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谓的“牧羊”,指的是雇用一群从小被教导要服从的人,给他们做死板的工作,再加上一点恐惧感,让他们循规蹈矩。
你可能碰过这样的人。
美国运输安全局的检查人员在机场强迫一个妈妈喝下一瓶母乳,只因为手册里没有其他适用的规定。一名客服人员很乐意将公司政策大声念个六或七次,却从未想过这项政策的意义何在。
一位行销主管买下数百万美元的电视广告时段,即使他知道这样做一点效果也没有,却还是照办不误,因为是老板叫他这么做的。
讽刺的是,在这个愈来愈依赖新构想、快速变化与创新的年代,牧羊的例子仍屡见不鲜。这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因为我们已不能再依赖机器去做死板的工作。
我们已经将一切可以机械化的事物都机械化了。剩下来的事非得靠人力去做不可,所以唯一可做的就是降低劳工成本。
因此我们写出一堆手册,抢着去找最廉价的劳力来执行。难怪当我们需要雇人时,就会去找那些已被训练得只会服从的人。
训练学生当一只羊,比训练其他人更容易。教学是为了应付考试,确保遵守规矩的行为,利用害怕做为学习的动机,这些都是让孩子完成学校教育最简便的方法。所以有这么多毕业的羊儿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至于研究所呢?由于成本比较高(入学机会、开销、学费,还有就业市场),学生又回到那条他们熟悉的路:做一只羊。当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羊,但还是一样循规蹈矩。
许多机构雇用那些会在指定范围内画图的人,他们动作一致且服从。这些机构用恐惧来管理这些人(“我不服从可能会被开除!”),因此就有一大堆羊可牧。
这不是员工的错,至少一开始时不是。当然,痛苦往往要让员工和顾客来承担。
别的方式是不是比较没效率?
如果你建立一个扁平组织,开放并尊重员工,那会如何呢?如果你的期望很高,并且信任和你共事的人,那又会如何呢?一开始好像有点疯狂:营运成本太高,可预测性太低,杂音多得不得了。这不是由上而下的工厂模式,也不是国王和他的宫廷。这是一片混乱,很容易就让人排斥。
然后,一点一点地,我们看到事情发生了。如果你雇用一些会让人惊奇的人,给予他们充分自由,他们就会做出让人惊奇的事来。那些牧羊人和他们的老板看到这些,只会摇摇头,认为这是个例外,因为这种方式对他们的产业或顾客而言风险太大了。
上个月我参加一场Google会议。我认识了一群Google新进的业务代表,并和其中几位聊到这个行业的现状,当我发现他们都是羊时,我的心都碎了。
再看看一周前我去拜访的一家出版社的柜台接待员。她在那儿什么也没做。坐在柜台前,做自己的事,无聊到不行。她坦承柜台没什么事要做,她只是坐在那儿读爱情小说等下班。她已经这样过了两年。
我昨天还碰到一位MBA学生,她刚得到一家知名加工食品公司的工作,因为他们给她一份优渥的薪水,并答应让她管理一个知名品牌。她说她“只会在那儿工作十年,然后生个小孩,离开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她可以学到在周日版的报纸上刊登优惠券,但不太能学到如何解决新问题。
真可惜!
第一步是给问题一个名称。牧羊。就这样。
第二步是让在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人,了解到自己随时可以停止。你随时可以得到该得的事业,只要拒绝走和别人同样的路。不能因为别人都在做,你就跟着做。
最大的一步则是来自那些教书或雇用别人的人。那就是去拥抱非羊行为,奖励并珍惜这种行为。我们已经看到,近来会出现成长的地方,几乎都是有好事情发生的地方。
(我自己重读了这几段,我猜可能有人会认为我太尖刻严厉了。那要看情况,看你是否相信人们具有相当的内在潜力,是否认为工作会耗掉那么多时间所以绝对不能乏味,还有是否认同如果组织要成长为部落以及有所行动,就需要热情(来自员工和顾客的热情)。
还要看你是否相信行销人员和他们接触的人都十分重要,值得投资。我认为如果你相信这一切,如果你相信你自己和你的同事,那我说的还不够尖刻严厉。我们得快点。我们得醒过来。)@
摘自《部落:一呼百应的力量》 先觉出版社 提供(//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