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探秘一个陆客游台湾不许去的地方
1.台湾小吃:
活了三十多岁才发现,原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作赚钱已经不易,更少有闲暇时间去做“份外”的事情,本来不想再花费时间发表这些照片,但有好友和读者催看,而且今天在台湾苹果日报看到赵少康谈台湾的可爱,让我激发出动力,再把一些去年底游台湾的照片整理出来给大家看看。
作为在地台湾人,赵少康在文章中才发现:“用心观察,发现台湾真的很不错,全世界还真没几个地方能跟台湾比”。 而作为一个去过台湾又有在大陆和海外生活经验的人来说,对赵少康的这种坐享天赐之福但又“后知后觉”的矫情,简直就有了几分嫉妒之意。
赵少康在文章中谈到了许多台湾的美食小吃,这些也是我这个大陆客游台湾后留下印象最深的事物。
早就耳闻许多关于台湾小吃的“传说”,因此,一到台北完成工作后就直奔了“士林夜市”,这是在夜市入口的第一摊。卖蚵仔煎的大哥看起来很精干,手脚麻利,锅台炉灶也收拾得很干净。几乎每个台湾夜市都可以找到卖蚵仔煎的摊位。
这是在铛上蚵仔煎
试吃之下感觉味道很特殊,由于蚵仔特殊的味道与口感,可能会让一些人感觉无法下咽。除了蚵仔煎之外,还有虾仁煎、花枝煎这两种口味,因此饕客可有不同的口味选择。这应该就是台湾传承至今的“古早味”。
士林夜市是个规划出来的小吃街,许多小吃摊会经营到相当晚,几乎能想到的台湾小吃在这里都能看到。珍珠奶茶、甜不辣、碗粿、面线糊、生煎包、蚵仔煎、肉粽、葱油饼、臭豆腐、炸鸡排……光顾吃了,忘了照照片。
这是台南安平老街的一间小吃店,已经开辟为小吃文化馆。由于台湾“民间社会”的形态没有遭到破坏,因此小吃传统能被完好的保留,而台南市是全岛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文化重镇。听陪同的台湾朋友介绍,在台湾,从事小吃业者往往是家族经营,收入不菲,因此在台湾,小吃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创业手段。
这个忘了叫啥名字,总之好吃就是了。
肉圆
肉羹汤
传说中的“棺材板”
台南老街上卖的“驴打滚”
台湾最早开发的台南市是全岛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文化重镇,小吃与历史古迹搭配的主题旅游已成该市重要的观光资源。
卖手工牛轧糖的摊位,不但糖好吃而且包装相当正规化,还有其他相关产品一起出售。
不少台湾的小吃产业已经走上企业化,虽然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但随着小吃业的发达和悠久的历史典故,形成了浓厚的小吃文化,带动产业链条的兴盛,让台湾小吃的企业化经营成为可能。再有就是从事小吃行业的人员素质普遍不低,听朋友介绍,不少台湾的博士硕士毕业后都从事小吃行业,为自己未来的事业赚出第一桶金,有的就沉淀下来发扬光大这些庶民美食。
在台湾的时候就在思考一个问题,相对于中国大陆来说,为何小吃业能在台湾如此兴盛?
台湾小吃业者有路边摊和店面经营,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大陆随外省人移民带入台湾,并在台湾加工进化,品种多到令人眼花撩乱,但关键还是好吃又便宜,而且不少小吃品种都有百年以上历史,世代相传正宗地道,很好的秉承了传统特色。
由于台湾土地房屋私有,许多业者都是在自家楼下或前厅开店,成本不高,小吃虽然价格低廉,但小吃店主的收入却不可小觑,他们其中很多成了千万富翁。不少小吃店的接班人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常常仍能继承家业,固守各自的传统与规矩,台湾小吃店因而得以代代兴盛,已经形成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会”,与政府形成共生关系,不少县市政府制定政策推动小吃业的发展并建立自主管理的模式。
对于大陆来讲,由于社会控制的残酷性,而无法形成强大的“民间社会”让小吃行业落地生根,因此现在在大陆已经很难见到正宗的吃食了,虽然不时有一些新潮的噱头,但相对于台湾如此完整规模的小吃文化,则大大逊色了。
***********************************
2.不让游台大陆客去的地方──台北忠烈祠
最近的大陆客游台又成为两岸之间的热闹话题,不少媒体正在热炒两岸政府间的谈判和交易,但大陆客游台湾的真实情况则少有媒体报导。
在台北故宫遇上两位随团游台湾的大陆老乡,打听情况之下才了解了一些真实情况。一般游台湾的大陆团都是十天期环岛一周(好像最近有15天的团),一万多人民币,游台过程中不能单独行动,而且由于时间短促几乎每天都在跑路和住旅店。在故宫参观的大陆客几乎是小跑着去看展品,因为时间有限旅游车就在外面等。这样的游台方式根本无法让大陆客充分体会台湾的人文社会,这相当于两岸政府合谋把大陆客当凯子削了。而且大陆客游台景点也被刻意安排,像台北的中正纪念堂和忠烈祠都被列为大陆客游台的禁地。
忠烈祠
这就是台北的圆山忠烈祠,又名国民革命忠烈祠:位于台北市圆山,一般习称圆山忠烈祠,入祀烈士经中华民国国防部造册报请总统明令行之。该祠奉祀殉职官兵共卅九万余人。
门口的卫兵
许多人与卫兵合影,竟然都是日本人。
圆山忠烈祠邻近圆山大饭店,祠内由三军仪队担任礼兵驻守,仪队交接仪式,操枪动作大约四十分钟,成为台北特别的观光景点。
忠烈祠大殿全景。主建筑仿北京故宫太和殿,外表是紫红色高大宫墙,壮丽宏伟,象征着烈士们成仁取义。建于公元一九六九年
主殿内景,参观忠烈祠记住脱帽。
烈士祠
开国烈士
抗日烈士
戡乱复国烈士
不少日本人来参观忠烈祠,在主殿前毕恭毕敬的鞠躬
这些鞠躬的日本人大多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许他们是来向当年的对手表达敬意。在向忠烈祠的工作人员询问之下得知,来参观忠烈祠的游客中竟然有60%以上是日本人,其次是台湾人,大陆人很少看到。
据1942年中华民国内政部统计,当时中国大陆已有六百多县市设立忠烈祠,多由旧日关帝庙、武侯祠、城隍庙等改建,附加祭祀。至于“首都忠烈祠”则因对日抗战,甚至直至国民政府迁台以前,始终无法建成。49年后大陆的忠烈祠则都被中共捣毁,在大陆鲜为人知的南岳忠烈祠也在1953年到195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人民政府下令凿毁。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又将几乎所有的中华民国烈士墓挖掘殆尽,骨灰抛撒。1984年,胡耀邦曾到南岳忠烈祠瞻仰。87年为统战台湾,中共政协提出修复意见。南岳忠烈祠方获得有效保护,修复了部分墓地,并用复制品或后人的新作代替了被毁的题刻。
南岳忠烈祠
衡山香炉峰 南岳忠烈祠
————大陆鲜有人知的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阿波罗网站首发
(//www.dajiyuan.com)