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大学快毕业的儿子说:之前宿舍搬进来一位学弟,很安静、很闷,平时常去敲他的门闹闹他。“喂!打球啦!闷在屋里做什么?”、“走啦,一起逛夜市啊!”。虽然他常显得不耐烦,身为学长,总要照应一下啊!我很清楚儿子爱玩,不甘寂寞的个性。
儿子继续说:一段时日下来,他较能融入大家,在一次谈话中,他悠悠的说:“我早就计划好要自杀的,也暗示过家人了。”儿子讶异之余说:“什么事严重到要放弃家人,让他们伤心?”学弟竟然说:“我和爸妈、妹妹又不熟,他们向来不了解我,没什么差。”
我真的替这个孩子捏把冷汗,在儿子当兵的恳亲会时,见到他,好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孩,话虽不多,给人印象蛮好!应是正值好奇探索生命的年轻人,脑袋瓜却在想些什么呢?
儿子提到现在的家庭很普遍的现象──各司其职,爸妈卖力工作,孩子窝在房里各忙各的,尤其越是安静不惹事的孩子,更让父母放心,或者在上学、补习间周旋,比父母还早出晚归,家人的情感越来越疏离……
记得孩子国小时,若犯了错,善于表达的儿子总有不少理由,而他较严谨的老爸却认为不应该放纵孩子强词夺理,甚至会被耍得团团转;而我并不想预设立场,只想先听听看他要说什么,也许是自己“慢性子”的缺点,反而在亲子间成了优点,往往在儿子滔滔不绝的辩解之后,抚平了彼此的激动情绪,事后儿子虽然知道我相信他,却也耍赖不了,该负责处理善后,或接受处罚啦!孩子越大就越了解何以爸爸事事小心,认真工作,无论做任何事若太混绝对骗不了人的!
曾和经营贸易公司的朋友聊到:“你公司缺人时,是以何标准聘任年轻人?”他提到:“我并不以高学历为考量,试用一段时间后往往是团队配合度高者适任,‘个性’决定这个人是否对公司有益,屡试不爽!工作经验可以由调教来累积,一个人的个性是自小养成,我们可不愿浪费时间去纠正他。”
可是时下许多父母担心孩子的前途,做的却是逆向行事,太着重课业,牺牲了孩子学习做人、面对困境时如何处理情绪的时间,岂不可惜?记得联副一篇高中生发表的文章,标题是〈别再说我们是草莓族,我们又是谁造成的?〉,印象之深刻,尤令人心疼。
儿子提及:“有同学辛苦打工一个月,甚至常吃泡面,只为了买一件名牌,爸妈怎会知道?”个人认为有“自信”就不会盲目的追逐时尚、减肥,来获得他人的肯定。
还记得儿子国小第一次学会蒸蛋的得意表情,有多臭屁,献给阿妈品尝又秀给邻居的同学吃,同学还挺捧场的拜他为师,两个小男生打蛋把桌面弄得一塌糊涂,还研发出加一点酱油、黑楜椒,比妈妈做的还好吃喔!
即使是做件小家事也能获得快乐与自信,一些小小的自信逐步堆砌出的潜力是无限的喔!曾几何时,玩耍中获得的成就感已被定义为浪费时间。试想,如抱着好奇好玩的心情学习,我们的孩子绝对是快乐、有能力的。
不如花点心思与孩子交心,保证孩子什么事都告诉你,才能随机教导他价值观、尊重他人与自重,有个开朗成熟的个性才能获益一辈子,不是吗?
转载自:明慧学校网站(//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