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绝对不说自以为是的事,但至少,在外出推销之际没有上司盯梢时,对于委托中途解约的全体顾客,我总是爽快地回答“是客人您要用的钱吗?我会在您指定的日期交付予您”。然后面对上司时却谎报(累积某种程度的经验以后)“已经努力劝说了,可惜我的能力不足,客户无论如何都坚持解约”。
另外,做随机推销拜访时,我也一定会问“现在方便吗?”,如果对方回答“NO”,我就把那位顾客似乎有兴趣的册子等放在门口,立刻逃之夭夭。这在当时的银行员内,应该属特例(?)吧。
像这样,不阻止客户解约、不死缠烂打不愿受访客户的我……人事考绩是最低的。要是现在,肯定是被裁员名单的准候补。
但是之后,有意想不到的“好康”在等着我。
我轻易就让他们解约的那些顾客中,后来有人带了好几倍的金额前来存款,有人介绍我优良客户。除此之外,我也被那些拒绝面谈,把册子放在一旁的几位客户叫出来,完成过多笔高额交易。
这可以称得上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营业”所带来的胜利吧。
当然,努力站在对方立场的营业,和实际上获得成果的时间会有时差(time lag),这是很正常的。是否真的是因为自己为对方着想才有好的成果表现,这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很暧昧,或许这个方法不适合推荐给每一位营业人士。
但是,当你想要买部新车因此提出定存解约时,被“绑架”将近一小时的话,你会怎么想呢?
当你沉浸在读书或兴趣的世界时,忽然被啰嗦地拜托“麻烦你,只要十分钟就好”,即使拒绝也一直缠着你时,好受吗?
……我养成了经常思考这些事的习惯。
站在对方立场思考就能看见其弱点
在金融机关服务的推销营业工作让我养成了“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习惯和想像力,在当了律师之后发挥莫大的效用。
譬如民事裁判时,看对方的律师所提出的书面资料或证据时,我总是想着“这个案子如果我是对方律师,我会有何主张呢”
“若我是对方律师,我会提出什么证据呢”
等等,以“若我是对方”的方式自问自答,审阅对方的主张和提出的证据。结果,到目前为止有新发现(?)的频率相当高。
例如,假设我是对方的律师,理当提出的证据为何没被提出。那种场合,试着去检索其证据后,上面写有对对方极不利的记载,若非如此,记载内容对我方有利的情形也是很多的。
简单讲就是,站在对方律师的立场思考,追究其不自然。就能发现对方知道有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只是“佯装不知情”罢了。
如此这般,站在对方立场,推论“为何对方不提出应该提出的证据或主张呢?”,经常能够发现对方的弱点。
或许也有很多时后不是对方律师佯装不知情,只是“单纯的不知道”而已。或者是明明有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证据,却没有仔细调查、忘记搜寻、忘记提出……等等的例子也不少。这些情形我一律将之称为佯装不知情。@
摘自 《工作,要用对方法》 商周出版社 提供(//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