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选择”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那就是容易让去上学及曾经去上学的人们来接受不登校一事。靠着使用“选择”这个名词变成拥有不否定学校,但是可以有不登校的权利。能够认同“学校错了”这样过于激烈想法的人很少,但是若是说“因为我和学校不合,所以请让我选择另外一条道路”的话,大家就容易以“也可以啦!”的做认同。
和学校合得来?
现在,身为学校菁英团体的报纸及电视媒体已经对不登校的生存方式采纳肯定的看法,例如专栏作家江川绍子小姐对有过不登校经验的人,也做出“在学校之外发现自己想做的事,朝向自己有兴趣的方向过着生气蓬勃且充实的每一天”的评论。
“去不去上学是个人选择的问题。”
这种说法听起来的确感觉好多了,因为去上学与不去上学的双方面都能获得肯定,但是,那是瞎话谎言呀!
首先令人感到疑问的是,是否真的有人“和学校合得来”吗?这世上真的有人会说“学校的所有部分都与我契合”而“选择”去上学吗?
我想实际去上学的人之中并不是因为“选择”了学校才去上学的,现在的社会是所有的孩子一满6岁就要去上学,也就是说所谓学校和“合得来、合不来”完全无关,是从上面强制压着去学校的。
有人对于强制加诸于自己的事可以说成是“适合自己”的,相反的也会有人显示出强烈的反弹吧!但是就算有各式各样的反应情形,所谓学校原本就是强迫加诸于孩子的制度,这一点没有改变。
“去不去上学交由当事人来决定就好”这种说法在这一点上变得很暧昧。
“选择”理论全是谎话
我认为“选择”理论全是谎话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很难看出去上学的人与不登校孩子之间的关系。不登校孩子并不是被隔离在什么都没有的“无人岛”,不管乖乖去上学与否都是生存在同一个社会,也就是说去上学的人和不登校孩子,并不是置身于彼此不相关的环境中。
试着以“学历差别”为例来思考看看,会提出学历问题的通常是无学历、低学历的人,问题着眼于他们受到如何的差别待遇与排挤。但是不要忘了,这也是高学历的人的问题,他们所拥有的各式各样“特权”中没有一项是从天而降的。这些支持着社会对低学历的人有差别待遇,高学历的人可以有高收入、做轻松舒服的工作,而相反的低学历的人只能有低收入、担任辛苦的工作。
反过来说的话,对低学历的人有差别待遇也与高学历的人拥有特权无关,所以还是不要再说什么“想去上学的人就去学校,不想去上学的人不去也无妨”这样天真的说法。
为了不登校后也能安心生存下去,也就是虽然没有学历但不会遭受排挤,不得不将去上学的人──尤其是上“一流大学”的人──视为问题;不得不举发这些人的特权。抗拒上学的学生所必须做的,不是要求学校菁英能理解我们,而是打倒那些去上学的菁英(虽然这么说,但我也是算“大学毕业”的人了)。
开朗的不登校
我现在不太能理解自己生存的痛苦,这与我过去为了成为“开朗的抗拒上学学生”而将自己内心的阴影、负面的东西给硬生生砍掉,不无关系。
“开朗的不登校”故事肯定了“不登校菁英”。
我过去就是这些菁英中的一个,但是现在想起来,对我自己本身来说这个故事是压抑性的。因为在克服因不登校的卑劣感时,这个故事也以Happy Ending收场,只要接受了这个故事,之后不管有多么痛苦都不能说出来。
反过来,我想说还有很多不真实的Happy Ending存在。
抗拒上学是生病了,抗拒上学会产生暴力,抗拒上学会演变成蜷缩在家,抗拒上学是不自由的,抗拒上学是阴暗的、肮脏的、腐臭的。
大家是否能够肯定这样子的抗拒上学呢?
摘自《不登校:无校可归的孩子》 大好书屋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