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校:无校可归的孩子》作者是两位成长时期拒绝上学(本书称为“不登校”)的日本人,他们在成人后写出孩童时代拒学的心情、在家的过程及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其生命的历程与诚实的反思值得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参考。
台湾的在家教育
由于个人曾审查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申请案,对于书中所述80年代日本小学校长处理孩子拒学的情形(如第一位校长觉得作者应就医、第二位校长配合家长要求浮报出席日数与成绩方便作者应考)感觉非常惊讶。本文的目的有三:让读者对台湾的在家教育有正确的了解,不要人云亦云的申请(或不申请)在家教育及思考本书的价值。
在台湾,国小一年级到国中三年级这9年属于国民教育阶段。有一些家长选择不送子女上学而留在家中自行教育,而且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依据慕真在家教育协会的统计,96年台湾各县市在家教育之人数为国小783人、国中157人;至97年增加至国小1042人、国中221人。
这些学生的家长都凭着“国民教育法”第四条第四项“为保障学生学习权,国民教育阶段得办理非学校型态之实验教育。”所赋予的法定权益,依据孩子所在学籍县市教育局处的规定,于办理期间内提出实验计划书,说明计划的目的、方式实验教育的对象、期程、内容(含课程与教学、学习领域、学程、教材教法、学生评量等)、师资、教学资源、经费来源及筹措方式、预期成效、主持人及参与研究人员之相关资料。经审议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可取得学籍及毕业证书。
慕真在家教育协会提供的一项对989个家庭的网路调查显示,实施在家教育的理由49%是为信仰、15%是为提供孩子一个正面的社会环境、14%是为取得学习的优势、12%是为满足孩子特别的需要、5%是因为想用某种特定的教材、5%是为着要有教育上的弹性。台北市国小校长方慧琴参与在家教育的访视工作,指出在家教育具备了教育即生活、学习型家庭、亲子关系亲密、个别化、适性化教育等学校教育所缺乏的优点。
我想可以用团体旅游和自助旅行来形容学校教育与在家教育。参加团体旅游,旅客得迁就既定行程的目的地及时间,不能依己意调整;学校教育有国家、县市及学校制定的教育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进度,所有的学生都以同样的进度往同一个目标前进。自助旅行可以自己决定目的地、时间及行进路线,依据自己的需求、兴趣与体力,随时调整;就像在家教育,家长可与子女讨论、共同决定学习的内容与进度,非常有弹性。如果家长能够带领孩子进行学习的自助旅行,真是他们及子女的福气;但并非所有的家长都有这样的能力与意愿(我们都知道自助旅行需要花许多时间心力安排行程,旅程中一切都要自立自强,需要比参加团体旅游更高的能力与心力),这时就需要学校教育了。
我曾有机会数度担任在家教育审查委员,发现申请者都很清楚自己的需求与能量,有些希望能够教导孩子宗教教义、强化品德或熟读中外经典,也有些是带孩子到国外长住或考察旅游,或是孩子在校适应不良……不论理由为何,我观察到这些家长都很看重子女的教育,愿意投入时间、心力、金钱,甚至牺牲自己在职场上的发展,陪伴子女成长。能有这样的在家教育机会,是家长也是子女的福气。
本书的价值
大好书屋总编辑胡芳芳一向关心教育议题,尤其是本书探讨的“拒学/不登校”现象,也是国内出版界的第一本。本书最大的价值是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让师长了解某些拒学孩子的心理。
作者应是内省智能及理解型风格强势的孩子,自尊心强、智商高,凡事理性思考,擅批判思考,因看出学校教育的种种荒谬而拒学。书中有许多对学校教育的直接指责(如:一边在教室里张贴“自我思考、自我表现、自我要求”的标语,一边说“你们还不能自己行动,所以现在要遵从学校的决定”,为什么呢?)与令人怵目惊心的自我描述(如:“我讨厌令我想死的早晨”或“落入地狱也无妨”),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