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6月11日报导】(中央社台北11日电)激烈的竞争让新闻走向娱乐化,连管制严格的中国大陆也不例外,有专家批判娱乐化是中国新闻界的“三聚氰胺”,一些新闻人听了感到汗颜,但也有人认为,新闻难道不能娱乐一回?
“三聚氰化”是去年中国大陆网路出现率最高的名名词之一。一些奶农在奶品中加入三聚氰胺制造“毒奶粉”,许多小婴儿喝了罹患肾结石甚至死亡。三聚氰胺引起的毒奶事件当时引起大陆社会高度恐慌。
面对大陆新闻界愈来愈多的夸张报导,当地学者时统宇提出“娱乐化是中国新闻界的三聚氰胺”的批判。
初闻这个说法,北京“中国青年报”的文章表示,有反思精神和人文情怀者,感到汗颜,检讨媒体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但也有人辩解:娱乐化时代,板起面孔让人反感,新闻就不能娱乐一回?
文章说,网路兴起后,为了点击率,许多新闻走向“不要准确、只要轰动”,这种做法常常让真相与报导之间“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曾有大陆记者在报导某个遭遇不幸的家庭时,刻意编造一些吸引读者眼球和赚取眼泪的故事。“爱心报导”见报后,让这个不幸家庭平添困扰和痛苦,“献爱心”的媒体也因此被告上法庭。
文章说,“爱心报导”造假事件让媒体人尴尬的同时,也让人反思:为什么在一些媒体和记者眼里,“你可以穷,但你不能穷得连故事都没有。”
没有吸引人眼球的故事和标题,便没有办法“轰动”,没有产生轰动,在一些媒体和记者眼里就代表着新闻和传播的失败,便没有所谓的职业成就感。
文章检讨说,娱乐化对中国新闻界的冲击,不单体现在个别信口开河、胡编乱造的娱乐记者身上,除了爱心报导,在所谓的时政新闻与突发事件报导、甚至舆论监督中,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文章认为,这种“新闻娱乐化”的现象就像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长此以往,会让受众分不清真假、难以负责的讨论问题,甚至会撕裂社会,成为骚扰舆论的“精神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