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减薪,稳员,还是圈人?
“金融海啸”尚未停歇,“裁员风暴”接踵而至。
近日,有一份列举了22家跨国企业、40家国内大中型企业、116家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大裁员第一波”企业名单正以各种途径被广泛传播。就此话题,在上周的顺德中小企业促进会第一届会员大会第二次会议、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2009年度高尔夫大赛等商界活动中,不少顺德企业家都互相交流自己企业的情况,互相交流看法。
不论对老板还是对员工,裁员都是一个沉重而敏感的话题,企业家们都不愿意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这个话题的报导之中。
裁员本身就是成本昂贵的
“国外裁员,媒体不见得会大肆评论和炒作。在中国有一种不良风气,如果哪个企业有较大动作的裁员,便成为媒体焦点,甚至会成为被攻击的靶子。”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只要是合法地进行裁员,该裁就裁,无可厚非,应宽容对待。具体做法上的争议由企业与员工协商解决,必要时可以诉诸劳动仲裁。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大量的裁员的确可以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但是裁员本身就是成本昂贵的,除企业直接付出的遣散费外,其他间接费用的支出将持续不断。“短期来看,裁员需要花费时间。不得不要花时间坐下来,要把坏消息告诉给被裁员工,要重新安排工作给留下的员工,要培训他们如何完成他们要承担的新工作,而且还要处理其他与解雇直接有关的问题。
而且,裁员还可能影响员工的士气,离开的员工可能也令企业损失了一些知识、技能、顾客和联系人,这些都是在财力上很难量化的。”一位大良的老板刚刚花了2800元去深圳参加了3天的“金融危机下企业裁员、解雇风险控制实战培训”,他“学以致用”地分析说,长期来看,一个企业因裁员而节省的成本很可能会被随之而发生的费用所抵消,“当企业需要重新招聘员工时,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包括招聘的费用,新员工适应新环境、培养新技能而发生大量的培训费用。”
如果企业在仔细评估之后,认为裁员确实利多于弊,就该睁大眼睛,谨慎构思,确保裁员策略有足够的依据。“如果在裁员过程中处理失当,很容易引发劳动争议纠纷。明年有可能又一次面临劳动争议案件的大幅度增长。”广东海迪森律师事务所的陈常德律师说。
稳员对企业长久发展更有利
裁员是缩减成本的方法之一,但是它的副作用不小。在实施之际,员工人人自危。裁员的风声一出,有才干、技术高的人才往往会自行另寻高就,结果造成该走的不走,该留的不留。“对企业而言,相对于裁员,减薪是较温和的做法。减薪具有弹性较大的优势。”一部分老板认为裁员不如减薪,减薪除了幅度可以自由调整外,也可以视情况作多元选择,可以从高管开始减薪。
也有老板表示,“现在是圈人的最好时机”,利用当前这一形势,顺势裁掉一部分中低端人才,并大肆网罗高级人才,为将来进行人才储备。
另一部分老析则认为,顺德企业普遍“手中有粮”,要坚持撑下去,尽量不要裁员,要“稳员”,要与员工抱团取暖。
“企业十几年了,员工们和企业一直是患难与共,经历过好多困难才走到今天。在全球性金融风暴影响下,尽管现在企业经营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但是,一定会采取措施和员工共渡时艰。”容桂一位做家电配件出口的老板这样表示。
同样在容桂的另一位老板做小家电,“本地的品牌已经够多的了,新品牌要想突围而出,就得有过硬的真功夫。”他认为本地品牌竞争“已经白热化”,“人才在这里特别受重视,就算经济情况不好,也要设法留住。”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有危机感是应该的,但必须对症下药,绝不能盲目草率地裁员。“困难当前不裁员,会短期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但从长期看并不一定是坏事。”记者的接触中,相对较多的顺商认为,困难时期留住了职工,就等于留住了生产力,也给企业渡过难关乃至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留住职工必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也将增强企业的社会美誉度,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位元做机械的老板说,外销情况不乐观,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面对困难,我们没有裁员,而是加强内部管理压缩开支,同时及时调整方向,开拓内销市场,细分消费群,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他对回暖前景十分看好:“其实早在三年前就将我们的管道建设得十分成熟,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拉动内需建设计划,机械需求将明显增长。我相信,渡过艰难时光后,我们会需要更多的员工来满足生产需要。”
● 企业实例
大自然地板的“瘦身法”
随着市场外部环境的日益严峻,2008年初,大自然地板就提出了“节约、简约、务实、踏实”的工作方针,而今更是坚定地推行“瘦身”过冬的策略。
记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大自然大力进行业务合并,对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合并。其次,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精简,对核心部门加以更充分的授权,以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再次,采取缩减编制,进行人员精减,精减后的人员优先在新设部门或工厂进行内部竞聘。
据悉,大自然在2008年新建了许多工厂,也相应设立了新的业务部门,为了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大自然新设部门的人员大部分来自于各部门精减编后的内部员工,既能有效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又节约了新员工入职招聘与培训的费用。另外,大自然推动重心下移,将更多人力物力投入到市场一线,全面推进市场销售,做好产品销售与服务,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面对金融海啸引发的市场寒流,大自然地板一方面开源节流,另一方面,却是大手笔启动江西上饶林板一体化工程。今年大自然地板在江西上饶启动了年产1500万强化地板、22万高密度板、200万竹地板的国际领先水准生产线,并计划种植国内首个50万亩速生林生产基地。同时,大自然加快了张家港工厂建设,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投入生产使用。而牡丹江海林工厂也进行了扩建,并立足海林的区位优势,重点进行三层实木地板的生产制造。大自然在顺德也悄然启动了杏坛工厂的建设,而今年年初的顺德生态工厂刚刚建成投入使用。
面对金融海啸的危机,大自然地板潜心整合内部资源、打造产业链。“经过2008年的战略布局,大自然地板年产能将在2009年达到2500万平方米。”大自然有关负责人表示,经历金融海啸的磨砺,大自然将以更加高昂的斗志与激情大步向前。
(本文转载自致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