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特色=没有特色
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要有特色。但常常在创意发展过程里,太多的聪明人会加入太多的特色,搞到最后,消费者也搞混了,连设计者自己也忘了最初想搞些什么。
有位朋友很有创意,看到美学经济的趋势,想要邀些文化界的名人开班授课。果然,虽然收费特别贵(别忘了,只要和美学经济扯上边,等于两倍价值),一开班受到热烈的欢迎,学生蜂拥而来。上课的学生个个有创意,设计出相当棒的作品。于是,渐渐的,他也卖起唱片、出版书,甚至开起美食烹饪班。
过了半年一年,他扩大招生,却忽然间发现报名的学生少了,书也卖不出,唱片也销不好。道理很简单,他忘记了当初创办时坚持的特色——名人开讲。学生报名不是因为他的课程特别好,而是因为名人;有些贵妇来上课只是想看看崇拜的艺术家,有些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只是想透过上课机会来取得入行门票(别忘了“守门人”结构),他们才不想听隔壁的李妈教作菜。
当事业加入太多特色的时候,反而稀释、混淆了原有特色。这是常常发生的问题,尤其是在这个到处充满创意气息的美学经济体。
产品设计也常犯这毛病。看看电视上广告的那台冷气机吧,它会除尘螨,预防儿童气喘;它会制臭氧,提高空气品质;它甚至静悄无声,让夫妻新生活美满……但你一买回家,它不凉!怎么开怎么按,不凉就是不凉,不是令人火冒三丈吗?
要专注在主要特色的发展,不要旁鹜,别忘了“少就是多”。
太追求完美=浪费
经济学通常是追求“边际最大”,而不是“整体最大”,过度的完美常常意味着低落的成本效益。
有艺术倾向的企业家常常会犯这个毛病,比如说,写一份企画案才花两小时,结果花两天的时间做排版美编;做老师的也常收到学生交来内容空洞,印刷精美的作业;也曾看到一位事必躬亲的高阶主管为五分钟的简报与Powerpoint奋战三天三夜。太过追求完美,不但浪费了地球资源,还会浪费你宝贵的生命。
不要忘记伟大的诸葛亮是怎么死的:管理几十万人的大军,凡打屁股二十下以上就要亲自审理。这样不死才怪!考试七十分就算及格,你为什么要追求一百分呢?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那多出来的三十分通常要多花好几倍的精力与时间,而且,不代表任何意义,就是这道理。
然而,千万不要搞错了,这不是教你不要追求完美,而是不要追求过度的完美。如果你连及格都办不到,这一点就当作你没看到吧。
避免累积错误
有些错误是堆叠在以前的错误上,就像齿轮一样,互相卡住,愈叠愈高,愈错愈严重,终至无法收拾。有点像政客们一开始撒个小谎,逼得后来得说更大的谎。
老是被人骂翻天的windows是最好例子,因为要顾及“向上相容性”,使得较新版的软体始终无法彻底解决前版的问题(其实这是软体工业的宿命)。
这种现象也常发生在历史悠久的老店,或因为旧时的生活习惯,或由于旧时的文化、美感需求,而设计了不符合当今潮流与效率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流程。
一些老店的第二代第三代实在悲哀,老在小摊上弯腰捞面,不得关节炎、妈妈手才怪;老在过高的货架上翻珍藏,总有一天会被自己砸破头!
顾客喜欢的是你的产品和服务,又不是喜欢闻你浑身药味。把这些累积的错误都一次改过来吧,专注在你的主要目标。@
摘自 《美学经济密码》 商周出版社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