肯贴切并具足了哲学韵味,但实际上是差之一字谬之千里的概念轮换和本质曲解。

易中天谓之的“弱者”,不是老子讲的“柔弱”。二者有着一定程度的相近之意却绝不是哲学同义词,且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本质区别。

弱者乃指处于弱势地位或弱势状态的物或人。柔弱有弱一层面的含义,但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弱,更不是坚强的反义词软弱,不是勇敢的反义词怯懦,不是强盛的反义词微弱。

严格的说,弱根本就不能作为柔弱的代名词。

柔弱一词,弱是外延,柔是内涵;弱是表象,柔是本质;弱是一般现象的状态,柔是突出风格与特征。看似弱的外表,却内含着极为稳健厚重的柔的哲学骨架:柔软顺应,低调中和,善良谦让,担当承受,坚韧不拔,忍耐付出,温和大度。

正是由于柔的这种本质特征,故而下可厚德载物,润育天地人间昂然向上的蓬勃生机,上可同化于宇宙的最高特性,因此得到了“损1而补不足”的天之道的扶持。所以,它代表了昂然延绵的生命,不绝向上的生机,无形无不存的大道,庄严永恒的真理。

老子以水为例,讲生命及其存在的法则,讲大自然的规律和天地间万物延生发展的本质,讲大道无形无不存无为无不为的神圣庄严。

水如此,人亦然。上善若水。

知柔弱者可长久,逞刚强者易折伤。人应如柔弱的水般为人处世。

弱者虽生之于弱势群体存之于弱势环境,若能逆来顺受,随方就圆,随欲而安,随其自然,那么虽清贫却能心安理得知足常乐,虽平凡却能温和清谈平然泰然,虽贫困却能独善其身天长地久,修得一身浩然正气炼就一副铮铮硬骨。

强者循于此理,通达则可惠及四方悬壶济世,而能受垢浊者,若江海不逆小流,则能长保江山社稷,可为一国君主,能引过自兴,代民受不详之殃者,可以王有天下。

得天下者,治国安邦当遵圣人之治,顺应天道,不立苛致,大功而不居,利万方而不争,祥和惠及百姓,恩泽降于四野,无为而治天下。

修炼者悟得此理,身体力行如水之上善,便已怀得与天地同春之大道,并在不断修炼悟道中升华而修得圆满终获生命的天国境界之永恒。

水性柔弱软顺,圆中则圆,方中则方,拥之则止,决之则行。但水也是有威严的:可怀山襄陵,可磨铁消铜,可滴水穿石,可脆骨拉朽,可荡垢涤污。一杯水,任尔弃之高搁泼之尘埃蓄之瓶罐,而当你被抛于汹涌澎湃的大江长河之上,身陷浩瀚无际的万倾海涛之中时,其威严二字便似如雷贯耳了。

大道无形无为,也是有威严的: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招而自来。一时一事,任尔逆经叛道欺师灭祖,任尔迫害良民鱼肉百姓,任尔污陷天法辱骂神明,而当天道应,天网收时,邪恶与阴谋,狂妄与无知,叛逆与奸佞, 一切都只能万劫不复了。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董卿自称正在研读易中天 网友狂批故作深沉
汉清:“愚民”辨析
世维会:联合国应特别关注维吾尔种族灭绝的人权问题
英慧:献忠与中共谁更恐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