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中医外科,华佗可称为始祖。他发明麻沸散,比西方医学界使用乙醚和笑气进行全身麻醉早一千多年。他使用此药的史料见于《后汉书》:“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即而缝合,付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陈寿《三国志‧魏书‧方伎传》载有华佗做的一例剖腹手术:“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痛深,当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佗遂下乎,所患寻差。十年竟死。”华佗做了世界上第一例剖腹手术,医家对此深信不疑。但当时没有X光,华佗怎知手术要切哪里?生命攸关,内部血管神经密布,岂敢乱下刀剪?陈寿对此没有说明,留下千古之谜。据理推测,华佗也有透视功夫,不然也做不了外科医生。陈寿已肯定了华佗的能力,此文提及华佗对患者疾病和寿限的预测有十余人,皆不幸一一言中。华佗的特异功能应首来源于他坚持修炼,效法古仙者为“导引之事”,并创五禽戏。《三国志》称其“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曾否受“异人”点化呢?正史没说,但《中藏经‧序》中说:“华先生讳佗,字元化,性好恬淡,喜味方书,多游名山幽洞,往往有所遇。一日因酒息于公宜山古洞前,忽闻人论疗病之法,先生讶其异,潜过洞窃听。须叟有人云,华生在迩,术可付焉。”华佗得“异人”公宜山洞主的点化,其习医经历奇特。此虽史不可考,但《中藏经》一书确实有。特异功能的开发不外两途:高人点化和自我修炼。
《金史‧本传》载:金代名医张元素,考进士时因犯庙讳下第,乃去学医。“无所知名,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中,自是洞彻其术。”
《陶氏本草经集注‧自序》云:“隐居先生在于茅山岩岭之上,以吐纳余暇,颇游意方技。”
《后汉书‧郭玉传》载:“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鍼石,辄应时而效。乃着《鍼经诊脉法》传于世。”
《浙江通志》载:“凌汉章,名云,号卧岩。归安文学。以孝感遇泰山异人,授明堂鍼术。”
张仲景有‘医圣’之誉,史载:他和侍中王仲宣见面,时年20岁的张仲景已深悟医道:“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而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王仲宣不悦,给药也不服用,果如仲景所言,眉落后187日死去。
《唐书‧本传》载:隋唐名医孙思邈,“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他隐居太白山,隋文帝征他做官,他称疾不起,并预言:“过50年,当有圣人出,吾力助之以济人。”他93岁时仍“神采甚茂”,“视听不衰”,后人赞其是“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东台侍郎孙处约带五个儿子去拜访他,并问前程,孙思邈说:老三当先贵,老四当晚达,老五最名重,又说“祸在执兵”,后皆如其言。他死后“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后人奉他为“药王”,并享祀药王庙,至今香火不绝。
以上例子,有信史,有传闻,但从整体上悟一悟,就证了嵇康的论断:古时那些超凡人物,或特受异气,禀之自然,或深隐独行,修真养性。神医就神在他们有奇特的习医经历,有超常的医技。看来,古代医生不同于今之医生,他们把气功修炼视为必修科,并用之于诊病、治病或预测吉凶。后世医家鲜有集中医和气功于一身的人。古医家淡泊寡欲,所以能宁静致远。静能入定,定能生慧,才出高功夫。而后世医家多落入欲界,万劫不复,如张仲景所言:“当今居世之士,……兢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特别是近代,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欲壑难填,天下扰扰攘攘何能静心练功?诊治手段的科学化也逐渐使医家诊病功能退化。中医使用听诊器、血压计,借助X光、显微镜、超音波等等先进仪器,诊断迅速准确,“望而知之”渐成一句空话。中医也如西医一样,动辄化验透视。中西医结合是个进步,但因有先进仪器代替,从另一方面看:中医大夫的自身功夫必然退化,这是不可避免的。(全文毕)
文/邓正梁(中西医师,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