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时代,放榜之后,可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落榜者的悔恨、悲痛、空虚、失望,交织成一片茫然。
最早的一首描写落第生心情的诗,要算是盛唐诗人常建(708?→765?)所作的“落第长安”。
常建是开元十五年(727)的进士,算起来,他当时应该是二十岁。显然的,他在进士及第之前,曾经有过名落孙山的纪录。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故乡别来无恙,而我却依然寄身长安。(“秦”是长安的别名。)在太平盛世,无法踏入仕途,我感到羞耻。(“明时”是指太平盛世。)如今落榜,想回去故里,又怕被黄莺与花儿嘲笑。且让我在长安,再停留一个春天吧!】
唐代中期的诗人李廓,也写了一首“落第”。李廓是元和十三年(818)的进士。这首诗是未中进士前所作的。
榜前潜制泪,众里自嫌身。气味如中酒,情怀似别人。
煖风张乐席,晴日看花尘。尽是添愁处,深居乞过春。
【(榜就是发表录取名单的揭示板。)在榜前,偷偷的抑制着眼泪;在人群中,自己嫌恶自己不如人。那种感受就像喝醉了酒一般,恍恍惚惚;心怀渺茫虚空,好似已非己身所有。及第者,在温暖的和风中,大张筵席尽情欢乐;在晴天里,欣赏着无边的花海。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加添我的愁绪,我只好关上门,深居简出,期求春天赶快过去。】
中唐诗人孟郊(751→814),在贞元十二年(796),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他有无数次落榜的经验。在第二次落榜时,他写了一首〈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一个晚上,惊起了九次;午夜梦回,百感交集,哪能不令人嘘唏长叹?我本来寄望能在梦中回到故乡,可惜梦都太短,还未到家,已然惊醒。我已经两次漫步在长安的大街上,而如今依然也只能够以泪眼,无奈的面对繁花。】
到了四十六岁,孟郊终于金榜题名,他高兴极了,写了一首〈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以往未曾及第时,日子过得窝窝囊囊的,哪有什么足以自夸的事?而今朝金榜题名,不尽的意气风发,思潮无际。在春风里,得意的加快了马儿奔驰的速度,一日之间,我看尽了长安各处的繁花美景。】
这首诗也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的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