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设计良品:钟表设计环境的变迁

家具设计良品

人气 11

钟表的可动装置经历了从机械式(步进式)到音叉式、再到石英式(水晶振动)的演变过程,而上述的演变过程是在一九七○年代中期一口气发生的。在3C(汽车、彩色电视、冷气机)大众化的时代,钟表不但逐渐失去过去身为贵重文化资产的价值,对于钟表业者来说,还是个必须仰赖﹁赠品﹂市场,才能够刺激销售量的冷酷时代。另一方面,在钟表门市却又可以看到各种标榜着﹁看起来既昂贵又豪华﹂的设计,简直成了一种虚荣心的附属品。

之所以想要尝试设计挂钟,主要是因为我认为时钟本来就是记录每分每秒的神圣工具,不应该被淹没在上述那种充满了物质欲望的设计里。而且我也没有想太多,只是直接采用当时完全乏人问津、暗淡无光的黑白两色作为设计的主轴,然后再把尺寸设计成直径十五公分,亦即只有一般时钟的一半大小,以符合当时蔚为主流的套房式住宅里的狭窄空间。我虽然也想过要把这些设计交给钟表业者制作,但是当我把现有商品拆开来一看,发现只要能够取得可动装置,就不一定要仰赖专业厂商,因此我决定先着手去找可动装置。时至今日,各种可动装置已经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但是在那个时代,门槛其实非常高,好不容易才从特别订作的单位弄到的机械,不但昂贵(一千三百日圆)还吵得要命。

经过一番奋斗,好不容易生产出来,正准备上市贩卖的时候,没想到钟表行又只肯贩卖台面上现有厂商的产品,最后我想到了当时刚出现,并刚自成一格的室内用品专卖店,请他们让我寄卖。于是,我找了青山的Heartart、Arflex、Orange
House、银座松屋的设计作品专卖店等,虽然前后不到十家,但是卖得还不错。现在回头想想,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心想当时的人也真大胆,居然会愿意买这种外行人制作,技术既不纯熟、品质也不顶好的商品。或许,这些现代设计的爱好者已经厌倦了现有的东西,只好抱着类似电脑狂去秋叶原买一堆垃圾商品的心态来购买吧!无论原因为何,我都由衷地感谢他们。

由现有钟表厂商提供的可动装置,在市场上显着成长、钟表店以外的钟表卖场也陆续诞生、钟表不再只是钟表,而开始主张自己其实是另一种类别的独立商品,钟表发展至此,已然走到了转弯处。此外,钟表界陆续出现抢坐第三大宝座的厂商,号称出货量超过五百万支的大型钟表厂商也浮上了台面,带动地方产业的繁荣。然而,就像我在本文一开始所说的,钟表市场即使从﹁赠品﹂市场过渡到礼品市场,庸俗商品还是占了绝大部分,至今依旧如此。还有,一九七○年代价值五千日圆或一万日圆的商品现在只值二千日圆,姑且不论品质问题,现在就连百元商店也买得到大陆制的钟表。时代确实出现了重大改变,钟表又岂能置身事外?

前言实在是太长了,言归正传,钟表业界在这三十年经历了各种丝毫不逊于其他产业的考验,从“技术革新”演变成“产业变化”,从“价值的变化”演变成“生产本身的剧变”。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钟表设计又出现了怎样的演变呢?

首先,在一九六○年代后半,因为设计出钟摆式电子桌上型时钟而声名大噪的Q设计群(渡边力),为精工SEIKO设计的挂钟于七○年代前半期上市时赢得各界掌声。如前所述,在充斥着过度装饰的产品中,巧妙地将塑胶与不锈钢组合起来,设计成简单大方的款式,和个性十足的数字面板一起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光芒。然而,这种设计再怎么看都太四平八稳了,或许因为具有适度的紧张感很适合用在学校和办公室等场合,但却和室内用品专卖店最想要强调的轻松舒适印象相差十万八千里,反而有点让人不敢不正襟危坐的压迫感。

加藤孝志先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出道,宛如彗星一样,为钟表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这点也反映在收藏家系列Collectors Collection上,这款时钟仍然让人觉得是走在时代的最尖端,因此相关的种种传说一下子就传开了。有人说:那是美国制的!也有人说﹁不对,是意大利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无论如何,他实在是太大胆了。对于当时的钟表业者来说,只要小细节有一点似是而非、大同小异的设计,虽然不是太满意,但还是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加藤先生的设计从天而降,与其他的截然不同。这款时钟不仅具有与生俱来的明星气质,足以超越显示时间的功能,把艺术融进生活里,还因为他的作品实在太新潮了,会让人不顾一切地把它买回家,就像有人明明已经有老婆了,可是在街上看到绝世美女,还是会忍不住求婚一样,真是罪孽深重。不仅如此,他的作品还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就是让人感觉不出它的国籍,说它是意大利制,看起来就像是意大利制;若说是美国制,看起来就很美国;若说是英国制,也会让人联想到英国的优雅。反之,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看到它,都会觉得惊艳不已,所以对全世界来说,那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作品。

