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4月26日讯】(美国之音记者:海涛香港报导)北京学者张博树在香港推出新书,纪念1989年民主运动20周年。而20年前的今天,北京的人民日报发表四二六社论,将学生在总书记胡耀邦逝世后发起的活动定性为“动乱”,双方矛盾升级,最终导致六四血腥镇压的悲剧。
*四二六前夕推出新作*
张博树是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学者,他在四二六前夕在香港推出他的新作–《中国民主转型纵横谈–解构与建设》。他在书中的菲页上写道:谨以本书纪念1989年中国公民维宪爱国运动20周年。
他的书开篇部分就是张博树1989年在社科院读博士时受同学委托起草、并在4月28号签名推出的《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公开信》,内容包括要求推翻四二六社论。公开信题目是:《中国向何处去?》
1989年4月26号,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社论,把学潮定性为“一小撮人”幕后操纵的动乱。第二天,北京出现了几十万人的大游行,反对该社论。双方矛盾升级,各不相让,终于在6月4日以血腥镇压的悲剧收场。许多流亡海外的89学运参加者后来都说:从很大程度来说,没有四二六社论,就没有六四!
张博树的书接着谈到了一党专制的根源、权力的蜕变、执政党的转型、建立公民社会的必要性、西藏问题、台湾问题以及全球角度看待中国问题。
其实,当年四二六社论,在4月25日晚上中国CCTV的新闻联播节目就播发了。张博树在今年的4月25日接受了美国之音的访问,谈到了他出此书的原因。他说:“香港的朋友提建议,认为我的这些文集很有价值。另外,今年正好是六四20周年。把这个题目重新加以发挥,正式出版。”
20年前的今天,张博树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读西方哲学博士学位。4月份学生开始上街游行。张博树的研究生同学们在17、18号开始参与活动。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大家决定应给党中央国务院写信,表达学生的诉求和心愿。他说:“我本人当时被大家推出起草这封信。在4月25日之前就完成了。然后,我们给这几个机构邮寄去了,另一方面在各个大学广为散发和传播。”
张博树说,4月22号召开胡耀邦追悼会,他们去了很多同学。有不少同学担心戒严,封闭广场,所以在头天夜里就去了天安门广场。他说:“22号上午,整个追悼会期间,我们都在广场。追悼会结束后,我们大家都去游行。”
*因观点受压却无怨无悔*
近几年来,张博树已经在海外出版了三本同中国政治改革和体制改革有关的书籍。张博树还在撰写一本有关胡耀邦晚年遭遇的书。因为张博树的政治观点和态度,他已经在社科院哲学所工作将近20年,上面至今压着他,不给他高级职称。张博树笑着说,比他晚出道的许多学者如今都是研究员(教授),而他还是一个助理研究员(助理教授)。他说,他对此无怨无悔。
由于他的政治观点和内容,中国内地不敢出版张博树的书,他只好来到香港出书。在香港,是晨钟书局出版张博树的书。该书局的总编、作家孟浪对美国之音说,张博树博士20年来一直致力研究中国政治,特别是对执政党转型研究,很有心得。他说:“我们2006年创立的晨钟书局,当时希望在香港为大陆的独立作家知识份子、为海外的独立作家知识份子能提供一个出版著作、表达他们在思想和文化创造活动成果的一个平台。”
不久前,晨钟书局还推出了李锐、胡绩伟等12名中国老干部老党员撰写的《胡耀邦与中国政治改革》一书,那本书也是张博树主编的,而且导言–《纪念胡耀邦,推进转型:论中共党内民主派的历史角色》也是张博树撰写的。
张博树在他这本《中国民主转型纵横谈:解构与建设》一书的序言中说:“在研究历史时,我们的角色是思想家和学者;在面对现实时,我们又是公共知识份子,是战士。我们应用自己的勇气,自己的学识为改变这个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