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6月28日讯】管理学教学中有一个案例,叫“老板和员工”。虽然这是个虚构的案例且比较极端,但却很具现实性。在其后对社会学的研究中,发现它不仅仅是管理学的问题,而且是个道德问题,是个利益点的问题。
该案例的梗概是这样的:
老板要员工去买水。但没有任何具体要求,只是说我需要水,给我把水买来。
员工A很困惑,跑了多家商店,先后几次给老板打电话,询问老板需求的细节。结果被老板大骂,说他问的太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回来。员工A气得够呛。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老板为何不肯把底牌给我呢?难道要喝什么牌子的水也要保密或让员工自己琢磨吗?难道把事情交待清楚节省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就失去老板的派头了吗?一气之下员工A把老板给炒了。
员工B开始也和员工A想法一样,但又一想,自己是员工,老板让做就做吧,于是他把商店里各个品牌的水都买了回来,让老板挑。老板虽然不太满意,认为浪费了时间和金钱,但毕竟其中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是接受了员工B的表现。
员工C平时很注意观察揣摩老板的心思和日常生活习性,所以他根据自己的判断买回了老板喜欢的水。老板非常开心,在全体员工会议上宣布员工C是最好的员工。
这个案例的问题是:你认为这个老板是好老板吗?你以为哪个员工是好员工?
这是个讨论题,没有标准答案。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属于员工A或B类型的,而且普遍认为这样的老板太难伺候。
那么读者也许会问,这是思维方式问题,是管理学的问题,和道德扯得上边吗?是,这的确是个道德问题。过去的人道德水准高,讲诚信,对他人没那么多防范心理,所以做事情会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交代的清清楚楚,这样帮忙的人就会在非常了解事情原委的情况下做出最佳选择,达到最佳效果。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白辛苦。而今天的世界,欺骗狡诈横行,人人自危,人人为敌,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强烈的防范心理已经形成了不自觉的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总会想对方是不是有什么目地、企图?心胸不再坦荡,甚至形成阴暗的心理。而当这种心理普遍存在时就形成了一个社会状态,一个善于利用别人而保护自己的非常不善的社会状态。这种状态在华人圈子中,不管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海外都表现的非常突出。
回到上边这个案例,其中的老板显然是站在一个非常自我的角度在考虑问题,不是说他成心想害谁,但却是在一个没有任何道理的思维惯性下行事,在不自觉地伤害着别人。(//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