没多久,加藤先生创立了自有品牌SESSA,在展开新挑战的同时,他也把时钟这项作品设计的更加洗练。无论身在何处,他都不忘最初那股勇往直前的勇气,才能在朝气蓬勃的设计界里,永保其不可思议的魅力。而且他对于设计的态度还是与二十五年前一模一样,这点也令我十分佩服。


SC-1000 挂钟 材质=铝 尺寸=直径350mm 制造商=TAKATA Lemnos

◎在山上的真实体验
─逢. 卓郎─

小心翼翼地回头望,一只鸢鸟正从山谷下方飞过。我光是要手脚并用攀住岩石,免得跌落万丈深渊就已经精疲力尽了。即使如此,登山鞋的橡胶鞋底和手上的摩擦系数还是一点一滴地输给地心引力。正当我觉得快要撑不住的时候,从岩石上方伸出了一只手。那就是加藤孝志的手,他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大学的学弟,更是我的救命恩人。

那时候我已经毕业,常常应他之邀一起去爬山。当时我们都还是多愁善感的惨绿青年,对于自己和自己的创作都没什么信心。但我们始终相信一定有个真理在那里,只是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为了找出这个答案,我们尝试过各式各样的方法,例如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找来各个领域的老师,每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会。生物学的三木成夫老师也是我们找过的老师之一,只是他已经离开人世。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山一直是种非常特别的存在。每次去,它都会以绝佳表情迎接我们,而且充满了大自然的包容,可以净化我们的身心。而且不只透过眼睛,而是透过全身的感官传达一些东西到我们内心深处。我在唐松岳的山顶上看到千变万化的夕照美景,同时也在夕阳余晖中找到一些可能的表现方式。

加藤孝志曾经以身体周遭空间为主题举办过个展,也曾经在美术馆里发表过作品。他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设计时钟,等我发现的时候,他的工作领域已经拓展到展览空间及建筑上。每次看到他的时钟或桌上型胶台,视线总是会越过物品本身,看见由其阴影所营造出来的美丽空间。我们不难发现,加藤注重的不只是物品本身,还有物品与其周遭的关联性。藉由把某物放在某处,那个地方才开始有了生命。我甚至觉得他的目的或许不是在设计物品,而是为了把一个地方的空间概念具体化才设计物品的。在西欧,那种空间与物品、自然与人工,或是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对比,十之八九是从抵抗或是从对峙的


SC-3000 挂钟 材质=塑胶 尺寸=直径260mm 制造商=TAKATA Lemnos

意识衍生而来。但是在日本或亚洲,则是从相关的事物而来,或是把原本就包含在大自然里的东西融合到风土中。我想加藤孝志观察事物的角度,就是源自这里。

在艺坛风景不断更迭的一九八○年代,诸如: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odyworks、布莱恩.伊诺Brian Eno、 田原圭一、 席德.米德Syd Mead,科幻艺术大师等在当时引爆话题的艺术家们,陆续在原宿及六本木举办展览。这些展览全都因为他对空间设计的独到见解,而变得更有生命力。

田原圭一世纪末Finde-siecle展的空间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水晶作的田径栅栏和大幅白布一左一右地轻轻覆盖在会场的入口,仿佛暗示着寺庙内的结界。地板上铺着马口铁,锌的结晶闪烁着美丽的光芒,与上述素材呈现明显对比。摄影作品则是投影在好几幅从十多公尺高垂下来的巨大布幕上,一张接着一张变换着照片。简直就像是被包围在山中的烟岚里,低头看见各式各样的幻影。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一个展览空间会如此设计。

我相信,加藤孝志是第一人把这种艺术手法带进展览空间里。至于美术馆也开始投入心力在会场的设计上,则是后来的事了。

他现在正致力于车展的空间构成及建筑设计上。我相信,他一定也能掌握这二方面的空间,就像掌握物品一样,从而展开改造空间或场地的设计。他还说,就算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他还是要继续爬山。

我很感谢上帝,让我能够与加藤孝志一起分享在山上的真实体验。@

摘自 《设计良品:超越时代与国界的极致设计》 积木出版社  提供

【注释】

A
译注:加藤孝志︵Takashi Kato,1952-︶,一九五二年出生于静冈县滨松市。东京艺术大学毕业。一九八○年开始从事钟表的设计。一九八三年开始为三宅一生、布莱恩.伊诺︵环境音乐之父︶等设计展览现场的空间。一九八七年成立了SESSA,将触角从产品设计延伸到商业设施、住宅的建筑设计。擅长文具及钟表的设计,二○○○年成为史上第一位加入Lexon的日本设计师。

B
译注: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宗师,人称茶圣。
(//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家具设计良品:打造梦幻骨瓷照明
家具设计良品:名家创作骨瓷照明器具
家具设计良品:以花为设计主题的椅子
家具设计良品:设计是可以被消费的东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